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穿到五十年代,我靠空间卷成国士 > 第107章 手搓零件,突破关卡!

第107章 手搓零件,突破关卡!


“那个,我说个不成熟的建议。”老部长在这压得他快要炸了的气氛中拍桌说了句。

“老部长,您有什么建议?”陈飞跃问了句,万一真提了点可行的方法呢?

“咱就先普通的轴承用着呗,坏了就换,坏了就扔,难道还造不出个好机台?”老部长道:“这不就是林兰老说的什么量变引起质变吗?”

陈飞跃嘴角抽了抽,他就不该寄希望于一个外行啊!

“老部长,这哪行啊!到时候坏的就不是一个轴承,而是整个机台!”章老努了下嘴,要不是对方是老部长,他肯定还得来句“胡闹!”

“这不行那不行的,那咱这段时间在玩吗!”老部长不高兴的背手道:“玩个过家家还能捏出个泥娃娃来,这,这现在叫个啥事嘛!”

他急啊!

老苏国那边还时时窥视着他们龙国,龙都方面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

这要是搞到最后还得依赖老苏国,到时候就不是两处港湾那么简单的事了!

老部长急得团团转,“要不然咱就派人去国外……”

耳边不断传来老部长絮絮叨叨的声音,还有章老他们的叹气声。

许进和看着面前的图纸,看着那些不合格的轴承样品,眼神沉静。

意识深处,空间里关于粉末冶金、超纯净钢冶炼、微米级磨削工艺的知识在流淌。

一个方案逐渐在他脑海中形成,或许真的可行!

“材料和设备不行,那我们就从材料和工艺上想办法。”许进和突然开口说了句。

周围的声音刹那间停了下来,大家都看向他。

什么意思?

材料和工艺上?

“小同志,你的意思是让八级工老师傅来做?”朱老叹了口气,“我们何尝没有试过呢!可是老师傅的手艺再精湛,也……唉。”

“不,还差点意思。”许进和摇了下头,他拿起那个粗糙的轴承,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朱老,我们需要一批高纯度铁粉,还有这几样微量元素,热处理炉,我来改造。”

朱老他们看着纸上写着的元素名字,疑惑的同时又有几分期待。

“那就让我们见证奇迹吧!”朱老郑重的说了句。

他们说干就干,立马行动!

许进和带着王铁柱等几个绝对可靠的老师傅,几乎是住进了车间里头。

他亲自动手,将厂里那台老旧的渗碳炉进行了匪夷所思的改造——加装了自制的气氛控制系统和从空间拿出来的“古董”级芯片控温仪,精度竟然达到了正负三摄氏度!

“小同志,你这玩意哪来的啊!这东西也不好搞。”朱老看着那控温仪,低声问了句。

“这……以前旧货市场淘的,瞧着也没啥用,我就装着来沈城了。”许进和一边忙着,一边用老借口应付了句。

他指导工人用最土的办法提纯铁粉,按神秘配比添加微量元素。

最关键的热处理环节,他提出的工艺曲线让章老看得目瞪口呆——那温度起伏、保温时间,完全违背了现有教科书上的所有理论!

这玩意儿竟然还能这么来!

太超出他们的认知范围了!

“这……这能行?”章老声音都在打颤。

“理论上,能形成更细密的晶粒结构和残余奥氏体分布。”许进和言简意赅。

经过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奋战,第一批采用新工艺处理的轴承套圈毛坯出炉了。

接下来是更关键的磨削加工。

没有高精度磨床?

许进和就带着老师傅们,用最老式的磨床,配合他亲手用特殊材料制作的修正金刚笔,靠着手感、经验和听声音,一点点一点点的“磨”!

那场景,堪称工业版的“微雕”。

老师傅们眼睛瞪得溜圆,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手腕稳得像手术医生。

许进和则像个人形测量仪,不时用千分表检测,报出微米级的调整量。

半个月后。

当第一个成品轴承被安装在临时组装的测试台上,在高速下连续运转了整整一百个小时后拆解检测时,所有在场的人都疯了!

精度全面达到甚至部分超过了图纸要求!

寿命预估是进口轴承的一点五倍!

章老捧着那个光洁如镜、闪烁着奇异金属光泽的轴承,老泪纵横,嘴唇哆嗦着,反复念叨:“神迹……这是神迹啊!土法……土法搓出了顶尖轴承!进和同志!你……你开创了一个流派啊!”

“对了!这件事一定要保密!否则被人知道了对进和不好。”章老目光一沉,扫了眼在场的人。

“老章你放心,这事儿谁敢给老子说出去,老子跟他没完!”老部长威势一出,众人皆是重重点了下头。

消息严格保密,但参与其中的老师傅们看许进和的眼神,已经如同仰望神明。

轴承问题一解决,精密机床的研发步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拖拉机的项目也不能停。

许进和与章老等人,立刻奔赴沈城第一拖拉机制造厂。

明面上,是由德高望重的章老带队考察。

但一进入车间,许进和那双眼睛就像扫描仪一样,迅速捕捉到每一个可改进的细节。

他并不直接下令,而是通过章老的口,提出建议:  “老李,你们这台齿轮铣床的导轨间隙有点大,试试加装这个简易的楔铁调整机构,精度能提一级。”

“张师傅,热处理炉的测温点位置不合理,移到这里,炉温均匀性会更好。”

“这个变速箱壳体铸造模具的拔模斜度,可以减小0.5度,能省不少材料,强度还不变。”

每一招都看似简单,却直指要害,花钱少,见效快!

一拖厂的技术人员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到后来的心服口服,只用了短短几天!

紧接着,他们又赶到铸造厂。

面对老苏国援助的、笨重且容易陷车的履带,许进和直接给出了加宽、加固、优化接地筋纹的新设计图纸,并指定使用“龙炉”炼出的新型高强韧钢材。

新履带试制出来,重量减轻,接地面积增大,抓地力惊人!

许进和的身影,如同不知疲倦的齿轮,精准地嵌入全国工业复苏的庞大机器中,悄无声息地驱动着一切向更高标准迈进。


  (https://www.02ssw.cc/5029_5029457/5035685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