02书屋 > 扶唐 > 第一百二十九章 朝议

第一百二十九章 朝议


“入班。”

衙署门口,随着阁门官高声唱赞,百官按序进入朝堂依班次站立。

紧接着李幼澄升入朝座,文武百官齐声行礼山呼监国千岁。

在李幼澄示意平身之后,百官起身复位结束了一整套礼仪。

李幼澄身旁,一名宦官上前尖着嗓子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有奏。”李敬周拿着玉笏第一个出列,对着李幼澄微微躬身。

“李爱卿请说。”李幼澄微微点头。

李敬周当即开口道“禀监国,西平王李从曮于前日率三万大军至长安附近,不知殿下和诸位同僚可知。”

“自是知晓,太常少卿严卿昨日奉孤旨意前往李从曮军营宣旨,但李从曮狂悖,不遵令旨,还口出狂言,胆大妄为,全无人臣之礼。三法司何在?”李幼澄脸色一沉,低声喝道。

“臣在。”

人群之中,刑部右侍郎、大理寺大理正以及御史台御史中丞三人出列。

因如今三法司的主官全部缺任,也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代替,所以如今三法司事务由这三人主理。

李幼澄看着这三人说道“三位爱卿,你们如今主持三法司工作,孤问你们,按律,这李从曮该当何罪?”

“这……”三人对视一眼,都有些不知所措。

今天不是来讨论战和之事,怎么一上来就要给西平王论罪。

他们三个人之中连个部门主官都没有,哪敢给一个手握大军的王爷定罪啊,这不是为难他们吗。

三人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支支吾吾半天没有说话。

“怎么,三法司主管全国刑狱,按律定罪即可,你们作为三法司如今的主事之人,难道连这都做不到吗。

大理寺有审理中央百官案件之权,大理寺先说。”李幼澄等了片刻见仍没人说话,声音顿时沉了下来,不满之色溢于言表。

苦也,怎么摊上这种倒霉差事。大理寺大理正此时是如丧考批。

而一旁的刑部右侍郎和御史中丞则都是面露庆幸之色,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

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情愿,但在监国的逼视之下这位大理正也不敢不答,正准备硬着头皮开口之时,一旁的李敬周突然说道“且慢。”

这名大理正闻言如蒙大赦立马缩了回去,而李敬周则看向李幼澄微微一礼道“殿下,西平王虽然言语有些狂悖,但其贵为王爵,身份尊贵,又拥兵数万多年来镇守凤翔,乃朝廷功勋之臣,不可轻易治罪,否则怕是会引起地方不稳,还请殿下三思。”

“哦,莫非李相的意思是只要手握兵权,身份够高,就能视我大唐律法于无物。”李幼澄冷冷的问道。

“这个……”

李敬周一时语塞,他其实心里很想问问拽着李幼澄衣襟质问她是不是吃错药了。

给李从曮治罪?就算定了罪你能够执行吗,就现在朝廷这比样,还以为能够一旨出,天下服呢,到时治不了罪丢脸的不还是朝廷,是你这位监国,不借着话头就坡下驴还拽上了,我看你是疯了。

当然想归想,有些话是肯定不能说的,哪怕委婉的说也得私下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还是得保留朝廷的体面,他只好向着身后几名亲信使了个眼色。

随着李敬周示意,当即就有三四名官员站了出来力劝李幼澄三思。

这些官员都是长安本地官员,这两天都被朝廷封了中央官职,得已入朝。

但随着这几名官员上奏之后,后面就再没有人跟上。

嗯?什么情况,怎么就这几个人?

李敬周狐疑的向身后看去,尤其是向那些随他一起入朝的本地官员看去,却震惊的发现这些官员都在回避着他的眼神。

李敬周直接就麻了,监国什么时候把这些家伙给策反了,这才短短一个晚上,怎么做到的。

而殊不知此时端坐御座之上的李幼澄也是纳闷不已。

她今天已经做好了面对群臣进谏死不退让的准备,但怎么就这几个人,战斗力也太弱了好吗。

难不成是自己刚刚先声夺人的效果太好,把这些人都给震住了,自己的威望已经这么高了吗,还是是许安做的?

李幼澄的目光不经看向了许安,但许安却是对她轻轻摇头,表示他也不知情。

那这是怎么回事?算了,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对她来说却是好事。

李幼澄眸光缓缓扫过堂下百官,最后停留在李敬周以及出列的那几名官员身上,一字一顿道“孤已经百思过了,今国势虽暂有颠簸,然朝廷纲纪未坠。若有逆乱称兵、奸邪乱政者,欲以胁迫求苟且,以诡诈乱朝纲,此事关乎国本,断无半分妥协之理,孤代行君权,必兴王师、正国法,绝不姑息!”

李幼澄的声音虽然清脆,但此刻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威慑力,让人不觉心头一紧。

而本就因为人少势孤的李敬周几人,此时竟然不觉有几分慌张。

李敬周的目光连忙向一旁的相里金看去,寻求支援。

相里金心中不经暗骂一句废物,这才一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就这点本事,昨天竟然敢信誓旦旦跑来自己府上说要联手,也怪自己太容易轻信他人。

而且监国态度如此强势,看样子今天的朝议并不会如同之前预想的那般发展了,相里金不经有些皱眉。

但事已至此他也不可能继续缩在后边,否则今天朝议主和派必然一败涂地。

想到这里,相里金当即出列道“殿下,如今国库空虚,连年征战更是导致民怨军哗,无论是军队还是民间都急需休养。

而西平王坐拥凤翔数州之地,手握雄兵近十万,而且外有反贼石敬瑭陈兵关外虎视眈眈,若轻动刀兵,一旦出兵不利,恐动摇国本啊。

臣非畏战,实为国祚计,西平王如今虽言语狂悖但未露反迹,不如先遣人商谈,陈说利害,若能就此化干戈为玉帛,此乃社稷之福。

还望殿下以社稷为重,暂息雷霆之怒,先谋商谈,恳请三思!”

而随着相里金出列,一众陕州派官员也纷纷出声应和,加上刚刚李敬周那几人,一时间倒显得有几分声势。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26/2332655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