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章
“因为……傅第三代的种子,同样在瑶县种植了五千亩,这就是来自瑶县的奏报,朕告诉你们,”
他顿了顿,傲然的看着群臣,脸上是不加掩饰的欢喜,“瑶县这五千亩稻田,平均亩产是六百五十斤!”
“嘶……”满堂倒吸了一口凉气,周业更是张大了嘴巴。
“没可能,这根本没可能,江北之地,水稻亩产不会超过三百斤,这、这、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嘛!”
宣帝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周侍郎,你身为农部侍郎,你捣鼓不出如此高产的稻种,莫非就以为这天下无人能够弄出来了?”
“朕告诉你,这稻种叫傅三代!是朕的女婿傅长宁,亲自弄出来的!”
“朕知道你们这些冥顽不化之人的思想难以改变,周业,朕就派你亲自去瑶县!你去瑶县给朕看看,去问问那里的百姓,另外……明年你在瑶县呆一年,看看人家那稻种是怎么提高了一倍多的产量的!”
“啊……臣领旨!”
周业并没有惶恐,反而他听到这旨意之后还很是兴奋。
为啥?
我特么就是要亲自去揭穿他们的谎言!
这天下,就没可能有这么高产量的稻种!
老子明年亲自去种那稻种,用实实在在的数据,来洗刷自己的冤屈!
奸臣误国啊!
若是陛下当了真,会做出多少错误的决策,往大了说,极有可能导致社稷不稳,往小了说,恐怕许多人会被饿死!
民以食为天,这吃的东西若是作假,那可是真正的大恶不赦。
所以周业这一刻正气凛然,他甚至站直了腰杆,就连对定安伯的恐惧此刻也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相比于社稷之重,老子就算是豁出去这条命,也得将定安伯和那燕熙文的丑恶嘴脸给揭穿!
就在他如此想的时候,宣帝拿起了另外一份来自平陵县的折子。
这两份折子来自平陵和曲邑二地……这两处地方可是虞朝最早的两个试点县。
莫非是这两个试点县又来了什么大商人投资建厂?
宣帝如此想着,展开了这份奏折,然后……
他的眼睛陡然大睁,满脸的难以置信。
“臣平陵县县令张锦程起奏陛下:
今岁四月,临江西山农人王强,受定安伯之托付,从西山带来红薯共计四万斤,平陵县得其半,种植了贫瘠荒地共计四千亩。
在王强带着平陵农人的侍候下,四千亩红薯在九月底成熟,而今已收获完成。
臣无比欣喜,定安伯乃神人也!
那四千亩地,亩产红薯足足五千六百余斤,拢共收成两千两百余万斤!
臣极为惶恐,故而称量了足足五次,无误也!
臣恐是梦,亲去了曲邑面见了曲邑县令燕临秋,得知曲邑之红薯亩产和平陵无二,是夜,臣与临秋大醉!
此乃大虞百姓之福,社稷之福,定安伯之功劳……臣难以言喻。
此物味道极佳,臣随此奏折一同送来红薯三百斤,请陛下品尝!”
宣帝的手止不住的颤抖,亩产五千六百余斤,还是贫瘠之地……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一旦这东西在虞朝的土地上全面开花,虞朝,将再不存在粮食问题!
人口可以尽情的繁衍,百姓可以丰衣足食啊!
犹记得曾经就在这朝堂上,傅长宁曾经提起过红薯这个事物,他说亩产恐怕能够达到四五千斤,可无人相信。
就连朕自己,也不相信!
但现在这活生生的事实却已经摆在了朕的面前,这……朕汗颜啊!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200/2356568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