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 > 第76章 离谱的“捉钱令”!李逸当面怼李世民!

第76章 离谱的“捉钱令”!李逸当面怼李世民!


“那便让魏徵当楚王傅吧。”

李世民对这件事显然早有考虑了,故而很快说出了自己为李逸挑选的老师人选。

“额,魏相啊。”

李逸本来对人选是无所谓的,但听到魏徵的名字,还是有点发麻。

原因很简单,虽然他知道魏徵是个一心为国的忠臣,但魏徵太爱进谏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要求他老老实实遵循大唐这些礼仪,他真做不到。

他担心魏徵担任他老师之后,对他的要求太严太多,天天挑他的刺,这他可真受不了。

就算是一片好心,他也不喜欢有人动不动就在他耳边唠叨。

“咳咳,阿耶,要不咱们换个人选?”

李逸向李世民建议道。

李世民诧异地问李逸道:

“为何要换?有魏徵当你的老师,你还不满意?难道你认为魏徵不足以当你的老师不成?”

“我绝无此意!”

李逸赶紧为自己辩解了一句。

然后接着找借口道:

“阿耶,魏相乃国之重臣,每日要为国事操劳,我实在不忍再为魏相增添负担,还是换个人吧?

“这你无需担忧,我相信魏徵不会抱怨的。”

李世民直接把李逸的借口堵了回去。

闻言,李逸直接破罐子破摔了。

“阿耶,魏相要求太严,而我行事散漫惯了,合不来啊!”

“你看,你胸怀宽广,很多时候都受不了魏相的犯言直谏,我心眼比较小,自然就更受不了。”

听李逸这么一说,李世民直接乐了。

原来这才是李逸不想让魏徵担任自己老师的真正原因啊!

那要是这样的话,李世民就更加要让魏徵当楚王傅了。

李逸一直生活在民间,对宫中与朝堂上的各种规矩规则都不懂,做事随心所欲惯了,正需要魏徵这么一个眼里不容沙子的人来匡正李逸的言行。

“受不了也要受!”

“行了,此事不用再议了,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大手一挥,直接拍板了。

“那行吧。”

李逸只能无奈接受了李世民的这个安排。

谈完李逸出阁的事,李世民接下来要与李逸讨论的,就是国事了。

首先是青稞酒计划的问题。

李逸把自己的想法跟李世民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李世民点点头:

“你如此安排,倒也妥当,让民间商人出面与吐蕃人谈合作,确实更容易降低吐蕃人的警惕心。”

“不过,得尽快让吐蕃使团去五粮酒肆,与你安排的人结识。”

顿了一下,李世民接着说道:

“我今日安排人给吐蕃使团送几坛飞天五粮液过去,并让鸿胪寺卿张宝藏将五粮酒肆的信息透露给他们。”

李逸点了点头:

“如此甚好。”

“不过,在此之前,最好能把吐蕃使团的名单与背景资料给我,先前我跟魏相提过此事。”

“吐蕃正使禄东赞此人,智慧不凡,并且是松赞干布的心腹,不是好的合作者,所以需要从使团中另找一个合作者。”

李逸介绍了自己索要名单的原因。

明白缘由之后,李世民当即回道:

“此事不用让魏徵去办了,番邦使团来长安之后,需要经过鸿胪寺、户部、卫尉寺三次核查。”

“我现在就让人去户部把吐蕃使团的名单拿来。”

“不过,关于这些吐蕃人的身份来历,很难知道。”

“你也知道,大唐以前并不把吐蕃放在心上,所以对其很少关注,对其内部的情况并不了解。”

“没事,先拿到名单再说。”

李逸能理解李世民说的这种情况。

毕竟要不是他这个穿越者提前点明吐蕃的威胁,大唐得等到几年后的松洲之战爆发,才认识到吐蕃这个小老弟的难缠。

所以,对于大唐不了解吐蕃使团那些人的身份来历,他之前就已经有心理准备了。

并且,他连应对之策都想好了。

等拿到名单之后,在自己的AI中搜一下这些吐蕃人的名字,看看能不能查到这些人的身份来历。

他估摸着,大部分人都应该是查无此人的小卡拉米。

如果有能被查到的,那应该是多少在吐蕃有点背景的,可以作为合作伙伴备选。

随后,李世民唤来了李君羡,让他亲自去户部拿户部拿吐蕃使团的名单。

“为了稳妥起见,在吐蕃使团离开之前,你尽量不要再去五粮酒肆了。”

李世民叮嘱了李逸一句。

如果让吐蕃人知道五粮酒肆的老板是大唐皇子,那么很有可能会让吐蕃人生出警惕之心。

而在青稞酒计划尚未开始或者开始之后的初期阶段,一旦吐蕃人有了警惕,也许就会影响计划的顺利开展。

对此,李逸也很清楚,并且早有安排。

他已经吩咐过负责具体执行青稞酒计划的五粮酒肆掌柜董彦,如果有事的话,就让董彦去同在东市的凝香阁找他。

李君羡从户部拿回吐蕃使团的名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于是李世民便与李逸聊起了别的事。

这件事,在李逸回宫之前,他就一直惦记着。

那就是赚钱的问题!

偌大一个大唐,到处都要用钱啊!

所以,天可汗陛下此时也是不耻下问,向李逸请教赚钱之事,问他有没有办法增加朝廷的收入?

看着满是期待的李世民,李逸随口回道:

“要增加朝廷收入还不简单,盐铁专营呗,嘿嘿。”

回答完,李逸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与很多朝代不同,此时的大唐,并没有推行在华夏历史悠久的盐铁专营制度。

铁业与盐业,都可以自由经营,百姓可自主经营铸铁工坊(不能制造武器)与盐场,自由买卖。

并且,连盐铁专税都不收,和其他商品一样只收很少的市税。

直到唐高宗李治上位之后,才开始实施税盐制,准备收取专门的盐税。

但是吧,原则是定了,但相对灵活,税收方式也不同。

换更容易理解的话来说,相对灵活就是没有固定的收取,时收时不收。

就这样持续到安史之乱后,这一场大浩劫让大唐朝廷的财政山穷水尽了。

于是,唐肃宗果断开始了盐铁专营。

具体做法是在全国各地盐场,置监院,所生产食盐只能卖给官府,官府再加价卖出。

说白了,就是变成了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形式,食盐开始官营,禁止私贩食盐。

其效果是显著的,仅仅推行一年,就为朝廷增加了40万贯的财政收入,极大缓解了当时朝廷的财政危机。

所以,李逸说实行盐铁专营能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真不是假的。

想想看,在安史之乱那一场让大唐人口锐减三分之二的血腥叛乱之后,盐铁专营一年就能为朝廷增加40万贯的收入。

那么,在这个号称盛世的大唐,实行盐铁专营无疑能为朝廷增加更多的收入。

但,事情没这么简单。

李逸给李世民提这个建议,并不是真的让李世民推行盐铁专营,就是调侃李世民而已。

他知道李世民不会同意的。

果然,听到李逸这个提议,李世民摆手道:

“这不行,盐铁专营与民争利,坏处很多,朝廷不能这么做。”

闻言,李逸嗤笑一声道:

“阿耶啊,这些话,你骗骗自己就行了,就别拿来骗我了。”

“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别说得你真不想实行盐铁专营一样!”

“胡说,朕想要做的事,谁能阻止?”

李世民他的脸色微红,情绪有点激动。

接着,他又义正词严地说道:

“朕只是觉得没必要而已,朝廷还不至于穷到与民争利的地步!

“这样啊,那阿耶你为什么要让朝廷衙门自收自支、官员自谋生路呢?又为什么要给衙门配‘捉钱令’呢?嘿嘿。”

李逸笑嘻嘻地揭穿了李世民的强行挽尊。

是的,此时的大唐是古代盛世不假,但盛世并不意味朝廷不缺钱。

只是李世民用了很多神奇的手段节省朝廷开支。

比如李逸此时说的这事,大唐朝廷给官员的工资与衙门的办公经费都舍不得发全,而是补充采取了“公廨田”、“公廨钱”、“职分田”等手段。

所谓“公廨田”,就是朝廷给各个衙门分点地,而所谓“公廨钱”,就是朝廷给各衙门发的启动资金。

然后,让各个衙门自己种地产粮、拿钱放贷,这就是衙门的办公经费了。

至于官员,也根据职位高低分配一些地,就是所谓的“职分田”,而这些田每年的营收,就是官员的工资。

说实话,“公廨田”与“职分田”,放在华夏古代这种土地就是财富的农业社会中,倒也说得过去。

不会种地,还可以租出去给别人种,总之是能创造收入的,就是多少的问题。

但“公廨钱”这事,就有点扯淡了。

首先,政府衙门拿钱放高利贷这事,就挺荒唐的,这就不是一个政府衙门该干的事!

其次,就算在后世现代社会,银行要找长期、稳定、高息的贷款客户,都相当不容易,何况农业社会?

社会上哪有那么多人需要贷款啊?更何况还是高利贷!

因此,朝廷衙门拿了“公廨钱”也没用。

他们找不到长期需要贷款的客户,也就没办用“公廨钱”为衙门创造收入。

那怎么办?

贷款放不出去,赚不到利息钱,朝廷衙门就没有足够的办公经费。

面对这种困境,天可汗陛下又极具创造性地发明了“捉钱令”这个神奇的岗位。

所谓“捉钱令”,就是衙门里专门负责打理“公廨钱”的“临时工”。

一般来说,衙门都是找大商人来担任。

为什么呢?

因为大商人会赚钱,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商人自己有钱!

只有大商人,才能完成朝廷衙门的对于“公廨钱”收益的考核目标。

知道朝廷要求“公廨钱”的收益目标是多少吗?

年利96%!!!

只能多不能少!!!

这个收益水平,放在后世,属于极高风险区间,可能涉及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了。

但,这只是李世民给“捉钱令”们下达的最低任务目标。

就问离不离谱?

这么高的收益目标,按照正常的商业经营手段,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只能是“捉钱令”自己出钱垫了。

那大商人们为什么肯自己补钱干这事了?

这就不得不说天可汗陛下的另一个创新性举措了。

李世民为了鼓励商人们“不计得失”,勇于承担“捉钱令”这个“美差”,允许他们每家出一个人在基层担任政府官员。

嗯,说直白一点,这就相当于是卖官了。

而对处于“士农工商”最底层,连科举都不允许参加的唐朝商人们来说,这无疑具有极大吸引力!

想想看,一个商人家庭出了一个官员,这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啊!

所以,虽然有着年利96%的超高要求,但大商人们的积极性相当高,争先恐后要担任朝廷的“捉钱令”。

其实吧,李世民发明这些东西的时候,还算是比较文明的,起码讲究一个自觉自愿。

但到了李治时期,就不一样了。

他取消了“捉钱令”,让官府直接把“公廨钱”交给当地的富户,至于富户怎么打理,那朝廷就不管了,反正按月交利息给朝廷就行。

这就相当于是赤裸裸的讹诈了。

那么,话说回来,既然大唐朝廷连这么没有下限的事都能干,为什么就不实行盐铁专营呢?

自然是因为如同李逸所说,朝廷做不到!

说回眼前。

被李逸用“公廨钱”与“捉钱令”怼了之后,李世民有点恼羞成怒了。

他直接踹了李逸一脚:

“会不会好好说话?”

“会会会,阿耶不实行盐铁专营,是胸怀天下,一心为民,体恤百姓,不与民争利!”

李逸担心李世民红温,赶紧改口拍李世民马屁,一连串赞美之词脱口而出。

李世民听着李逸这毫无诚意的吹捧,没好气地说道:

“行了行了,别说这些假惺惺的话了。”

“盐铁专营这事就不用说了,肯定是不行。”

“具体为什么,以后你就知道了。”

“我现在就知道啊!”

李逸随口回道。

李世民愣了一下,然后狐疑地问道:

“你知道?”

“知道!”

李逸认真的点了点头。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看了李逸一眼,开口问道:

“那你说说,为什么朝廷不能实行盐铁专营?”

他倒要看看,李逸是真知道,还是假知道?

李逸也没有半点犹豫,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515/2333478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