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争利
安家。
午膳时分,荨麻看了眼曼陀罗,微微一愣,随后便凝视着她那略显苍白的脸,关切问道:“你怎么了,脸色怎么这么差?”
曼陀罗微微摇头,声音有些疲惫,说道:“没事,可能是昨夜通宵练功,未曾休息好。”
荨麻默默的为她夹了几口菜,柔声道:“你已经突破到五品了,修行上不用这么拼命的……”
曼陀罗默默的吃饭,并没有明确的回应她。
蛊虫噬心的痛苦,远甚洗髓之痛百倍,一夜过去,至今回忆起来,她仍然觉得全身仿若针刺。
然而,身体上的痛苦,与内心的挣扎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一想到他也曾遭受到这份痛苦,而这份痛苦,是她带给他的之后,她的心脏,就仿佛被人紧紧攥住,连呼吸都有些艰难。
荨麻见她又不说话了,无奈道:“我说的话,你是不是又没有听进去?”
曼陀罗摇头道:“我还太弱了。”
父母大仇未报,害死林宣的仇人,她至今都不知道是谁,又怎么能不拼命修行。
正如昨夜那神秘的黑袍女子所说,她确实太弱了。
虽然心中依旧有着强烈的执念,但她很清楚,父母之仇,她恐怕这辈子都报不了。
数年之前,镇南王就已经是踏入了上三品。
他修行的,是雍国朝廷的顶级功法,实力还在普通的三品强者之上。
她终其一生,恐怕也难以望其项背。
而她从小所学习的密谍暗杀手段,在这样的强者面前,无异于笑话。
更何况,镇南王的背后,还站着整个雍国朝廷。
她唯一有希望报的是林宣的仇,但目前为止,她连仇人是谁都不知道。
昨夜发生之事,她并没有告诉荨麻。
就算她知道了,也只是徒增担心而已。
默默的吃完饭,她起身准备继续修行时,荨麻忽然开口:“对了,司主传信,让我们尽快赶回南诏,朝中局势恐有大变……”
曼陀罗眉梢一挑,问道:“怎么了?”
荨麻低声道:“陛下应是快不行了,司主担心,二皇子那边会有什么动作……”
南诏太子之位高悬已久,陛下一直没有从两位皇子中选出继承人。
密谍司所效忠的,是大皇子。
然而二皇子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在这紧要关头,她们必须回到南诏,防止一切可能的变故发生。
和这件事情相比,安家这里,便显得不怎么重要了。
曼陀罗轻轻舒了口气,她对这里,也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
她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收拾一下吧,我们现在就走……”
不多时。
安府门前。
安云儒亲自送两人出门,抱拳道:“恭送二位。”
曼陀罗走了几步,脚步微微一顿,回头说道:“安家和田家怎么斗,我不管,但不许对田家大小姐出手,否则别怪我无情……”
安云儒微微点头,说道:“遵命……”
看着曼陀罗和荨麻的身影消失在街角,他才长长的舒了口气。
这些南诏的人,虽然一直在扶持安家,但却总是一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样子,最近两年,更是喧宾夺主,完全不将安家的人放在眼里。
以前,安家需要南诏的支持,才能和杨家与宋家抗衡。
如今,杨家已经消失,西南能与安家相提并论的,只有一个宋家。
为了平衡,无论如何,朝廷都不会允许安宋两家再消失一个。
换句话说,安家已经不再需要南诏,未来必须想办法,彻底摆脱南诏的控制,完全掌控自己家族的命运……
……
田家。
林宣刚刚陪幽梦和阿雅逛街回来,一名靖边司卫士来报,曼陀罗已经离开播州。
这段时间以来,她们的所有行迹,都在靖边司的监视之中。
骤然听到这个消息,他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微微发了会呆,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
有曼陀罗一开始对他的恐吓与压迫,也有她后来悉心传授他各种密谍本领的悉心指导……
与阿萝相处的点点滴滴,更是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闪回。
这些画面最终如烟尘般彻底消散,什么也没有留下。
他长长的舒了口气,仿佛在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一道身影从身后悄然走过来,双臂环绕着林宣的脖子,在她耳边轻轻吹了口气,说道:“对不起,这几天没有好好陪你……”
林宣握着青鸾的手,轻轻摇头。
他并没有责怪她的意思,青鸾有属于她自己的事情要做,他不可能因为儿女情长,就将她强行束缚在身边。
这不是她想要的,也不是林宣想要的。
他轻声问道:“店铺的事情,可还顺利?”
田青鸾转到他前面,自然坐在他的腿上,点头说道:“之前杨家的店铺,有杨霄在打理,一切都很顺利,不过,我还是想开更多的,属于我们的店铺,我想将你给我那本册子上的东西,慢慢变成现实……”
田家虽然已经接管了杨家的产业,但这些店铺,并不完全属于田家,田家只是有经营权。
其中的四成利润,要分给朝廷。
这份权力,朝廷今天可以给她们,明天就能收回。
她不可能将家族的未来,全都寄托在朝廷身上。
皇商带给田家的,更多的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够堂而皇之入局西南的机会。
林宣轻轻搂着她,笑道:“只要你想做的,我都支持……”
田青鸾搂着他的脖子,情不自禁的吻了上去。
院落门口,幽梦和阿雅正要走进来,脚步尴尬的停在半空。
阿雅举起双手捂着脸,指缝中却透露出好奇的目光。
部落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也经常躲在林子里亲亲,亲亲到底是什么滋味呢,为什么他们都这么喜欢……
看到这一幕,幽梦默默的拉着阿雅离开,只是在转身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抿了抿嘴唇。
她虽然知晓,当初在巫神殿中,两人也曾有过这样的举动。
但那时候,她完全被祖灵传承所控制,根本不记得那是什么感觉……
……
京都。
万寿宫内。
丹炉青烟袅袅,大殿深处的帘幕之后,时而传来几道清越的磬音。
数道身影,分列大殿两侧。
户部侍郎张谦手持奏章,上前一步,对着帘幕之后高声道:“陛下,臣以为,西南土司不可信任,播州杨家产业,还是应当交由户部经营为好……”
他话音刚落,吏部侍郎王琮便立刻出列,驳斥道:“张侍郎所言,本官不能苟同,朝廷交给户部运营的生意还少吗,怎么别人那里能赚钱的生意,到了你们手里,就变成了连年亏损,杨家诸业要是交给你们,赚来的银子能不能进国库,可就两说了,依本官之见,还不如让太府寺派人打理……”
除了坐在绣墩上闭目养神的首辅,以及安静站立的次辅之外,数位阁臣,接连开口。
“此等生意,必须掌控在朝廷手中。”
“一个小小的土司,有何资格担任皇商?”
“盐利和漕运,都是重利的差事,平白分给他们四成利润,是朝廷的巨大损失,提出皇商建议之人,居心叵测……”
……
不久之前,镇南王带着从播州杨家查抄的银两回到京城。
八百万两白银,不仅填补了国库去年的超支亏空,还略有盈余。
赈灾的粮饷有了,东南和北方的军费有了,京官拖欠了两个月的俸禄得以发放,还有余钱给陛下再修一座宫殿。
因为这笔银子,京中各部,皆大欢喜。
然而除了这些银子之外,杨家在西南的产业,是一块更加巨大的肥肉,未来还将产生源源不断的利润。
这笔利益,清流一党的户部想要拿到。
首辅一党的太府寺,也不愿轻易放弃。
户部侍郎张谦再次开口:“陛下,户部以为,皇商一事,还有待商榷,就算是真要选择皇商,也不能选当地土司……”
吏部侍郎王琮这次并未驳斥他,抱拳道:“西南土司向来不服朝廷管教,好不容易倒下了一个杨家,不能再出现一个新的杨家,还请陛下三思。”
两党虽然在由谁经营杨家产业上难以达成统一,但有一点却不谋而合。
将杨家产业的经营权先收归朝廷,之后怎么分,是两党的事情,绝不能便宜了别人。
也就是此次西南之事,是由靖夜司全权处理的。
倘若是由他们督办,这些事情,根本传不到陛下的耳朵里。
大雍皇帝似乎是在思考,帘幕之后,磬音有短暂的停歇。
不多时,司礼监掌印太监走出来,淡淡道:“传陛下旨意,杨家盐业,交由户部打理,漕运由太府寺掌管,其他产业,仍旧由思州田家代朝廷经营,这件事到此为止,无须再议……”
“遵旨!”
张谦与王琮对视一眼,默默的退回原位。
虽然没能达成最初的目的,但两党好歹都从中分到了一杯羹,倘若再贪心不足,极有可能引起陛下的不满。
一道磬音,再次从帘幕后传来。
掌印太监缓缓道:“陛下要炼丹了,若是没有其他事情的话,几位大人就请回吧……”
“臣等告退。”
众人相继退出大殿,帘幕之后,一道身影才缓缓站起来。
大雍皇帝手中握着林宣特意让陆风从西南带回来的分析报告,关于皇商为何选择思州田家,这份报告通过详细数据,从各个角度都论述的十分清晰。
哪怕是对西南之事并不熟悉的人,也能从这份报告中看出,田家正是成为皇商的不二人选,也是最符合朝廷利益的选择。
他在报告中,甚至没有避讳他和田家的特殊关系。
这份坦荡,反而更能说明他的堂堂正正。
反观内阁诸臣,明明是为了一己私利,却还要打着为朝廷着想的幌子,简直是虚伪至极。
大雍皇帝挥了挥宽大的袖袍,负手而立,深深叹息:“口口声声,都是为国牟利,实则争得都是党羽私库,杨家之事,满朝衮衮诸公,加在一起,也不如他一个为朝廷考虑的多……”
司礼监掌印微微躬身:“陛下,两党相持不下,如此分派方是平衡之道,相信他们能够体会到陛下的良苦用心……”
大雍皇帝冷笑一声:“他们正是看准了朕不会让他们两党斗下去,才故意当着朕的面演了这一出戏,林宣献的是长远策,他们只争眼前利,西南之利,本不该让他们沾染一分,可惜这朝廷,从来都不是朕一人的朝廷……”
大雍朝廷,两党党羽早已盘根错节,户部,太府寺更是牵扯到无数京官的利益。
若强行将杨家产业全数交由田家打理,怕是朝中反对之声不会停歇,这里失去的利益,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的从别的地方填补回来。
到时,无论是赈灾银出事,还是两地军饷有变,都不是砍几个脑袋能够平息的。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完人,作为皇帝,对于有些事情,他必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他们能办成应该办的事情,即便是伸手拿取一些利益,也无伤大雅。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纵容,这些年来,他们越来越贪得无厌了。
问心镜九黎族报价不过百两银子,他们敢用一千两一面的价格采购。
买官卖官,更是朝中常态。
没有一个人是全心全意为了朝廷,但凡有半点利益,便能引起无数场纷争……
他不由又想起了林宣。
献出新盐法,已是不世之功。
在剿灭杨家的过程中,他更是舍生忘死,亲自卧底,不仅为朝廷提供了重要的情报,还在攻破杨家关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家覆灭之后,他能够舍弃贱卖杨家产业的唾手之功,力主皇商代营,只为给朝廷栽一棵长久的摇钱树,更是防着安宋两家未来坐大。
京中权贵子弟,不过去西南待了几天,便高调的回京论功。
他为朝廷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却甘愿隐姓埋名,连自己的真实身份都不能表露。
想到林宣这般忠心耿耿,且能力非凡的臣子,再想到朝中这些官员,他忽然觉得,对林宣的赏赐还是轻了。
他值得更多的赏赐,也应该挑起更重的担子。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687/1111100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