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朕,都是为了大汉! > 第220章 徐庶:我愿意!

第220章 徐庶:我愿意!


这事,陈瑀和刘邈谈过。

    王朗和刘邈谈过。

    甚至在刘表临终前,也与刘邈谈过——

    “你,究竟要做什么?”

    匡扶汉室?

    若只论匡扶汉室,那没有人比刘备更加赤诚了,即便是刘邈自问也不能和刘备相比。但刘备最后并不能被称作赢家。

    彻底消灭权贵?扫灭世家?

    若论此事,没有人比张角那个受万人敬仰,百万信徒同时在八州发力的大贤良师决心更大。

    但张角毫无疑问还是失败了。

    剩下的,无非就是两条。

    要么如袁绍,与世家联为一体,不分彼此。

    要么如曹操,稍微打压一下,用宗族和寒门子弟以做制衡。

    前者,连官渡之战这个坎都没有过去。

    后者,虽有数十年基业,可最后却是三家归晋,五胡乱华。

    几条道路,都走不通,也走不远。

    所以,刘邈得像高祖刘邦、世祖刘秀那样,找一条能够让现在大部分人满意,同时也团结大部分人的路去走。

    高祖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保证让已经经历了数百年战乱的华夏百姓步入太平。

    世祖刘秀,指洛水为誓,以仁义为基,在王莽之乱那个道义崩塌的乱世重新竖立道德准则,稳定士大夫濒临破产的信仰心智。

    而现在,刘邈得出“耕者有其田,劳者有所得,老者有所养”的结论。

    被兼并土地,不能休养生息的平民百姓。

    被垄断上升通道,无法步入仕途的寒门学士。

    后汉两百年来,这两类人应该是被逼的最惨,同时也是现在最想改天换地的主力。

    而最后的“老者有所养”,一方面依旧是继承大汉以忠孝治国的道德方针,不让道德节操忽然出现魏晋时的断崖式下跌,尽量维持秩序;另一方面则是争取原本那些“三老”的支持。

    三长取代三老,已经是势在必行。

    但总不能让这些老人一夜之间从云端落到低谷,成为受人欺凌的主。

    所以官府适当的补偿和供养,其实是相当有必要的。

    而且无论怎样,“尊老爱幼”这一最基础的道德标准,官府也有义务去宣扬,去完成。

    如此,将这三类人团结在身边,刘邈也就有了取胜的希望,有了战胜敌人的决心!

    ……

    刘邈的声音极大。

    高台下面,很快就有人听到了刘邈与荆州父老约定的三件事。

    口口相传,这三件事很快便传过江边,传到此地所有士人百姓的耳中。

    出身贫寒,因而被迫逃难到荆州的石韬怔怔道:“耕者有其田……”

    曾经犯法,改名后却依旧不被荆州士人接纳的徐庶喃喃道:“劳者有所获……”

    出身显赫,其父乃是之前被李傕、郭汜乱军杀死太尉崔烈的崔钧低头道:“老者有所养……”

    孟建听到这三句话后,亦是长长一叹:“刘骠骑,好个刘骠骑!”

    “从此以后,这大汉的天,真的要变了!”

    从说出这三句话后,刘邈注定了,再无可能与那些世家豪族妥协。

    就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样。只要不能将之前那个世家主宰了两百年的后汉彻底打碎,这天下就不可能出现太平!

    因为刘邈喊出来的东西,实在太吸引人了!

    至少孟建就发现,自己身边这三个好友绝对已经心动!

    总共四个人,刘邈的许诺中就覆盖了三个……

    这样的号召力,已经堪称恐怖!

    他们,还仅仅是士人。

    此时更加躁动的,是周围的荆州百姓!

    躁动的氛围几乎一点就着!

    大家都知道,高祖的约法三章是什么。

    大家也都知道,世祖的洛水之誓是什么。

    大家更知道,耕者有其田,劳者有所获,老者有所养是什么!

    “刘使君万岁!!!”

    “刘骠骑万岁!!!”

    “主公万岁!!!”

    “陛下……”

    嗯!?????

    徐庶几人惊恐的看向周围,但发现刘邈之前的布置还算妥当,有大量士卒在维持秩序,所以并未彻底崩坏。

    不过几人还是快速离开了此地,生怕被已经狂热的百姓卷入其中出现什么意外。

    徐庶年少时当过游侠,体格还算健壮,所以硬生生是挤出一条道路。

    “呼~~~”

    徐庶狼狈的整理着身上的衣衫:“合该让孔明也来看看这一幕!”

    “是啊,发生这种大事的时候若是不能亲眼目睹,简直会抱憾终身!”

    “……”

    几人或感慨,或吐槽刘邈带来的这场骚乱后,却又慢慢变得沉寂。

    事到如今,几人都知道,应该将话说清楚了。

    徐庶最为简单干脆:“我想去投靠刘骠骑。”

    “我曾经犯过罪,天下没有几个诸侯能够容我。而刘骠骑或许就是那个能接纳我的人。”

    石韬:“我从颍川来到荆州,与那些流民一样不过是生活所迫。既然如今刘骠骑要均分田地,我又哪里有离开的道理呢?”

    崔钧则是沉默的最久,许久后才缓缓开口:

    “吾父崔烈,素有名望。”

    “可当年因灵帝“卖官鬻爵”之事,花了五百万钱购买了一个司徒之位,从此名声受损,被世人以为笑柄。”

    崔钧提起崔烈,一时怅然。

    “其实以父亲的名望钱财,他本可以体面的老去。奈何三公之位,就是个门槛。若不能迈过,不光他自己抱憾终身,他的声望也会远远不及陈球、陈蕃那样的名士。”

    “没想到最后成了三公,却是弄巧成拙……倘若当年没有卖官鬻爵,也没有名声的攀比,那父亲想必也不会如此吧?”

    崔钧想了想:“刘骠骑说的,我还是挺感兴趣的。”

    “之前是因为蒯、蔡等荆州豪门把控门路,不能走上仕途,触及政务……但现在机会既然已经到来,又哪里有轻易放过的道理呢?”

    孟建眼见三人齐刷刷看向自己,也是无奈道:“既然你等三人都在刘骠骑麾下入仕,难道还能少了我不成?”

    其余三人一听孟建也愿意投靠刘邈,当即欢呼起来!

    不过徐庶突然想到:“那孔明怎么办?”

    “那当然是和我们一起喽?”

    “不见得。”

    崔钧大方承认:“我们几个人当中,孔明的年纪最小,但他的才能却是最厉害的。有时候我们不能想到的,孔明往往都能一语道破。”

    “他愿不愿意效忠刘骠骑,恐怕还是要看他自己的意图。”

    “这有什么?去问问不就得了?光杵在这里做什么?”

    “元直说的有理!事不宜迟!我等这就去问问孔明!”

    ——————

    高台上。

    贾诩这个始终跟在刘邈身边,神色几乎不曾有半点变化的人在刘邈说出约法三章时也是面色一变。

    再次看向刘邈,贾诩的眼神中已经多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其余老者则是带着自己满腔困惑呆愣在原地。

    有人甚至还将自己的困惑给问了出来:“刘骠骑今天,不是来杀我们的吗?”

    “啊?”

    刘邈装傻。

    “何人说要杀你们?我怎么没听说过此事?”

    这些老者皆是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喜悦:“耳聋眼花,耳聋眼花~”

    说着耳聋眼花,可当高台上的侍女执白玉柄雕花铜斗,为这些老人添蜜渍石蜜、拌藕片时,他们盯着这些侍女屁股的眼睛却一个比一个直……

    贾诩此时也猜到刘邈之前秘而不宣的缘故。

    若是早早安抚这些老者,他们恐怕会倚老卖老,自持身份,以为是刘邈畏惧其三老的身份。

    让流言蜚语传播几天,吓破了他们的胆子,再来安抚他们,效果无疑会比前者要好上太多。

    “刘骠骑,能识人心啊。怪不得能够找准那些人,和百姓约法三章。”

    贾诩再朝刘邈看去时,发现刘邈已经走入人群当中,与一众老者推杯换盏。

    “敢问老翁年岁?”

    “八十有一!”

    “那岂不是元初年间出生?”

    “正是!”

    有老人神秘兮兮:“我还见过张道陵呢!”

    “哦?”

    刘邈瞪大眼睛:“他长什么样?是不是仙气飘飘?内有金丹?外能使出掌心雷?”

    “哪有的事?不过就是个糙老汉!”

    “他真不会飞?”

    “这个……其实说不准!”

    “……”

    贾诩迷茫的看着刘邈,显然不知道刘邈为什么能和这些人瞎扯这么多。

    不过看着看着,当贾诩发现刘邈能和每个人都这么瞎扯两句后,贾诩眼中的迷茫逐渐消失不见。

    尤其是当贾诩看到刘邈竟然是和其中一个老者争辩起“老夫应不应该娶少妻”这一话题时,本来的迷茫彻底变成钦佩。

    “能瞎扯成刘骠骑这样,恐怕也是世间少有了……”

    此时有人朝刘邈敬酒,刘邈先是眉头一簇:“我之前曾经说过要戒酒的。”

    不过眼看对方有些难堪,刘邈直接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长者请,不敢辞!”

    周围人再度欢呼起来,而刘邈也是大笑:“今日破例,就与父老乡亲不醉不归!”

    “哈哈!好!!!不醉不归!”

    ——————

    感谢“裴元庆十三岁”打赏的盟主!感谢!明天为你加更!!!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646/111109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