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终章:李逸继位!大唐成为日不落帝国!
解决完赈灾点的问题之后,李逸返回了驻地。
接下来他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粮食的问题。
说得更直接点,他必须要从河南郡的三大粮商与当地大户手中弄到一批粮食。
这样,才能支撑到朝廷的第二批粮食到来。
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办。
李逸决定首先搞定三大粮商。
将粮商之事的应对之策梳理清楚后,他吩咐孙武开道:
“以本王的名义,备三份请柬,分别送往周记、裕丰、泰和三家粮行,邀周、赵、孙三位掌柜明日巳时到郡城官衙议事,就说本王有要事相商。”
“遵命。”
孙五开领命离去。
次日。
巳时刚到,郡城官衙外传来了马蹄声。
周记、裕丰、泰和这三家粮行的掌柜,在同一时间乘坐马车到达了官衙门口。
下了马车之后,三家粮行的掌柜碰头了。
“周掌柜,今日之事怎么说?”
裕丰粮行的赵掌柜开口问周记粮行的周掌柜道。
对于楚王李逸邀请他们前来官衙的目的,他们一清二楚,肯定是为粮食。
闻言,周掌柜没有半点犹豫地回道:
“还是依照我们三家之前商量好的,同进同退!”
“孙掌柜,你的意见呢?”
周掌柜问泰和粮行的孙掌柜道。
孙掌柜回道:
“我的意见与周掌柜你一样,三家一起进退。”
说完,他停顿了一下,又接着开口道:
“不过,楚王亲自出面,我们还是要给一些面子,我觉得,如果楚王提出购买粮食,我们可以降一点价。”
“不然的话,真把楚王激怒了,也会引来大麻烦。”
“孙掌柜言之有理。”
赵掌柜开口说道。
周掌柜也点了点头。
三人达成一致之后,便一起进入了官衙之中。
很快,三人便在侍卫的带领下,在议事厅见到了李逸。
“草民见过楚王殿下,不知殿下今日召我等前来,有何吩咐?”
三人对着主位上的李逸,齐齐拱手行礼。
李逸抬手示意三人落座,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目光缓缓扫过三人:
“今日请三位前来,不为别的,只为赈灾购粮一事。”
“如今河南郡灾民遍野,急需粮食救济,本王听闻三位手中粮谷充足,特来与三位商议购粮之事。”
“本王听郡守王大人说,他之前便想找你们买粮食,但你们却报了一个高价。”
“关于此事,本王想听听你们怎么说。”
李逸的话音落下,周掌柜率先开口道:
“殿下心系灾民,草民佩服。”
“只是如今洪水过后,粮食减产,各地粮商纷纷抬价,我等从外地收粮的成本也翻了几番,若是按平日价格售粮,实在是血本无归啊。”
“之前王大人派人找草民的时候,草民便将实情告知。”
“真不是我等故意报高价,实在是迫于无奈啊!”
在周掌柜之后,赵掌柜立刻跟着诉苦道:
“周掌柜所言极是!”
“殿下,您有所不知,现在的粮价真的很贵。”
“我们的粮食,也都是高价买来的,上次报给王大人的价格,已经是我们的底价了。”
紧接着,孙掌柜也跟着附和道:
“殿下,如今粮食金贵,我等真是没办法啊!”
李逸听完三人的话,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淡淡地问道:
“这么说,如果本王要找你们买粮,你们也是同样的价格?”
李逸的语气虽然听起来平静无比,但却让这三个掌柜莫名感到一股冷意。
周掌柜悻悻一笑,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袖口,试探着回道:
“殿下您出面,那自然不同。”
“就按上次报给王大人价格的八成算,这已是我等能给出的最大诚意,再多一分,我等就要赔本了。”
他话刚说完,赵掌柜和孙掌柜立刻点头附和。
赵掌柜还特意补充:
“殿下,这八成价格,我们连运输的成本都快盖不住了,真的不能再降了。”
李逸嗤笑一声,目光却如利剑般扫过三人:
“八成?三位掌柜倒是会算账。”
“只是本王好奇,你们从农户手中收粮时,给的是多少价?”
三人脸色微变,周掌柜强装镇定:
“殿下,农户手中的粮食早就收完了,我们现在的粮,都是从外地调拨来的,成本本就高……”
“外地调拨?”
李逸打断了此人的话,将一份账册扔到三人面前。
“这是本王让人从你们粮行的账房里抄来的记录。”
“上面清楚写着,周记粮行上两个月从陈留县农户手中收粮,每石仅付了五十文钱;”
“裕丰粮行从浚仪县收粮,每石同样是五十文。”
“而你们报给官府的价格,却涨到了每石三百文,这翻了五六倍的利润,也敢跟本王说赔本?”
“怎么,真当本王那么好骗吗?”
说到最后,李逸的脸色一沉,语气陡然变得严厉无比。
这些账册,是李逸昨晚安排军中高手潜入三家粮行找到的。
有了这些账本,他就能更容易拿捏这三家粮行了。
看着地上的账本,三人瞬间没了声音,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
此时,李逸又淡淡地说道:
“大灾之时,不思报国,不肯为陛下分忧,反而趁机勒索朝廷,这可是大罪!”
“本王也明白告诉你们,本王知道你们背后有靠山,但再大,也大不过陛下!”
“本王离开长安之前,陛下赐予本王先斩后奏之权,本王奉劝你们不要自误!”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三人的心上。
他们虽然有靠山,但李逸可是楚王,如果非要对付他们,他们的靠山还真不一定能保得住他们。
孙掌柜的脸色最先垮下来,他颤巍巍地起身,对着李逸躬身道:
“殿下,是草民糊涂!草民愿意降价,按每石六十文的价格卖给朝廷,只求殿下能饶过草民这一次!”
周掌柜和赵掌柜对视一眼,也知道不能再硬撑。
周掌柜咬了咬牙,也跟着起身:
“殿下,周记粮行也愿意按每石六十文售粮!”
“裕丰粮行也一样!”
赵掌柜连忙附和。
六十文,算上运输成本,基本上已经不赚钱了。
但李逸却摇了摇头:
“六十文?还是太高了。”
“本王给你们两个选择。”
“要么,每石五十文卖给朝廷,并且将你们囤积的粮食全部交出。”
“要么,本王治你们的罪!”
五十文!
三个掌柜懵了。
若是按这个价格卖,何止是没有利润可言,完全是要亏本。
周掌柜急了:
“殿下,五十文实在太低了!我们还要承担运输、储存的成本,这样真的会赔本!”
“赔本?”
李逸冷笑一声:
“赔本总比抄家灭门强!”
“你们好好想想吧,若是你们不接受本王的提议,那后果,你们自己掂量。”
三人沉默了。
他们知道,李逸已经给了他们台阶,若是再不答应,真的会万劫不复。
孙掌柜最先妥协:“殿下,草民答应!按每石五十文的价格,将所有存粮卖给朝廷!”
有了孙掌柜的带头,周掌柜和赵掌柜也只能点头同意。
李逸见状,让人拿来纸笔,让三人立下字据,签字画押。
看着三人颤抖的手,李逸心中没有丝毫同情。
这几个奸商,罪有应得。
待三个掌柜离开后,苏定方走进议事厅,开口提醒道:
“殿下,这三个粮商会不会耍花样?比如故意拖延交粮时间?”
李逸回道:
“放心,本王已经让人盯着他们了。”
“你再派一队士兵,分别去三家粮行的粮仓,监督他们装粮、运粮,若是发现有掺假、拖延的情况,立刻将人拿下。”
“末将领命!”
苏定方躬身应道。
不过,兴许是被李逸威慑到了,这三家粮商并没有搞什么小动作,而是老老实实把粮食都送来了。
有了这些粮食之后,粮食紧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但李逸并未因此放松,他接下来把目光瞄准了当地的大户。
首先,他让人在郡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旁选址,召集工匠日夜赶工,搭建起一座巨大是石碑。
石碑上面写着“赈灾义士碑”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下方还详细注明:
凡为赈灾捐粮一千石以上者,其姓名、捐粮数量将刻于石碑之上,永留青史,供后人瞻仰。
三日后,李逸让人将河南郡有名的大户们召集到官衙。
他没有直接提及捐粮,而是带着众人前往朱雀大街的石碑前。
李逸指着石碑,声音洪亮:
“诸位都是河南郡的乡绅名流,世代居住于此,深受百姓爱戴。”
“如今郡内遭遇洪灾,百姓流离失所,本王打算在此立一块‘赈灾义士碑’,凡是为赈灾捐粮一千石以上者,名字都会刻在这石碑上,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善举。”
听到李逸这话,大户们顿时心动了。
张大户眯着眼睛打量着石碑,手指轻轻捻着胡须,心中暗自盘算起来。
若是能将名字刻在这石碑上,不仅能提升家族声望,而且还能为子孙后代铺路。
想到这里,他当即上前一步,对着李逸拱手道:
“殿下,草民愿意捐三千石粮食!”
王大户闻言,马上大声说道:“殿下,草民捐六千石!”
接着,刘大户高声开口道:
“草民捐五千石!”
其他大户也纷纷表态,有的捐四千石,有的捐三千石。
短短半个时辰,大户们便一共捐出了四万五千石粮食。
有了这些粮食之后,河南郡粮食短缺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并顺利坚持到了朝廷送来第二批赈灾粮食。
时间一点点过去。
一个月之后。
李逸顺利完成了在河南道的赈灾任务,返回了长安。
……
时间一晃而逝。
很快便是数年过去。
太子李承乾失德,被废除了太子之位。
楚王李逸众望所归的成为了新任太子。
然后。
又是十几年过去。
李世民病逝,李逸继位成为大唐天子。
在李逸的治理下,大唐开启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515/4364154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