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嫡明 > 第378章 敌在鹤多山!

第378章 敌在鹤多山!


诏书中说,秀吉犯上作乱,乃是乱臣贼子,所以他在明国使团的帮助下,带着皇室和公卿大臣逃出京都来到明国,请求大明皇帝讨伐秀吉,让天皇和朝廷重掌大权,王政复古。

    还说他已经罢黜丰臣秀吉太阁之位,封德川家康为征夷大将军。

    诏令朝鲜日军遵守王命,奉诏降明,听从大明调遣,一起勤王。

    日军统帅仔细看看这道诏书,发现似乎是真的!不但字迹没错,印玺也对。

    几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荒谬之意。

    身为大名,他们不仅觐见过天皇,也接受过天皇的诏书。天皇虽然不再掌管世俗大权,却是现世神灵,日本最高大祭司。

    日本可是神国啊。大多数日本人,仍然视天皇为万世一系、至高无上的天子,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大武士们心里可以不把天皇当回事。但下级武士和足轻们可以么?

    可是如今,一个疑似天皇的人,下了一道似乎不假的诏书,命令他们投降!

    加藤清正和小早川景隆等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有些恍惚。

    正在此时,忽然明军阵前那个疑似天皇的男子,居然高喊道:

    “神国的武士们,朕乃拥有三神器的当今天皇。羽柴秀吉是欺君罔上的叛臣,朕为了摆脱他,率领皇室和公卿,在大明使团的帮助下来到明国。你们不应该遵守他侵略朝鲜、冒犯大明的乱命!”

    “这是违背神明意志的乱命,会带来灾难和厄运!朕命令你们,向大明王师投降,然后奉诏勤王…”

    阵前的日军听到周仁的喊话,都是怔住了。很多下层武士和足轻都是神色茫然。

    加藤清正再也忍不住的厉声道:“假的!他是假的!这是明国的阴谋,千万不要相信!”

    他话刚落音,明军阵前那个女子也高喊起来:

    “我是太阁正室、北政所宁宁,我为夫君秀吉的乱命感到遗憾!日本已经再次分裂,你们不能再打下去了,投降吧,投降还能活着回日本…”

    日军阵中,一个青年武士忍不住瞪大眼睛,“是母亲!真是母亲啊!”

    这青年武士正是宁宁的养子,其妹之子,小早川秀秋!

    宁宁曾经想让养子秀秋,继承秀吉的权位家名。可是秀吉却选择了他的外甥秀次为养子当若君(储君)。

    为了秀秋的安全,宁宁就把秀秋送到亲戚小早川景隆的军中,给小早川景隆当养子。

    作为养子,秀秋当然对宁宁很熟悉,他立刻就判断出,那女子真的就是养母北政所!

    “什么?”旁边的武士们都是瞪大眼睛,“秀秋様,她真的是北政所様吗?”

    秀秋神色痛苦的点头,“是她,一定是她。”

    与此同时,副大将小早川景隆也认出来,那女子的确就是宁宁。他和宁宁是亲戚,私交也很好,哪里会认错?

    加藤清正当然和宁宁也很熟悉,他也认出来就是宁宁!

    不仅仅是几个人认出来,很多日军大将都认出来了,比如木山绍琢、垣见一直、毛利胜信等人。

    认识天皇的将领不算太多,也就是十几个人。可是认识宁宁的却很多,最少有几百人。

    事情已经无法遮掩了。很多人都确定,明军阵前喊话让他们投降的人,就是天皇陛下和北政所!

    联想到海路已经被切断,本土几个月没有消息传来,本就预感到不妙的日军,此时哪里还不知道,这一切不是谣言,而是真的?

    顿时,日军原本强大的战意,如同一个被吹大的鱼泡突然被一根鱼刺扎破,瞬间萎靡下来。

    一股难以抑制的骚动和惊惶蔓延开来,不少战心如铁的武士,此时都感到腿肚子打颤,身上发冷,握刀的手都开始发抖。

    这么大的坏消息,简直就是噩梦一般啊!

    明军阵中,朱寅、戚继光等人都非常满意。日军战力之所以强悍,在于其有武士之道,战意顽强,军心旺盛,往往能弥补身高和体力的不足。

    说白了,日军的强,主要就强在士气战心。并非武器犀利,更非身强力壮。

    可是今天,他们最依仗的士气战心,将会遭受重创!

    “好!”朱寅笑道,“让日本王和秀吉之妻回来,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继续配合,我绝不会食言。”

    “倭寇虽然凶悍,可只要信念一垮,就会一蹶不振。”

    戚继光抚须道:“这一招阳谋,日军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他们军心浮动之势一旦发酵,只会越演越烈。所以,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主动出击,趁着士气还在,先胜一局。”

    朱寅等人也笑了。本来,这一招阳谋就不仅仅是瓦解日军士气,也是逼迫日军主动出击。

    李如松道:“日本王和秀吉之妻,抵得上几万大军啊。”

    麻贵一咧嘴,“何止几万大军?到时日军后路军见到,同样会大受影响,起码要抵十万大军!”

    新入幕府当录事文书的孙承宗和高攀龙,此时也大开眼界了。没想到两军阵前,还能看到这场好戏!

    稚虎先生这招攻心之计,实在是狠辣至极。

    孙承宗对日军和明军大阵的观察十分仔细,显然对军事很感兴趣,甚至跃跃欲试,想要亲自上阵。

    明军将士们看到这一幕,士气更加旺盛了。此消彼长之下,日军的气势顿时被压制。

    “这是谣言!”加藤清正厉声喝道,“胆敢传播谣言者,就是无耻的懦夫!”

    虽然声色俱厉,可是他自己也眼皮子直跳。

    小早川景隆咬牙道:“总大将,当务之急是,趁着士气还没有完全泄露,立刻发动攻击,只要胜了一场,就能挽回军心。甚至有可能…抢回那两个人!”

    加藤清正点头,这也是他的想法。眼下出了这种大事,只能立刻出击,否则越拖延越对军心不利。

    加藤清正手中的采配猛然挥下,原本军心浮动的日军顿时精神一肃,整体阵型开始前压。

    足轻推动竹束盾车在前,铁炮足轻紧随其后。全军在太鼓声中缓慢推进,如赤黑潮水向明军涌去。

    “咚咚—咚咚—”

    戚继光紧盯日军距离。三百步、二百步…随即红旗猛然挥落!

    “预备——点火!”

    “轰轰轰——”明军大小火炮齐射。

    大将军炮实心弹呼啸飞出,砸入日军前阵,盾车碎裂,肢体横飞。佛郎机炮霰弹如雨泼洒,前排日军成片倒下。硝烟弥漫之中,上百的日军被打死。

    可是火炮的装填速度太慢,轰击过后并不能持续,需要等一会儿才能再次发射。

    日军鼓点急催,指挥官太刀挥落。

    “砰砰砰—”日军火枪队的三段击也同时发动,密集的铅丹犹如金属暴雨,席卷而来。

    日军的铁炮,和欧洲此时最先进的火绳枪一样,射程比明军的火铳更远,威力更大,准头更高,一百步就能射击杀伤敌人。

    而且日军中还有一种大铁炮,也就是重型火绳枪,能打的更远。所以在这个距离,明军的火铳无法压制日军的火绳枪。

    日军整整一万五千铁炮足轻,除了防守加藤清正本阵的三千火枪手,剩下的一万两千多火枪手排成三部,每部四千人。

    第一部足轻齐射,铅弹射向明军炮阵与盾牌。随即蹲下装填,第二部继续射击,第三部续上…爆响连绵,持续不断,弹丸撞击盾车木屑纷飞,打的很有节奏。

    日军的铅弹实在太密集了,撕破空气的尖啸声响成一片,硝烟瞬间就弥漫如浓雾,遮掩了两军的视线,呛鼻的硝烟味让明军的战马不停的打着响鼻。

    “啊—”很多明军将士没有防护的脸上中弹,非死即伤。明军阵中不断有人倒下,后排沉默补位,战鼓节奏不变。

    朱寅看着这一幕,忽然想到了电影中的西洋排队枪毙,日军的战术其实已经有些像了。

    “嗖嗖嗖——”明军占据优势的弓箭手也开始放箭,密集的箭雨倾泻而下,洗礼着日军大阵。即便日军装备了大量盾牌,也有不少人被射死射伤。

    两军一接战,就进入白热化。就这么越来越近的怼脸开大,双方承受着铅弹、炮弹、羽箭的洗礼,狭路相逢勇者胜。

    此时日军不能退,明军当然也不能退。这次的试探战,必须硬生生的做过一场。

    从高空俯瞰,只见两个巨大的军阵,犹如大地上刻画的几何图案,越靠越近。双方士卒每时每刻都在承受伤亡,留下一具具尸体以及惨嚎不已的伤员。

    日军对伤员看都不看,甚至直接踏着伤员往前。而明军伤员则是立刻被撤下,送到大阵后面的野战军医营救治。

    在那里,七岁的宁医仙率领一大群充任军医的学生,正忙的不可开交。

    “呜呜呜—咚咚咚——”

    “变阵——”日军本阵的命令传来,已经射击过好几轮的火枪队顿时原地不动,后面的长枪足轻则是发出一声呐喊,大跨步的上前,密集的丈五长矛,从大盾之间伸出,令人头皮发麻。

    后面,则是手持太刀督战的武士战队,一个个歇斯底里的挥舞太刀嘶吼。

    日军大阵犹如一个巨大的刺猬,一头扎向明军大军。这是日军的惯用战术,等到用枪阵黏住敌阵,让敌阵进退不得之际,火枪手和弓箭手就近距离的射击。

    因为距离很近足以破甲,往往几轮输出就会让敌阵崩溃。

    明军中的戚家军“叠阵”,则是在鼓点中稳步前移。藤牌如墙推进,狼筅长枝纷纷伸出勾镰。

    很快,两军就接触到了,接触面长达两里。这种白刃战,最考验双方军队的战力。

    日军长枪足轻挺枪刺来,枪尖多被藤牌挡住或被狼筅缠住。戚家军长枪手趁隙突刺,数名足轻立刻毙命。

    “啊——”令人牙酸的声音伴随着惨叫,听起来毛骨悚然。大量的双方士卒,顷刻间就死伤在狼筅和长枪下。

    明军的叠阵持续前压,日军左翼阵线被向内挤压。这一下子,就显示出戚氏军阵的威力了,最面前的戚家军,一个照面就克制住了日军的长枪阵。

    就是后面的铁炮足轻也凌乱起来。整个日军大阵,忽然变得有点畸形了。

    与此同时,两翼也开始接战。

    戚继光令旗指向左翼。号炮声响之中,上万女真骑兵轰然启动。

    女真骑兵由缓至急,马蹄声由闷雷汇成轰鸣,直冲日军因左翼受压而稍显薄弱的右翼!

    “轰隆隆—”女真骑兵奔驰之中,头盔后面的辫子都扬了起来。

    加藤清正厉喝:“枪衾!立!”日军右翼武士与足轻齐声狂吼,长枪密集斜指向前,雪亮的太刀高举如林,杀鸡给给的声音惊天动地。

    “呜呜——”阴森的法螺号也尖鸣起来。

    女真骑兵没有直接撞击日军枪阵,而是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射箭打击日军最脆弱的两翼,不断削薄日军大阵。

    一旦哪个地方的枪阵出现漏洞,女真骑兵就借助马力挥舞骑枪冲击,刺穿竹甲,斩杀敌人。

    一时间,日军两翼被女真骑兵捣的越来越乱,就连加藤清正的本阵也被波及到了。

    “杀鸡给给!七生报国!”不少日军武士疯狂的冲出大阵,挥刀猛砍马腿。可战马仆倒后落马的女真骑兵下马步战,仍然如狼似虎的和武士拼杀,剽悍凶狠,吼声如雷。

    那些狂妄善战的武士,想不到白刃拼杀起来居然落了下风!

    甚至,不少女真骑兵干脆跳下战马,徒步大砍大杀。要么被乱枪刺死,要么斩杀一个个日军。

    日军枪阵剧烈变形,死伤惨重,但还是死死顶住骑兵冲势。

    而在正面,双方陷入混战绞杀。日军的火绳枪优势,居然无法发挥原有的优势了。

    在这个距离,明军火铳和弓箭的威力,有效的抵消了日军火枪队的优势。可明军更强的火炮,却在无情的收割日军的人命,将日军大阵轰的遍体鳞伤。

    “砰砰砰—”

    “轰轰—”

    “嗖嗖嗖—”

    双方类似排队枪毙。明军中战力最强的步兵戚家军,犹如中流砥柱一般,牢牢稳住明军大阵前锋,和日军硬碰硬和剿杀。

    戚继光和加藤清正不断变化令旗,变化调整阵法。每一次变阵,都要大队的将领和武士吼叫着挥舞旗帜,督导士卒变阵。

    双方大阵都如同一个模块组合,在有限的战场空间内调动。

    所以,双方的仗越打越慢,大多数时间是在不断变阵。往往双方一个变阵,就需要半刻钟的功夫调整。

    戚继光每一次变阵,都是为了让日军的火枪队难以发挥优势,凸显明军骑兵和火炮的优势。而加藤清正恰恰相反。

    虽然越打越慢,可是伤亡也很惨重。接战不到一个时辰,双方加起来就死伤四五千人之多。其中日军伤亡更大。

    双方在义州的第一场大战,就如此血腥!

    …

    日头偏西,鹤多山影拉长。

    战场硝烟弥漫。明军火炮发射渐少,炮管过热。日军铁炮齐射稀疏起来。

    正面的戚家军叠阵深入日军阵线,但推进艰难。两翼的女真骑兵深陷肉搏,冲势耗尽。

    可是让日军欲哭无泪的事,虽然明军的进攻是强弩之末,他们稳住了军阵,可是伤亡太大了。

    日军已经伤亡六千人,足足一成的损失了。而明军的伤亡只有四千人。

    更难以接受的是,明军牢牢的把控着战场主动,压制了他们。

    输了。

    任何一个日军将领都明白,义州的第一次大战,他们输了。

    不但没能挽回士气,反而让士气更加低迷。而只有胜利者,才有机会打扫战场。

    日军将领们一个个都是脸色铁青,目光阴沉。没想到,明军突然变得这么强!戚继光,果然是神国武士的死对头!

    “退兵!回营!”加藤清正眼皮子直跳,郁闷的差点要吐血,可此时只能万般不甘的首先退兵。

    日军退兵的鸣金声一响,整个军阵就井然有序的缓缓后退。虽然他们败了,可并没崩溃,退兵起来仍然法度森严。

    等到日军退下,戚继光也发出了停止进攻的军令。

    赢了。接下来就等日军的士气彻底崩溃了。

    眼下,不宜再战。

    双方士卒停止搏杀,脱离接触。疲惫的士卒搀扶伤员,沉默地向各自大营缓缓退却。

    平原上,残旗断戟,尸横遍地。巨大血腥气与硝烟味笼罩四野。

    日军撤退之际,很多重伤员都被袍泽杀死。甚至不少重伤员举刀自戕。似乎就连他们本人,也不觉得被杀被弃有什么不对。

    斩杀重伤员的武士们,每次挥刀前都是鞠躬行礼,然后肃然道:“七生报国!来世相见!”

    而被斩杀的重伤员,临死前也大呼道:“七生报国!来世相见!拜托了!请开始吧!”

    这一幕,明军将士们已经见怪不怪。日军的乖戾凶残,他们早有领教。

    可是宁清尘则是不高兴了,捏着小拳头嚷嚷道:“倭寇真是禽兽不如,伤员杀了都不留给我,真是暴殄天物!浪费小白鼠!”

    反观明军的重伤员,只要还没有死,就会被抬回去。他们会得到野战军医营的全力救治。

    等到日军退回大营舔舐伤口,明军这才开始打扫战场,收拾日军没有带走的战利品。火绳枪、盔甲、太刀、火炮等物。

    打赢这一仗,明军更是气势如虹。

    戚继光和朱寅等人将帅终于松了口气。这一仗打得不错,在预计之内。接下来的仗,会越来越好打。

    朱寅看向不远处的西峰,暗道:“毛文龙的大炮,今夜就会运上西峰吧?”

    ……

    一轮残阳如血染,漠漠沉入鹤多山。

    夜色笼罩着义州平原。白日喧嚣的战场陷入死寂。浓烈的血腥与硝烟气息凝固在空气中。

    日军营地之中,加藤清正的大帐灯火通明。

    各将领陆续禀报伤亡。

    左翼长枪足轻损失最重,建制被打残。右翼枪阵对抗骑兵,武士与足轻死伤狼藉。铁炮队因明军首轮炮击及持续作战,减员亦重。

    一成的战力折损!

    营地内哀嚎遍野,充当医者的僧侣们在各营地穿梭忙碌的满头大汗。

    加藤下令:“各队就地整补,清点剩余竹束、大盾、弹药。铁炮队优先补充火药铅丸;重新组建预备队。加强夜间警戒,严防明军袭营…”

    “更重要的是,防止士气进一步滑落,严禁‘谣言’传播。”

    加藤清正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完毕,忽然营地微微一颤,几乎同时就是雷鸣般的轰鸣。

    “轰隆隆——”

    日军诸将领遽然色变。炮击?明军大炮能打这么远?

    不对,是大营后面山峰上的大炮!

    敌在鹤多山!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644/1111075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