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寒霜千年 > 第244章 皇帝的圈套

第244章 皇帝的圈套


祸起萧墙了。

    孙司徒是没有想到,一向是霸道的皇帝,竟然也遭遇到了如此局面。

    能够怪谁呢?

    当初你杀儿子的时候,有想过吗?

    当初你抬晋王的时候,有想过吗?

    虽说孙司徒也不想让宋时安回来,可这个时候,他可不会去替皇帝解忧。

    名义上我是晋王那一派,可晋王今日可不是在保宋时安,而是顶皇帝。

    你们父子,相杀吧。

    果然。

    魏忤生从吴王那细微有些为难的表情,证实了他的猜想,他根本就不是真心让宋时安回来。

    从头到尾,他都只是要争皇位。

    宋时安对他允诺的皇图霸业,并未打动他。

    亦或者说,他认为自己离了宋时安依旧能够自立。

    但,与我何干?

    “四哥。”死死的盯着吴王,魏忤生眼神压迫的低声催促。

    这一幕,旁人都看在眼里。

    魏忤生把他架起来了。

    这个时候,你若不替宋时安开口,魏忤生就有理有据的能够直接脱离他。

    哪怕他现在实力不太够,可现在市面上还有一个正值低价的晋王股。

    人家轻轻一拉,你一个人如何抗衡三王?

    没办法,吴王只能硬着头皮顶上。

    就在此时,皇帝突然道:“晋王说的对,我们的使者,在边境不明不白的死了。这件事情,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结束。朕,会问罪燕王。”

    “陛下圣明。”吴王也顺势道,“宋时安的安危,乃第一要务。倘若燕国限制了他的自由,甚至还软禁加害于他…我大虞军队应即刻北上,荡平北燕!”

    说完后,他视线还悄然的瞥向了魏忤生。

    但留给他的,只有面无表情。

    里面,还夹带了一抹失望。

    吴王在避重就轻。

    晋王说的是,前一个使者为燕所杀,不应当让宋时安留燕。

    可皇帝跟吴王的说出来,便带偏了节奏:如果宋时安在燕国受到了伤害,就不能答应。

    言下之意,他只要没被软禁强迫,那还是可以去的。

    没办法,如若双王反对,余下人都会被闭麦。

    吴王与皇帝的默契被点破了。

    魏忤生不是傻子。

    没人能骗得了他。

    “晋王,还有什么进言吗?”

    皇帝凝视着这个才智和胆识突然提升的儿子,平和的问。

    但鼻息下的龙须,已经颤动。

    你真的要跟你老子打擂台吗?

    “陛下圣明,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完,晋王退了回去。

    离间之计的效果已经达到了。

    忤生,你应该看清楚这个‘贤’得很是时候的四哥了吧?

    这时,叶长清开口道:“臣以为,宋时安是大才,是能臣。这样的人留在我大虞,可使国富而民强。”

    他要反对。

    因为这是吴王党的明面态度。

    有找补的意味。

    且显得尤其虚伪。

    因为,他只是个叶长清。

    “对啊,这大虞没了宋时安,国也不能富,民也不能强。”一位酸腐的老臣,阴阳怪气道。

    吴王的话不能反驳。

    可不代表吴王党等同于吴王了。

    “大人何意?”叶长清问。

    “叶府君也是年轻而居高位,自然觉得这朝堂上的老臣既没用又胆小,都应该退了。”那位老臣,继续的阴阳道。

    “长清不是这个意思。”叶长清解释道,“有些事情,需要宋时安去做。”

    “那别人,就一定做不了?”

    持续的扣帽子和道德绑架,让叶长清知道,这样说下去之后,绝对讨不了好。

    真没想到这晋王会横插一手。

    他事先可是不知道此事。

    而且,这位王一向是优柔寡断。

    今天怎么就如此果断?

    叶长清失算了。

    他实在是太低估这位王求生的本能了。

    晋王,逆风的神。

    “可屯田大事,请问谁能来做?”叶长清反问。

    这句话,让场上气氛骤然改变。

    大家不想让宋时安回来的理由,就是屯田。

    可谁敢把这种事情挑到明面,

    “陛,陛下让谁做,谁就去做。”老臣错开脸,做出不与之争论的意思。

    “诸位不要跑偏了。”这时,孙司徒终于开口,“我们当前要谈的,应当是如何处置那燕国吧?”

    “孙司徒有何想法?”皇帝问道。

    “陛下。”孙司徒颇为镇定的说道,“臣不懂军事,但若不答应此事,燕国是要战,还是和?”

    赵烈接话:“请司徒再说明白一些。”

    孙司徒笑了,面向这位荀候,解释道:“倘若宋时安不去做这燕相,我们也能够联燕抗齐,那为什么要损失这样一位状元呢?如若我们不准许,这燕王又要做什么?打,还是和?”

    “康逊自然是不想打。”赵烈道,“可如若我们不应,他应当也不会与我大虞结盟。”

    赵烈虽是赵毅的父亲,但现在是抑制少壮派的绝妙时机。

    谁都明白,宋时安革完世家的命就要去革勋贵的命了。

    “那老朽就明白了,多谢荀候指教。”孙司徒点首。

    “司徒言过了。”

    赵烈回应他的客套。

    两个人看似说了些有的没的,可这番话几乎能够把宋时安钉在燕国。

    失去宋时安,我们能够获得什么?

    不失去宋时安,我们会损失什么?

    如此两问,比什么话都狠。

    “宋爱卿,这是你的儿子,应当由你来决定。”皇帝问道,“爱卿如何看?”

    这时,众人才将目光聚集在这位大人身上。

    缓缓的走出来,宋靖沉重的开口道:“时安他一直说,想报国。臣便教训他,勿要自大,这大虞不止你一个官,报国两个字你还不配说。如若此番,他能够以身报国,还真的发挥了些作用,也算是得偿所愿吧。”

    “宋大人莫要如此悲观,小宋大人是去当相,而非是做质子。”孙司徒假笑的安慰,“这燕国向我们称臣,那燕王就是我们的藩国。宋时安他,依旧是虞臣嘛。而且,还相当于官居一品的刺史,是封疆大吏呢。”

    “宋爱卿,此事是否要应,是看他做不做,而不是逼他做。”皇帝道。

    “那陛下,时安是什么意思?”宋靖问。

    “据燕王来信说,他请由朕来决定。”皇帝道。

    “那就,”宋靖忍痛道,“请陛下圣裁。”

    “他若不决定,就由宋爱卿你来决定,你再定不下来,再是百官商榷。”皇帝充分展现民主的说道。

    拒绝啊。

    魏忤生看向宋靖,用眼神请求对方拒绝。

    按理来说,宋靖在这里否了后,宋时安必定能够回来。

    可他已经被放在了烤火架之上。

    大家都得出了结论——宋时安做燕相是好事,利国利民,能避免大战休养生息,且宋时安也得到了好前程。

    你要是不答应,就是有私心。

    而且皇帝都有这个心思,你领悟到了却唱反调,那就是大不忠。

    所以宋靖只有那一条路。

    “臣…对时安诚然不舍,毕竟他是我的亲儿子啊。”掩着袖子,宋靖哽咽落泪。而后,抬起手向众人道,“臣听他的决定,他若定不下来,诸位来商榷出一条,他的报国之道吧!”

    这番话说得,让那些上了些年龄的,都有了共鸣。

    其实每个人都反对屯田。

    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讨厌宋时安。

    在朝堂之上,没有发言的是多数。

    有几位,都被感染得潸然泪下了。

    对此,皇帝做出感动的赞赏道:“宋爱卿,真担得起公忠体国这四个字。”

    剩下的人,都在附和的点头。

    魏忤生知道,所谓吴王的努力,已经结束了。

    走到中间,他肃然道:“陛下,臣以为结盟只可解一时之患,而改革方才是长久之计。”

    这话,让全场静默无声。

    “中山王,继续说。”皇帝道。

    “宋时安于《国富论》中所言,皆乃治国之良策。屯田,通商,治军,此事刻不容缓。”魏忤生道,“燕王乃两面逢源,见利忘义之辈。我们不可安逸于这片刻的安宁,而对于此刻的问题,视而不见。”

    魏忤生这一刻,就像是宋时安一样,尤其的刚。

    而且其皇子的身份,也让百官难以开口。

    但皇帝却丝毫不乱,尤其平静。

    这反应,明显是自己没有对他造成困扰。

    什么意思?

    “臣以为,殿下所言极是。”这时,孙司徒认真的开口道,“不能够享这片刻的安逸,在醉生梦死之中,忽视这大虞真正的问题!”

    老东西,你要做什么?

    魏忤生睁大了眼睛。

    “臣以为,在宋时安为大虞燕相,北境暂且安宁之后,应马上启动屯田。”孙司徒道,“我等士族,更应当起到表率作用,主动配合屯田!”

    “……”魏忤生怔住了。

    这才意识到,自己走进了一个多大的圈套。

    他们并不抵制屯田。

    他们抵制的是宋时安。

    宋时安屯田,要改变的是贫富差距。

    而这些人赞成的屯田,是剥削中产阶级。

    那皇帝如何办?

    皇帝他只要粮。

    至于粮从何来?

    与朕无关。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26_5026993/1111090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