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悔婚换妻?我开创盛世你慌什么! > 第105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105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一百零五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御书房的炭盆噼啪作响。

李二指尖轻叩案几,目光扫过眼前一众秦王府旧臣。

群臣面前,是一张刚刚展开的关中地区舆图。

罗颢站在舆图旁,低头沉吟片刻。

"牛老将军这话在理,受灾的百姓,唯一希望就是有一口吃的!"

“可大唐承袭前隋的粮仓基本都在运河周边,若是等到天灾发生再临时调动,根本来不及……”

“所以必须要寻个合适的明目,在开春以后便将粮草转运过去!”

听到罗颢的话,房玄龄等人均是面色沉思。

而一旁的几名武将一向脑子只有一根筋,便直言不讳的问了出来。

“为什么预防救灾还需要寻别的理由,陛下直接下旨以此事调运粮草不就行了?”

尉迟敬德率先忍不住,开口询问。

其他老将军也是满脸不解。

不等罗颢解释,已经想明白过来的长孙无忌先替他解释出声。

“罗侯是担心有人会从中作梗,干扰这件事情的进行!”

武将们都是眼中揉不得沙子的狠角色,闻听此言纷纷大怒。

“何人敢如此大胆?!”

“陛下亲自下旨,居然还有人敢不配合?”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对视一眼,皆是对这些性子烈如火的武将们感到无奈。

“阴奉阳违的小人多的是,陛下的旨意他们自然不敢违背,但寻个别的理由拖延,却完全能做到!”

罗颢负手而立,洒然一笑。

不得不说,李二手底下这批谋士智慧确实非同一般。

自己只是稍作点拨,他们便明白针对的是谁。

“可是,那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秦琼最是沉稳,此刻也跟着皱起眉头。

却听罗颢幽幽开口:“当然是为了利益!”

见所有人投来目光,他面露讥讽笑容:

"若是直接说要防蝗灾,只怕明日米价就要涨到五百文一斗。"

群臣纷纷皱眉:"你是说……"

"粮商都在世家手里攥着呢。"

罗颢手指重重戳在漕运枢纽广通仓的位置。

"咱们这边说备灾,他们那边就敢烧了粮仓嫁祸天火——三年前河南道水患时,崔家不是干过这一手么?"

御书房陡然陷入死寂,

李二眉头紧锁,面露寒意。

“朕倒是没想到这一点,难怪你刚才请求朕分开召见诸臣……”

“自古以来,天灾对于百姓而言,是随时会灭亡的悲惨之事!”

“但对于掌握权力的阶层,却是难得的发财机会!”

“晚辈敢断定,若是让他们提前知晓此事,一定会想办法在转运粮草的事情上动手脚!”

群臣纷纷面露愤慨。

“若是这些人敢这么做,当真算得上逆行倒施,惹来天怒人怨了!”

罗颢与李二对视一眼,皆是无奈一笑。

“没办法,世家门阀在地方的影响力实在过于巨大,根深蒂固几百年,现在还要倚仗他们来具体实施此事!”

李二眉头轻皱,淡淡道:“诸卿都是朕最信任的重臣,就由你们替朕寻个主意,该如何在那些世家不知晓具体事情的情况下,成功完成此事?”

房玄龄等人也跟着皱起眉头,冥思苦想。

然而无论他们怎么思索,也寻不来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倒是有个主意……”

少年清朗的声音响起,引来所有人的目光。

看到罗颢胸有成竹的模样,群臣纷纷露出好奇。

这位少年国侯,行事向来走一步看三步。

既然他说自己有应对方案,那必然是做了充足准备!

就连李二也是舒展眉头,露出一抹笑容。

“罗卿,说来听听……”

罗颢偷偷撇嘴。

好家伙,自己终于又变成罗卿了!

这不就是纯纯的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嘛……

不过事关关中百万百姓的生命,他也没有犹豫。

袖中手指悄然掐算着各州郡粮仓的数目,最终笃定开口——

“陛下若要瞒天过海,只需下达三道圣旨。”

他抬手指向面前的舆图:“其一,传檄十二卫府兵换防陇右,造足大军压境之势!”

“其二,命工部赶制千辆粮车,将‘北征’二字刻在车辕上,以此证明陛下动兵的决心!”

其三......”

罗颢嘴角勾起冷笑:“把年末清查田亩的御史全派去河洛征粮——各大世家粮仓里的陈米,该晒晒太阳了。”

“以北征突厥的名义,征集粮草入关中,自然是合情合理!”

房玄龄手捧茶盏僵在原地,蒸腾的热气洇湿了胡须。

他从未想过,这十七岁的少年竟敢把棋局铺得如此天衣无缝——

借征讨突厥的幌子调度举国粮草!

明面上是天子剑指草原,暗地里却是百万石粟米悄然运往关中。

“妙啊!”

程咬金突然拍案大笑,震得案头晃了三晃。

“待那些老家伙围着征战突厥吵得脸红脖子粗,咱们早把粮仓塞得爆满!”

他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罗颢肩上。

“小子,你这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可比俺老程当年劫皇纲的手段高明!”

罗颢咧嘴一笑,看向若有所思的李二。

“晚辈这个主意,不仅仅是为了预防蝗灾,也是借此机会敲一敲那些肚满肥肠的世家竹杠!”

“不仅可以解决蝗灾过后关中百姓生活的问题,同时也是真的为未来可能北征突厥一事做准备!”

群臣轻扶下颌长须,若有所思。

李二更是笑容绽放,欣慰望向罗颢。

不愧是他最信任的晚辈,竟是猜到了他想对突厥动兵的念头……

“此事就依这小子所言去做,诸卿回去仔细思考,春节之后替朕拿个具体的章程——”

……

寅时三刻,偏殿的铜雀灯台烧出一片暖黄。

一众老臣掀开氅衣落座时,瞥见黄花梨案几上残留的茶渍——

显然李二的肱骨刚在此密议过要事。

老臣们交换着眼神,各自心中都有所思量。

不知究竟是何等要事,皇帝又为何特意将他们这些朝堂上的重臣分成两批议事?

这些老家伙都是官场上修行千年的老狐狸。

已然从中感觉到些许不寻常!

他们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御书房中央。

那个平铺整齐,上方插满旗子的沙盘!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462/1111104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