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394章 周瑜苦劝孙权,欲强征荀攸入白马津

第394章 周瑜苦劝孙权,欲强征荀攸入白马津


孙权大惊:“公瑾自何处闻此谣言?”

    周瑜不假思索:“乃宫中所传。”

    宫中?

    孙权的脸色瞬间一黯:“公瑾在宫中竟也有熟人?”

    听到孙权猜忌明显的问话,周瑜不由长叹:“没想到孙贵人竟真与大将军疏远如斯。”

    孙权脸色再变:“公瑾何出此言?”

    只是隐约间,孙权也猜到了定是孙贵人暗中给周瑜传了消息,否则以周瑜的行事风格是不会放着刘备不管而返回许都的。

    周瑜遂将孙贵人派人送来的密信递与孙权,又道:“大将军与孙贵人乃兄妹,远非荀彧荀攸叔侄能比。然而自孙贵人闻讯之日起到派人传讯至陈留召我返回许都,前后已经过去七日。若这期间许都生变,则大将军危矣。”

    孙权顿感背脊发凉,若周瑜未回而许都生变,孙权未必能控制局势。

    只是荀攸勾结伏完一事,又疑点颇多而令孙权困惑不已:“荀攸一向睿智,又岂会如此轻易的就让小妹获悉了消息。或许是伏完欲除荀攸,故意为之。”

    孙权的猜测倒也不是没有道理,许都不少人都盼着荀彧荀攸死,伏完又见伏皇后受孙贵人所逼,心头愤懑下迁怒荀攸而设计诛杀荀攸也是合情合理的。

    见孙权对与孙贵人疏远避而不谈,更是主动为荀攸寻找借口,周瑜的心头更是阴沉。

    周瑜其实是很难理解孙权的心态的。

    一个江东偏远的地方豪族之子,一跃而成大将军,连颍川豪门世家荀氏一族都肯俯首听命,这种自豪感让孙权迷恋不已。

    就如昔日的董卓一般,都废帝了也舍不得将朝堂上的世家豪族出身的官吏杀掉,被王允等人一顿猛夸就忘乎所以,认为天下大势在我,这才在疏忽之下被王允设计诛杀。

    如今的孙权也跟董卓的心态差不多,对孙权而言,杀了荀彧荀攸叔侄远没有驾驭荀彧荀攸叔侄更爽快更有成就感。

    这种出身低又居高位所凸显出来的自卑,不是周瑜这个世家大族出身的俊杰能理解的。

    故而在孙权内心,荀彧荀攸叔侄一直都在迎合自己,既劳心又劳力,怎么看都不像是会谋反的。

    既然谣言是自宫中出来的,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伏完在陷害荀攸”。

    孙权的话让周瑜颇感无语,不由暗暗一叹,也理解孙贵人为什么宁可飞书陈留也不肯直接告知孙权。

    就孙权这态度,孙贵人就算是嘴皮磨破了也定不了荀攸的罪。

    在返回许都的途中,周瑜也跟吕蒙讨论过荀攸的意图。

    如此漏洞百出的阴谋定不会是荀攸的水准,要么是伏完在陷害荀攸,要么就是荀攸故意如此。

    若只是前者,不仅不是坏事,反而还能趁机废掉伏皇后;可若是后者,那么荀攸的图谋就不简单了。

    吕蒙曾猜测荀攸的目的是周瑜,但周瑜认为荀攸若是除掉自己就没人能挡住刘备,这也不符合荀攸的利益。

    几经猜想下,周瑜也没能猜出荀攸的真正意图。

    猜不出荀攸意图的周瑜,索性用最直接也最简单的方式:只要除掉荀攸,就能规避与荀攸有关的风险。

    “荆州战况如何?”

    周瑜没有直言必杀荀攸,而是将话题转移到荆州战况上。

    孙权虽有疑惑,但也没多问,简明扼要的将荆州战况陈述,又将荀攸断定“诸葛亮意在许都而非襄阳”以及荀攸想亲自统兵去洛阳抵挡庞统等等诸事也一一告知周瑜。

    最后又道:“公瑾,孤知你对荀彧荀攸一向不信任,然而据孤观察,此二人并非忠心曹操,只是想借曹操来维持汉天子的正统,达成奉天子而令不臣的意图。而今孤在许都,曹操能办到的孤也能办到,荀彧荀攸又岂会叛孤?这事就不过多探讨了,必是伏完在陷害荀攸。如今诸葛亮对许都虎视眈眈,庞统又在攻打洛阳,刘备随时都可能南下与孤争抢天子,公瑾还是早日返回陈留主持大局,以免给了刘备可趁之机啊。”

    周瑜紧蹙眉头。

    在陈留的时候,周瑜无法及时获悉诸方情报,孙权也未及时将洛阳方面和南阳方面的军情分享给周瑜,以至于周瑜只能单方面的去跟黎阳的刘备对峙而无不能总揽大局。

    如今自孙权口中得知洛阳方面和南阳方面的军情后,周瑜对荀攸的意图又有了新的猜测。

    “刘备在黎阳迟迟未南下,应是在等一个机会。倘若荀攸想引刘备入许都而故意勾结伏完,以此方式激怒大将军,大将军盛怒之下必会废了伏皇后。如此,刘备就能打着大将军欺辱皇后之名,传檄兖豫诸郡国讨伐大将军。”

    虽然刘备有衣带诏,但衣带诏讨伐的是曹操。

    如今许都的大将军是孙权,刘备想要讨伐孙权就不能再借衣带诏的名义了,没了名义,兖豫诸郡国就不会响应刘备。

    若要一城一池的打,不知道得打到何时。

    攻城掠池,大部分城池始终还是以大义劝降为主,彼此都能留个体面。

    真正的厮杀,也只会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战场上。

    想通了这层关键,周瑜越发的觉得荀攸是想勾结刘备而非为曹操夺回许都。

    但这样的猜测,在孙权听来却是异想天开。

    哪怕周瑜说荀攸还念着故主曹操都还有几分可信,勾结刘备?刘备能给荀攸什么好处?难道刘备得了许都就会对荀攸委以重任?

    最重要的是:孙权自认为对荀攸颇为礼遇,若荀攸不念故主曹操而去勾结刘备,那就是在打他这个大将军的脸。

    我堂堂一个大将军,难道还不如一个刘备?

    哂笑声响起,孙权不以为然:“公瑾多虑了,孤待荀攸不薄,荀攸又岂会勾结刘备?”

    “大将军,眼下时局纷乱,稍有不慎就会谋断失策,不可不防啊。”周瑜见孙权依旧信任荀攸,更感头疼,但又不能放任不管,遂又提议道:“既然荀攸对大将军有忠诚,不如让荀攸去白马津,若荀攸真想勾结刘备,定会露出破绽;若荀攸没有此意,我亲自登门向荀攸致歉。”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29_5029056/1111074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