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北极王国构想(求月票!)
会议室里,陷入了如释重负的沉默。
费舍尔主任和詹金斯先生,脸上挂着劫后余生般的笑容,起身与林予安和麦柯兹握手,说着一些祝贺期待未来合作之类的客套话。
林予安只是礼貌地应付着,对这些官僚来说,这只是一场公关危机的成功化解。
但对他而言,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他现在面临着两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第一,尽快完成巨石河遗产牧场的收购,将那个王国真正地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立刻启动那个被他命名为十二月北极家园的栖息地的建造计划。
他看向身旁的麦柯兹,她那双蓝色的眼眸里,还残留着刚才那场激烈交锋后的震撼,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不确定性。
林予安知道她是在为未来担忧,毕竟为十二月建造一个家园,不是像搭个棚子庇护所一样简单,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他对费舍尔说道:“费舍尔主任,既然我们已经达成了合作共识,那么我希望即刻与你签订为期一年半的场地租赁和合作协议。”
“十二月在怀俄明的新家园建成之前,它还需要暂时借用你们研究中心的隔离场馆。”
他补充道:“我们将按照市场最高标准,向研究中心支付场地租赁费和设备使用费。”
“同时我将额外出资,对现有的隔离场馆,进行一次全面的升级改造。”
“我需要你们立刻更换一套功率更大的制冷系统,扩大深水池的面积,并增加更多的自然丰容设施。”
“所有的费用,都由我来承担。我只有一个要求,十二月在离开这里之前,它的生活质量必须是它所能享受到的最好标准。”
这番话让费舍尔无话可说,对方不仅解决了他们最大的麻烦,现在还要花钱帮他们升级设备,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当终于处理完初步的协议意向,重新回到麦柯兹的办公室时,林予安才开始向她,描绘自己内心那幅完整的构想。
直接在麦柯兹办公室那块巨大的触控白板上,调出了巨石河遗产牧场的卫星地图。
“你看这里,麦柯兹。”
他的手指,点在了地图上那片如同蓝宝石般的镜湖旁边,一片地势平坦背靠山脉的广阔区域。
“这里,就是我们十二月北极家园的选址。”
“我知道,建造这样一个顶级的室内外栖息地需要时间,我咨询过最顶级的建筑事务所,即使资金无限审批流程全开绿灯。”
“从零开始到一个功能完备的场馆,最乐观的估计也需要十二到十八个月的时间。”
他诚恳地说道:“这期间就需要你辛苦一下了,你需要继续留在安克雷奇,作为十二月的首席监护人和行为导师。”
“亲自监督它在这里的生活,并负责场馆的升级改造工作。这是最关键的过渡期。”
“我没问题。”麦柯兹立刻点头,这是她的专业,也是她的责任。
林予安继续说道:“而我会开始部署整个庞大的工程计划,在怀俄明组建一个全世界最顶级的团队,来完成这项五十英亩的工程!”
听到这个数字,麦柯兹这位顶级的北极生物学家,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五十英亩?”她有些难以置信,“林,你知道五十英亩有多大吗?那相当于三十八个标准足球场!”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圈养北极熊的场馆,能达到这个规模的零头!这太奢侈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必要。”
林予安摇了摇头,“不,麦柯兹,这很有必要。”
他调出了巨石河遗产牧场的卫星地图,并将位于镜湖北岸的区域放大。
“你看,我说的五十英亩,不是一个巨大的封闭建筑。”
林予安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景象。
“我想给它的,是一个能让它在日出时追逐晨光,在溪流中感受活鱼冲击,在草地上打滚撒野的世界。”
“它是一个复合型的,模拟微缩北极生态的十二月专属领地。”
“它将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这里,将完整地保留现有的高山草甸和部分林地地貌。我会请最好的生态学家从阿拉斯加引种一些耐寒的北极植物。”
“比如北极棉岩蔷薇和一些地衣苔藓,来营造出最接近真实北极苔原的景观。”
“至于隔离,我将采用目前顶级野生动物保护区最常用的三层复合式威慑围栏。”
他开始在白板上,画出这个系统的剖面图。
“最外层,是一道高约三米的高强度编织钢丝网,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阻挡外部的中小型动物(比如狼、郊狼)意外闯入。”
“同时也是一个物理上的初步屏障。然后向内二十英尺是作为核心防护的,一道十二线式高压脉冲电网。”
“它不是持续通电的,而是在动物触碰时,瞬间释放出高达一万伏的高电压低电流的脉冲。”
“这种感觉极其痛苦,但不会对动物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任何大型动物,包括熊,在经历过一两次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源于本能的畏惧,它们会学会远远地绕开它。”
“而最内层会沿着电网内侧,挖掘一道深三米宽五米的视觉隔离壕沟,这条壕沟,对游客来说几乎是看不见的。”
“但它会成为阻止十二月接近电网的最后一道物理屏障。”
“同时整个五十英亩的领地边界,都会被震动光缆入侵探测系统和热成像监控摄像头全天候覆盖。”
“任何异常的接近或闯入,都会在第一时间触发安保中心的警报。”
“所以,这个由物理网、能量场、地形障碍和电子眼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立体防御体系,会让十二月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自由原野。”
“在春夏秋三季,只要怀俄明州的气温适宜,十二月就可以在这片广阔的领地里,自由地奔跑、探索、甚至进行模拟捕猎。”
“我们会定期在这片区域里,投放一些活鱼到溪流里,或者隐藏一些食物,来激发它的探索和觅食本能。这里是它的春季狩猎场。”
“在保证它的自由同时,它的安全将永远在我们构建的无形长城之内。”
接着,他画出了第二个与镜湖相连的区域。
“我将把镜湖北侧的一个天然湖湾,通过水下隔离网,单独划分出来。这个湖湾,将成为十二月的专属私人海湾。”
“夏天,它可以在这里尽情地游泳、潜水,就像在真正的北冰洋里一样。”
“还会在这里建造一个人工冰山浮台,让它可以在上面休息和晒太阳,这里是它的夏季游泳池。”
最后,他画出了第三个、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
“然后是最后一个部分,全天候极地馆。建筑占地约两英亩,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核心工程。”
“怀俄明的夏天气温对北极熊来说是致命的,所以需要一个能让它安然度夏的避暑宫殿。”
“这座室内场馆,将拥有一个与室外湖湾连通的深水池,水池上方是由德国顶级设备支持,可以全年不间断制冰的人工浮冰区。”
“场馆内部将通过强大的制冷和空气循环系统,常年维持在零度以下,并且有人造的冰山和雪洞。”
“当夏天的气温升高时,十二月可以随时通过一个水下通道,从室外的湖湾游进这座冰雪宫殿里,它将拥有无可挑剔的生活环境。”
“这里是它的冬季庇护所,也是它在炎热夏季的空调房。所以这个场馆的设计才是重中之重!”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出了三个清晰的模块。
“所以,设计我打算将采用中美联合设计的模式。”
“我会邀请PGAV Destinations,就是设计了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那家美国公司,作为我们的总概念设计与动物福利顾问。”
“他们负责确保整个项目的设计理念,是世界顶尖的,并且完全符合美国所有的法律法规和动物福利标准。”
他话锋一转:“但是,所有的深化设计和施工图绘制,我将委托给中国同样拥有长隆项目经验的长隆集团设计院来完成。”
“美国人负责思考造什么最合法,而中国人负责思考怎么造最高效。”
他的目光转向她,充满了信任,“而你,麦柯兹,将作为首席科学顾问,设计都必须得到你的同意,你拥有科研需求的一票否决权,”
“怀俄明州的冬天,施工条件极其恶劣,每年有效的施工期只有短短几个月。所有美国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但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
林予安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因为,这个场馆的主体结构,根本就不会在怀俄明州建造。”
麦柯兹愣了一下:“那……在哪里建?”
“中国。”
林予安在白板上,重重地写下了这个名字。
“我们将把整个北极家园的室内场馆,分解成数百个模块化的钢结构和预制混凝土单元。”
“这些模块,将在中国的工厂里以工业化的精度被提前生产出来,就像生产汽车一样精准高效。”
“当中国的工人们将所有的钢梁、墙体、甚至玻璃幕墙都生产完毕时,怀俄明的工地上可能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等到冰雪融化,地基工程一完成,这数百个模块将通过远洋货轮运抵西雅图港,再运送到我们的牧场。”
“到那时,我们将在怀俄明州的原野上,上演一场全世界都未曾见过的基建狂魔的拼装!”
“美国人需要一年才能完成的主体结构建设,而中国团队可能只需要三个月。”
这番颠覆性的构想,让麦柯兹听得心潮澎湃,但也让她立刻想到了一个最现实的障碍。
她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林,这个计划太疯狂了,但是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那些在中国预制好的超级模块,要如何从数千公里外的西雅图港,精准的运送到这个位于怀俄明州内陆深处的牧场里?”
“普通的公路运输,可能需要数百辆卡车,而且时间还不固定,等他们一辆接一辆的抵达不知要多久。”
“不。”林予安笑了,眼中闪过一丝胸有成竹的光芒。
“我们不需要用卡车来运输,因为路早就已经在那了。”
他将巨石河遗产牧场的介绍资料,翻到最后那几页关于历史与传承的附录部分。
巨石河遗产牧场,最早由19世纪末的铁路大亨和矿业巨头,帕特里克·康纳利于1888年创立.
牧场的建立,最初是为了给他旗下的北太平洋联合矿业公司,提供肉类和木材补给。
为了将矿山里的银矿石和牧场的物资高效地运输出去。
康纳利家族,在1902年斥巨资据从BNSF铁路的主干线上,修建了一条长达五英里的铁路专用侧线,直通牧场的心脏地带。”
他在平板上翻出了一张泛黄的黑白老照片。
照片上一列冒着浓浓黑烟的老式蒸汽火车,正满载着木材从一座设计精美的带有“Connelly Ranch”字样的石砌拱门下缓缓驶出。
林予安继续说道:“随着20世纪中叶矿脉的枯竭和公路运输的兴起,这条铁路侧线逐渐被废弃。”
“直到上一任主人,一位来自德州的石油大亨,在十年前买下这片土地后,对这条古老的铁路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升级。”
“铁轨被更换为能承载最大吨位的136磅重轨,路基进行了重新加固,与主干线连接的道岔和信号系统,也升级为计算机控制系统。”
麦可兹看着那张现代化的铁路卫星图,惊讶地捂住了嘴:“所以……牧场里,真的有一条可以开进现代货运火车的私人火车站?”
林予安的眼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欣赏,“是的。这就是遗产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是数代人智慧和资本的沉淀。”
他走到办公室的白板前,拿起笔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物流路线图。
“现在,你再看。如果这数百个在中国工厂里被精确编号的超级模块,将通过远洋货轮,从上海港出发,运抵西雅图港。”
“在港口,它们甚至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拆解和转运。它们会直接地吊装到早已等候在那里的,BNSF货运专列的平板车上。”
“然后这列满火车将一路向东,穿过华盛顿州的平原,越过爱达荷州的群山。”
“它甚至不需要在任何公共货场停靠,直接从BNSF的主干线上,转入我们牧场那条专属的铁路支线。”
“将这数百个模块,精准地送达我们位于镜湖南岸的施工现场!”
林予安看着麦柯兹,继续说道:“第三是核心设备全球集采。”
“这部分,是你的专业领域。我需要你为我绘制一幅全球科技地图。”
“生命维持系统的核心,超大水体过滤和蛋白质分离器,我们从德国的Xylem公司定制。”
“场馆的主制冷机组和精密环境控制系统,我们用美国特灵的军工级产品。”
“而那些性价比极高,又极其可靠的大功率水泵和管道阀门,我会从中国的山东和江苏找到最好的供应商。”
“钱,不是问题。我要的是在每一个位置上,都用上这个星球上最顶尖最可靠的零件。”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白板上那张由中美设计中国制造、全球集采共同构成的宏伟蓝图,声音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麦柯兹,你想象一下。”
“一年之后。”他将原本一年半的工期,直接压缩了三分之一。
“仅仅一年之后,在我们的王国里,就会有一座占地超过五十英亩的北极家园拔地而起。”
林予安看着白板上那个由四十英亩的苔原,八英亩的湖湾和两英亩的极地馆共同组成,可以实现季节性循环的生态闭环总结道:
“所以,麦柯兹,你明白了吗?这座栖息地不会是一个笼子。”
“它是我为十二月,在温带地区强行复刻出的一个微缩版的,属于它自己的北极!”
“我给它的,不是一个场馆,而是一片领地。一片足以让它施展所有天性,同时又受到我们绝对保护的理想国。”
他转过头,看着已经听得有些入迷的麦柯兹,微笑着说道,“而你,将不再是一个被官僚体系束缚而孤立无援的科学家。”
“你将拥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全世界最先进的北极生物研究基地。你可以邀请全世界的同行,来进行合作研究。”
“你可以发表最有分量的论文,你可以将我们对十二月的救助,变成一个足以改变整个行业理念的伟大科学范例!”
这番话,彻底震撼了麦柯兹。
她看着白板上那个充满了想象力的宏伟蓝图,又看了看林予安,那双蓝色的眼眸里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崇拜和复杂光芒。
作为一个毕生致力于北极生物研究的科学家,林予安为她描绘的这个未来就是她的终极理想!
然而,仅仅几秒钟的激动过后,一股更巨大的冰冷的现实感,瞬间将她拉了回来。
她的眼中刚刚燃起的火焰,也迅速被一丝失落和无奈所取代。
“林……”她的声音有些干涩,“这个……这个构想……它太伟大了,也太……完美了。但是……”
她艰难地开口,说出了那个最致命的词:“……钱。”
“我刚才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仅仅是那座两英亩的全天候极地馆,它的建造和设备成本,可能就需要两千万到三千万美元。”
“再加上那片广阔的室外领地,生命维持系统未来几十年的运营和维护费用、顶级兽医团队的薪水、食物的采购……这整个项目的总预算,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你承诺的四千万美元,虽然听起来很多,但面对这样一个无底洞,可能也只是杯水车薪。”
她看着林予安,眼神里充满了担忧,“我不能让你为了我的理想,而背上如此沉重,还可能会拖垮你一切的财务负担。”
这就是麦柯兹,即使在最激动的时候,她首先考虑的,依然是科学的可行性和现实的逻辑。
然而,林予安看着她这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只是笑了笑。
他缓缓开口,“麦柯兹,你说的都对。精准地预估了成本,但你似乎用错了思考的维度。”
“嗯?什么维度?”
“你还在用花钱的思维,来思考这个项目。”
林予安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十二月北极家园这个标题旁边,写下了一个全新的名字。
十二月全球极地保护与研究基金会。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27_5027015/1111086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