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封疆悍卒 > 第714章,飞雷弹

第714章,飞雷弹


林川心中清楚,这种技术优势不可能永远隐瞒下去。

早在谋划攻打灵州之时,他便有意主动推出风雷炮这种火器。

无论是为了日后青州卫正式列装火器做准备,还是为将来可能进行的军火交易铺垫,除非铁林谷始终固守青州一隅之地,否则,这些秘密武器早晚都要拿出来亮相。

而明天,他就要出发前往盛州。

此行路途漫漫,途中不可避免地将要经过多个藩王的领地。

局势错综复杂,谁也无法预料途中会发生什么意外。

威力强大的火器是必须随行携带的保障。

万一真的遭遇不测,这便是他们绝处逢生的最后依仗。

众人骑马来到试射场。

下了马,匠人们便忙碌起来。

不多时,一人从旁边的库房搬出了一门新炮。

这炮筒身长约四尺,比风雷炮足足短了一截,口径也纤细不少。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筒身前端那枚黄铜把手,与钢制炮筒的冷峻形成鲜明对比。

看到这门新炮,林川心头一热。

他强压着心底的激动,将炮筒拿了起来,扛在肩上。

这正是他依照前世记忆中火箭筒的形制,指导王贵生耗时数月研发的“肩扛式炮筒”。

如果按照迭代来说,也算是第四代风雷炮了。

初代风雷炮,不过是用木芯裹上薄薄一层铁皮制成,最多只能发射两次,再多了就会炸膛。

第二代风雷炮,用的是生铁铸造的炮身。

相对第一代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是铁林谷的主力武器。

但它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韧性不足。

使用旧式火药没问题,但若用新研发的颗粒火药时,问题便再次凸显。

颗粒火药燃烧更迅猛、爆发力更强,生铁炮筒依旧难逃炸膛的命运,好几次试验都以炮身碎裂告终。

第三代风雷炮,用的是青铜铸造炮筒。

这还是在当初第一次发现铜矿后,才启动的研发。

青铜的特性确实让炮筒的抗冲击能力有所改善,炸膛的频率大幅降低,但青铜的强度终究有限,面对更大剂量的火药或更远的射程需求时,依旧力不从心。

很快,第四代钢制炮筒出现,终于实现了质的飞跃。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铁林谷在水力鼓风机和高炉技术上的重大改进。

新式水力鼓风机能为高炉注入更充足的氧气,让炉火温度飙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炉结构的优化则让铁矿石的冶炼更充分,杂质大幅减少。

正是这两项技术的突破,让铁林谷的炼钢工艺有了长足进步,终于能够炼制出强度、韧性皆达标的钢材,为钢制炮筒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然而,难题接踵而至。

虽然炼出了合格的钢材,但由于缺乏高强度的钻床和镗床这类精密加工器械,根本无法直接在实心钢块上加工出内壁光滑、尺寸精准的钢管。

炮筒这个核心部件无法成型,研发一度陷入停滞。

为了攻克这个棘手的难关,匠人们集思广益,想出了巧妙的土办法:

他们先将熟铁反复锻打,制成内壁平整的空心内胆,再在熟铁内胆外侧,套上一层钢片。

随后将组合好的炮筒固定在水力重锤之下,反复锻打。每一次锻打,都需要匠人精准控制力度与角度,确保两层金属在高温与压力的作用下完美融合,不留一丝缝隙。

这道工序极其耗费心神,稍有不慎便会导致两层金属贴合不均,整个炮筒就此报废。

匠人们日夜不休,足足花了两个月时间,经历了上百次失败,才勉强打磨出十支合格的炮筒。

至于光滑的内壁,也是用的土方法。

二十个学徒分作三班,用绞盘拖着磨杆在炮筒内反复扯动。

光是一门炮筒,就耗费两百多斤磨料。

而这还不是关键突破。

真正的突破,不是炮筒,而是炮弹。

以往的风雷炮,使用的都说炸药包,不能称之为炮弹。

在王贵生开发出铁雷之后,如今又有了新式火药,林川便花了数日的时间,亲自绘制了十几张炮弹设计图纸,从弹头形状到尾翼角度,从火药装填量到引信延时,每一个细节都仔细讲给将人们。

接下来的数月,王贵生和匠人们调整模具、熔炼铁水,一次次试制、一次次改进。

终于,一种形制奇特的新式飞雷弹应运而生。

它通体呈圆柱形,尾部装有四片倾斜的铁制尾翼。

这种新式飞雷弹的结构并不复杂,前部是厚实的铁制弹头,内部装填着新式火药,威力远超以往;后部则连接着一个独立的发射药筒,里面装满了调整比例后的发射药。

使用时,只需将飞雷弹装入炮筒,点燃发射药筒的引信,巨大推力便会将炮弹激射而出,形成强大的杀伤力。

要形容的话,其实就是一个远距离的铁雷。

与风雷炮相比,这种新式肩扛式炮筒优势尽显:它重量轻,一名士兵便可轻松携带;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的架设流程,抬手就能射击;借助新式火药的推进力,射程更是比风雷炮远了许多。

一名匠人扛起炮筒。

王贵生捧来一枚飞雷弹,小心翼翼地将其送入筒身。

“装填完毕!”

匠人单膝跪地,眯起右眼,通过筒身上方简易的瞄准槽,对准三百步外的木靶。

“试炮!”。

一旁的王贵生立即用火折子点燃了飞雷弹尾部的引信。

嗤嗤作响的火花顺着引信迅速没入筒内,随后是一声沉闷的轰鸣。

筒身微微一震,飞雷弹拖着烟迹呼啸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这一刻,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林川能清晰地看到弹体尾翼在飞行中保持的稳定姿态,这与之前炸药包的飞行轨迹截然不同。

就在呼吸之间。

“轰!”

远比风雷炮更加清脆的爆炸声震彻山谷。

木靶出,爆炸产生的气浪将周围的尘土扬起丈高。

等烟尘散尽,原本的木靶早已消失不见。

众人匆忙赶过去。

只见木靶已经被撕成碎片,原本套在木靶上的盔甲,竟然也被炸裂。

“成了!”

“真的成了!”匠人们兴奋起来。

虽然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试射成功。

可毕竟,今日有林大人在场。

林川看着地面上的残迹,估算着飞雷弹的威力,满意地点了点头。

“所有参与研制的核心匠人,记一等功!其余辅助匠人,贵生你按例斟酌封赏。”

“谢大人恩赏!”工匠们纷纷欢呼起来。

如今铁林谷的巧技坊早已订立了明确的赏格章程,依功劳大小分为三等。

这一等功最为难得,意味着受赏者不仅能得赐匾额光耀门楣,更可实打实地领到相当于两年饷银的厚赏。对于这些匠人而言,这已足以为家中置办田产、盖起新屋。

王贵生闻言精神大振:“属下明白!定按'首重创新、次看勤勉'的规矩,将赏银发放妥当。”


  (https://www.02ssw.cc/5027_5027199/4216714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