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最后一环,十死无生!
孙传庭:?
陛下所说的“各个击破”这四个字,他倒是能听的懂。
不光能懂,他还知道这四个字出自于《孙子兵法》——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但放在现在这种情境之下,他就有些听不太懂了。
主要问题就是,怎么各个击破?!
陛下他不会想着用离间草原诸部的手段,来分化那些世家豪族吧?
孙传庭对此根本不抱任何一点希望。
世家豪族既然能传承如此多年,在历朝历代龙盘虎踞。
那他们就不可能像草原上的蛮夷异族一般好对付。
换句话说。
若是陛下真将陕西剩下来的那些人也全给杀了,那所有的世家豪族都将进入一个不可能再被分化的状态。
即使他们表面上接受了分化。
那实则背地里也只是为了憋个大的,等着让皇帝落水而已。
以陛下天纵之才,不可能想不明白这点。
那陛下为何还要说什么各个击破?
孙传庭一时之间真是有些发懵了。
孙传庭想了许久,不管从各个角度来看,这事都没法办。
而剩下的那批人自然也都不能再杀了。
又是一阵沉默过后,他才试探着开口问道:
“陛下.微臣愚钝,实在想不出来如何各个击破一众世家豪族,可否请陛下为微臣解惑?”
朱由检看着孙传庭,也是极有耐心并且极其直白的开口解释道: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一个一个杀过去。”
孙传庭:?
原来陛下所说的各个击破就真的只是字面意思而已?!
陛下从头到尾所想的根本不是什么政治权谋、而是直接万千伟力归于一身。
接着以力破万法?!
孙传庭陷入了深思。
大明朝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革故鼎新。
革故鼎新,确实是要先把故给革了才能鼎出来新。
而革故的方式,又没有什么比全杀了更来的简单粗暴了。
嗯.就像对待西安府的官吏士绅那样。
你先别管这那的,我就问你杀完之后是不是立竿见影吧!
是不是立马就能吃饱饭了?是不是贪污腐败立马就没了?是不是行政效率立马高到了极点?
但问题是全国各地的世家豪族,能杀的过来吗?
孙传庭思绪飞速运转。
陛下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
排兵布阵、陷阵冲锋、煽动民意.各项能力都比小说话本里的还要再夸张上几分。
虽说此举风险极大。
但如果说成效的话,确实是要比孙传庭之前设想的徐徐图之要快的多。
而且虽然孙传庭还不知道京城里的具体情况是如何的。
但他猜也能猜到。
陛下在京城里必然还是留有后手的。
如此一来,再加上陕西这些经过了战争洗礼的亲兵。
似乎能试上一试.?
倒不是说孙传庭想让陛下去试什么的。
而是陛下想做的事不管怎么样都是九死一生。
既然如此。
那为何不选一个胜面最大、见效最快的方式?
照着这个思路去想的话,那确实其余任何手段,都不如直接杀出一条血路来了。
此时。
孙传庭方才突然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有些天真幼稚了。
若是按照自己之前设想的,以怀柔手段继而用尽权谋,花个三十五年徐徐图之。
那搞不好最后迎来的不是前赴后继、齐心并进.
而是人亡政息、全面反扑、变本加厉、大加修正.
别的不说,张居正就是摆在眼前活生生的例子。
张居正,实际上也只不过是动了一小部分人的甜头而已。
而陛下,要做的却是将这一整个庞然大物给连根拔起。
说白了。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只有一方彻底死亡或者消失,这场斗争才会停止。
不会再有第三种结果。
孙传庭沉默良久,最终攥紧拳头,下定决心。
既然陛下选择了要走这条路,那就干脆全心全意的以命搏命吧。
怎么办?只有杀!
他不知道这一路上会遇到多少凶险,但他愿意为了大明朝去跟陛下一起搏上一搏。
不过。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陛下所说的这个“各个击破”,是要从哪里开始?
屠刀抬起来,那也得有个合适的目标给砍才行。
孙传庭在脑海中快速思索起来。
江南沿海一带肯定是不行的,这几个地方的世家豪族其实力着实大的超乎想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孙传庭前些年在江南游历时,曾去看过一眼一个名叫【拙政园】的园子。
而这比皇家园林还气派的园子,也只不过是一支不太入流的豪族所修缮的。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山西更不用说了。
在山西土生土长的孙传庭估摸着。
山西境内的八大商号有能力给大明朝卖了,然后再给自己谋个世代富贵、与国同戚。
刨除掉这些凶险之地后。
似乎也只有广西、云南、贵州.这种偏远之地了。
若是从这些地方入手的话,确实会相对容易些许。
但也仅仅只是相对而已,其中的凶险依然不是孙传庭敢细想的。
想到这里。
孙传庭也是继续开口问道:“陛下的意思微臣已经明白了,只要有用得着微臣的地方,微臣必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只是陛下可否告知微臣,陛下准备先从哪一省份动手,微臣这些年游历甚广,或许恰好知晓当地风情也可为陛下分忧些许。”
“朝鲜。”
孙传庭:?
“.”
又是一阵沉默。
孙传庭做梦都没想到。
陛下第一个要动的地方竟然是朝鲜。
哪怕陛下说江南呢?都比朝鲜二字带给孙传庭的冲击要小上一些。
首先。
朝鲜他名义上虽是大明朝的藩属,但实际上毕竟也是一个半独立王国。
这样做会不会有些太伤他们的国王了?
倒不是说孙传庭同情朝鲜国王什么的。
对于现任的朝鲜国王,孙传庭也是听说其人对大明并不够忠诚。
那从这个方面去动朝鲜,孙传庭自然是能理解的。
但孙传庭知道陛下不会因为这个就意气用事。
他真正看不明白的是。
陛下为何选择首先动朝鲜?
朝鲜又能给大明朝接下来的局势带来哪些利益?
带着这种极大的疑惑,孙传庭也是接着话茬继续询问道:
“陛下,为何您首选目标是朝鲜?”
朱由检看着孙传庭,没有立即回答。
为何选择朝鲜。
其实是他在离开京城后就一直在不断思索的事,直到最近几日方才真正定下决断。
没办法,战略方向实在太重要了。
任何战术从来都是跟着战略走的。
战术失败了,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但战略失败。
往小了说,几万几十万的精锐军队可能就直接被葬送了,国本为之动摇。
要是往大了说,直接亡国也不是没有可能。
战术上的赢或输其实都不重要,但战略却是绝对不能输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检选择朝鲜的原因。
朝鲜相比于其他省份的世家豪族来说,有一个好处就是其不够起眼。
率先动朝鲜的话。
不至于让各地世家成为惊弓之鸟、拼死反扑。
虽说资产阶.虽说世家豪族有一定的软弱性。
但朱由检非常清楚,这种软弱性只是相对而言的。
毕竟自己是准备要的是他们所有人的命。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
即使是最坏的结果,朱由检也必须要全部考虑到。
而将战略重心放在朝鲜上。
则刚好处在这软弱性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
朝鲜在不够起眼的同时,它的战略意义及位置却又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
等大明朝全面接收掉朝鲜之后。
侵扰大明最严重的后金,其一方后路便等于是被直接拦腰斩断了。
凭借这一点。
就可以在日后做许多事。
侵袭、备军、筑城.
各种事宜皆在人为。
然后。
还可以通过朝鲜沿海的地理位置,来发展海军,为日后的海贸做足准备。
毕竟朱由检再清楚不过。
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大航海时代。
要想让世界上只有一个大明,那海洋军备必然是不可或缺的。
否则所谓的让大明再次伟大,那就全部都是无根浮萍了。
以及占据朝鲜后。
朝鲜的重要地理位置,可以使其对后续的屠灭倭国事业起到重大作用。
因为对于朱由检来说,帝国是不能受到任何威胁的。
万一几百年后,倭国又掀起什么风浪呢?
所以倭国是必须要尽数屠戮的。
不再是什么十一抽生或者集中起来统筹规划。
而是真正的将这个种族从世界上抹除掉。
原因无他。
朱由检从来不相信什么后人的智慧,也不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所以他这一世该干的事,必须得处理的干干净净。
把其抹除,自然就不会再有这种后顾之忧了。
灭倭,只不过就事论事而已。
当然。
对待朝鲜肯定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
前些日子从和毛文龙的谈话里。
朱由检知道目前朝鲜国内对大明朝的态度,主要分为反对派和拥护派,以及更大部分的中间派。
所以他准备对朝鲜施行一种较为怀柔的政治手段。
把反对派全部从物理上消灭,扶持拥护派。
接着对剩下的中间派实施感化政策,让他们彻底归心于大明朝。
总不能说反对派反对了大明还能活吧?
那这样还能叫帝国吗?
不利于团结的人,就不要存在了。
最后。
便是毛文龙治辖的东江镇对处理朝鲜事宜有一定经验,而毛文龙此人又可用。
这就等于是天然就有了一个基本盘。
不管去了之后做什么,都要比到其他省份要方便的多。
种种原因交杂在一起,便形成了朱由检将战略目标最终定在朝鲜的结果。
此刻。
面对着孙传庭的疑问。
朱由检并没有把这些东西和其讲的太细,而是大致说了一下。
孙传庭的作用主要还是在他离开陕西后,留在陕西处理各种善后事宜。
所以这些东西和他说太多,也暂时起不到太大作用。
但孙传庭只是听着朱由检为其解释的只言片语,就已经是越听越心惊了。
老实说。
陛下刚开口时孙传庭还不觉有异。
朝鲜嘛,大明朝的老藩属了。
有些东西或者说这个国家对大明的意义是众所周知的。
但当其听到陛下准备以朝鲜钳制后金,继而开展海贸、甚至平定倭寇时。
孙传庭心中已然是翻起一阵惊涛骇浪。
他万万没想到。
在自己眼中一个不甚重要的朝鲜,竟然有着如此特殊的战略意义。
而且陛下说这些还不是空口无凭。
孙传庭顺着陛下的只是稍微一想,就不免有一种豁然开朗如梦初醒的感觉。
虽然说,他还不知道陛下会去如何真正落实这些举措。
但这些宏图伟业着实是让人心向往之,不能自已。
心头一阵激荡过后。
孙传庭重重跪伏于地,隆重行礼道:“微臣未曾想过陛下志向竟如此深远。”
“微臣无能,恨不能为陛下分担些这再造乾坤之忧,但还请陛下放心,微臣会拼尽全力替陛下看好陕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绝不让陕西拖我大明朝,拖陛下的后腿!”
朱由检点了点头:“去办差吧。”
“记住,陕西上下官吏士绅,一个不留。”
“微臣领旨!”
孙传庭再度叩首,离开房间后,他深吸一口气,继而大踏步离去。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了各个击破,那陕西境内的这些人确实就没必要再活了。
毕竟这些人若是还活着的话。
短时间内不好说,但只要时间一长必然就会小动作不断了。
人嘛,好了伤疤忘了痛是常态。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延安府内。
前些日子一同观赏了那出凌迟大戏的官员们。
此刻正在自己的府邸之中,默默关注着皇帝圣驾的一举一动。
而这其中。
又属肤施县县令陈安民最为活跃。
肤施县本就是府城附属。
能在这里当县令的,脑子自然要比其他地方的县令更活络一些。
最开始看见乔应甲被剐之时。
陈安民着实是被吓到精神崩溃了。
但在慢慢过了几天之后,现在的陈安民倒是渐渐缓过来了。
随即其整个人便不由得被一种劫后余生的快感所包裹。
因为他听说皇帝再过几日就要离开陕西返回京城了!
当然。
打死陈安民也不敢在这个时候,生出什么皇帝走了我立马就要像之前一样作威作福的想法。
那场凌迟大戏给他的阴影实在太大。
使得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敢产生什么不该有的念头。
而这很长一段时间,则至少也有好几个月甚至一年那么漫长。
真正让陈安民感到兴奋的原因。
是等皇帝走后,他这条小命就算是彻底保住了。
而之前的那些所作所为,也就等于一笔勾销了。
陈安民确信。
皇帝不会再对他们剩下的这些人动手了。
因为皇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甚至说不光是陕西被盘活,皇帝还亲自平定了异族。
这已经是滔天之功了,陕西也有了振作之实。
那皇帝还动他们剩下的这些人干嘛?
他们真的已经老实了,他们真的已经知道错了,他们真的明白皇帝的伟大了.
为了表明自己的心意。
自从那天的事情过去后,陈安民便是忙的连家都没沾,全在想着如何为民解忧。
不光如此。
他还把这些年来捞的银子拿出来许多,以各种方式分给了县中的穷苦百姓。
各种所为,绝对对得起自己名字里的安民二字。
而陈安民这样做,也只有一个目的。
不管之前我做了什么错事,全都翻篇而过、一笔勾销吧.
我从现在开始,以后绝对是个好官!
在陈安民看来,自己的这个夙愿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一方面是他主观上相信这个。
另一方面就是从客观上来看,皇帝杀他们这些人弊远大于利。
他们已经看出来了。
新皇帝虽然杀人不眨眼,但实际上皇帝杀人也是讲究权衡利弊的。
若是真把延安府像西安府那样,也搞什么十一抽生。
那消息传回内陆,必然会引起世家豪族震动,继而举国皆敌。
皇帝不可能这么傻吧?!
内地的那些世家豪族,和陕西这些不成气候的官吏士绅相比,简直可以说是天上地下。
陈安民前两年去江南游玩,也是见过一番世面的。
主观与客观相互交织。
使得陈安民越发相信皇帝不会再挥动屠刀了。
他都准备要当好官了,还杀他做什么?!
老揪着过去那些错事不放有意思吗?!
就不能给坏人一个改过自新重新做官的机会?
谁还没犯过错呐?!
想着这些事情。
陈安民心中也是愈发平和,连带着搀扶县中老人过街道时,都不自觉的挺直了几分腰杆。
恰巧此时。
背后传来一声轻喝:“陈大人。”
陈安民回头一看,只见几名锦衣卫不知什么时候竟悄然来到他背后。
初看到这身衣服,陈安民着实是吓了一个大跳。
但听着对方和煦的语气和友善的面容,陈安民又轻轻松了口气。
前几日。
这些锦衣卫对他们可都是呼来喝去毫不留情。
而现在,对付对他的态度竟然这么好,还叫了声大人。
莫不是皇上已经准备离开陕西了,所以特命锦衣卫来最后收买一波人心,让他们留下来好生办差?!
陈安民心神激荡,刚想开口说话,却听到前方锦衣卫的口中传来一道依然和煦的声音。
“陈大人,你的家人呢?”
陈安民:?
他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却已然被锦衣卫给按倒在地。
而此时。
像陈安民这样的情况,正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在陕西境内接二连三的上演。
之所以速度会这么快。
是因为孙传庭把延绥军镇里的那些士卒带出来练兵了。
陛下说了,没有什么比实战能更好的操训军队了。
既然如此。
那这些人和他们家眷的脑袋,刚好可以为边军手中的刀开第一道锋。
于是乎。
陕西境内,血流成河。
官吏士绅,十死无生。
昨天一时情不自禁冲昏了,冲到凌晨三点半才睡觉,然后八点半就起来了……
所以今天的状态非常不好,不知道第二章还能不能写出来了or2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624/1111104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