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封疆悍卒 > 第718章,一剂猛药

第718章,一剂猛药


王虎响亮地应了一声,利落地翻身上马,大声吆喝着开始引路。

队伍跟着王虎,浩浩荡荡地向着孝州城门行去。

城门口灯火通明。

数十盏防风灯笼高高挂起,将积雪的官道照得亮如白昼。

早已率先锋骑兵抵达的王铁柱,正带着麾下儿郎们肃立在一旁等候。

得知消息的孝州知府刘文清,早已带着府衙大小官员在此迎候多时。见林川的队伍抵达,众人连忙整了整衣冠,上前相迎。

在官员队伍的末尾,一个披着深灰色斗篷的身影格外低调。

徐文彦将自己隐藏在人群之后,宽大的斗篷帽檐遮住了大半张脸。但当他看到那面在风雪中猎猎作响的“林”字大旗,看到旗下一列列甲胄鲜明的骑兵时,藏在袖中的手不禁微微颤抖起来。

“殿下,老臣……终于搬来救兵了……”

他在心中默念一声,眼眶不禁湿润起来。

这些日子的压抑,在此刻见到林川如约而至,终于得以释放。

他虽是文官出身,从未上过战场,可眼前这支骑兵怎么看都透着一股煞气,的确是精锐之师。

林川下了马车,与迎上来的刘文清及一众官员寒暄见礼。

目光扫视间,他与人群后那个披着斗篷的身影短暂对视了一眼。

二人心照不宣地微微颔首。

“林将军一路辛苦!营房和饭食都已备妥,快请入城歇息!”刘文清热情地引路。

“有劳刘大人费心。”林川拱手谢过,随即下令部队有序入城安置。

直到众人抵达府衙内院。

刘文清屏退了左右侍从,紧闭厅门,徐文彦这才缓缓掀开斗篷。

他满脸激动,目光灼灼地看向林川:“林将军麾下,果真是一支虎狼之师啊!观其行军阵列,便知是历经沙场、能征善战的劲旅!好,太好了!只是……”

他话锋一转,眉头又皱了起来:“只是......林将军,老夫记得此前商议时,说的似乎不是这般阵仗。如今这般大张旗鼓,以骑兵之姿堂堂正正而行,会不会过于招摇,引人注目?”

“徐大人所虑极是。”林川拱手道,“此事容末将细细道来。”

他当即把调整后的计划和盘托出。

当听到林川以“军贸”为名,将两千精锐伪装成护送贵重军械的护卫,既可解释大军南下的缘由,又能借此与沿途势力周旋时,徐文彦先是惊得睁大了眼睛,随即陷入沉思。

良久,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脸上的忧色化为钦佩:“妙啊!刘大人多次向老夫夸赞林将军有勇有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军贸之法,实在是......绝妙无比!”

他负手在厅中踱了两圈,越琢磨越觉得这个计划精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军贸为名,既解释了大军南下的缘由,又能借此试探沿途各方势力的态度。更妙的是,若有不开眼的前来生事,反而能名正言顺地展示实力......”

他停下脚步,转身深深看了林川一眼:“林将军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谋略,他日必成国之栋梁!只是......”他略作迟疑,“这军贸的由头,具体要如何运作?又该以何种军械为饵?”

林川笑道:“此次用作诱饵的军械,正是我青林卫赖以成名的杀手锏——风雷炮。”

“风雷炮?”

徐文彦闻言一怔,与身旁的刘文清交换了一个疑惑的眼神。

两位文官面面相觑。

这名称对他们而言实在陌生。

虽说身为朝廷命官,对兵事也算有所了解,但这“风雷炮”三字,却是闻所未闻。

他们既不曾见过实物,更难以想象这究竟是何等兵器,又有何等威力。

“是一种特制的火器。”林川见二人困惑,便简明扼要地解释了一句。

“哦,原是火器。”徐文彦恍然点头,但神色间并未见多少重视。

兵部之下确有火器司。

但纵观各地军镇,何曾听说过有哪支劲旅是专靠火器扬名的?

那些火铳、火炮,声响虽大,可用起来麻烦,准头又差。

在他看来,终究不如弓马娴熟来得可靠。

林川将二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补充道:“不瞒二位大人,前些日子我青林卫能在北境重挫鞑子铁骑,靠的便是此物之威。”

此言一出,徐文彦和刘文清脸上同时露出惊容。

“鞑子”二字,如同一块试金石,瞬间掂量出了这风雷炮的分量。

他们都是熟知边事的人,深知鞑子骑兵的凶悍难缠,若此物真能克制鞑子铁骑,那必定是了不得的利器!

“哎呀!”刘文清惊讶道,“林将军,若此物真这么厉害,等将军从盛州回来,岂不是可以将霍州收回?”

林川正端起茶杯喝水,闻言差点一口呛到。

他奶奶的……

霍州现在就是老子的……

心头骂了一百遍这个死老头,表面上风平浪静笑道:“刘大人,还是先等我能平安返回来再说吧……哈……”

“林将军放心!”

徐文彦以为他担心盛州之行的安危,当即劝慰道,“有将军的铁骑,我看即便是京营左右卫也不是对手。”

“徐大人!”林川说道,“两军对阵勇者胜,末将此番远行,并不担心任何明刀明枪的对手。末将所虑,反倒是战场之外的……”

徐文彦闻言一愣:“哦?林将军有何顾虑,但说无妨。”

“那末将便僭越了。”

林川抱拳一礼,“末将想请教大人一个问题:眼下时局动荡,太子殿下遭遇如此困境,以大人之见,这问题的根子,究竟出在何处?”

这个问题,确实有些逾越了界限。

一旁的刘文清不由得紧张地瞥了徐文彦一眼,生怕触怒了这位东宫詹事。

徐文彦沉默下来。

他在朝堂沉浮数十载,又为太子授业解惑十余年。

平日里教导太子时,常以时局为鉴,让太子明得失、知兴替……

又怎会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八王割据,藩镇林立,政令不出京城。

这大乾朝的江山,早已是千疮百孔。

朝廷空有天子之名,却无统御之实。

各地藩王拥兵自重,赋税不入国库,军队不听调遣。

就连这摇摇欲坠的朝堂之上,也是党争不断,各怀鬼胎。

他想起太子年幼时,曾有一次愤然拍案:“若日后继位,必当削藩镇、整吏治,使我大乾重现往日风光!”

那时太子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一如他年轻时那般满怀壮志。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调料都要恰到好处。

可当真如此简单吗?


  (https://www.02ssw.cc/5027_5027199/4212086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