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娶妻娶贤
快晌午时,闻超是第一个来的。
他今天也换了件新衣服,头发梳的一丝不苟,手里提着两盒点心和两瓶汾酒。
这是他花了两个月工资才置办下的硬货。
“张哥,嫂子好,恭喜恭喜,一点薄礼实在不成敬意。”
冯雪看着样子都快赶上他父亲的人,弯腰的喊她嫂子,有片刻的愣神,但还是将东西接了过来。
“闻干事,您太破费了,快请进。”
“老闻来了,赶紧进来做吧。” 张仲民自然地拍了拍闻超的臂膀,动作很是熟稔。
冯雪提着那分量不轻的点心和名酒,转身走向里屋,脚步略顿,回头朝张仲民温声道,“仲民,你进来一下,帮我搭把手。”
张仲民应了一声,对闻超道:“老闻桌上有茶,你自己倒,别客气啊。”
说完便跟着冯雪进了里屋。
里屋门帘落下,隔绝了外间的视线。
冯雪将东西放在桌上,转过身,脸上的笑意敛去,说,“仲民,刚才闻干长那称呼,我听着不太妥当。”
张仲民一愣,“称呼?老闻一直是这么叫的,这样也显得亲近点。”
“之前你们私下怎么称呼,自然没什么,可今天不一样,问干事的年纪摆在那里,少说也比你大上十岁。他弯腰喊你张哥,喊我嫂子,旁人看在眼里,会怎么想?”
冯雪摇摇头,继续说:“不知道的,怕要说你张主任架子大,让老同志如此伏低做小,传出去不好听。”
张仲民开始思索起来。
冯雪见他没有生气,又说:“待会儿国良堂哥他们就要到了,他们是什么人?哪个圈子最讲个规矩,见你们这样,会不会觉得你不够稳重?尤其是振华哥,他本就……”
冯雪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转而道,“他本就最重这些细节,这几天是我们的好日子,也是你在他们面前立住形象的关键时候,何必在这些小节上授人以柄?”
张仲民听着,脸上的随意渐渐褪去。
“是我得意忘形了,一个从泥里爬上来的土包子,光顾着往前冲,都忘了抬头看路了,多亏有你。”
冯雪见他真明白了,心一软,抬手替他理了下衣领。
“什么土包子?你年纪轻轻,就靠着自己的本事做到主任,还能把张家撑起来,多少人还不如你呢,你有资格昂着头。”
她用指尖轻点了他的胸口,“只是如今交往的人都不同了,以后走的稳当些,咱家以后可都指望着你呢。”
张仲民拉起冯雪的手,用力握了握:“好,都听你的。”
冯雪也抿唇一笑,回握住他的手,然后说,“快出去吧,别让闻干事一个人干坐着。”
“好。”
张仲民点头,调整了下表情,掀开门帘走了出去。
闻超刚把两杯热茶斟满,看见他出来,连忙放下茶壶,起身又喊了声,“张哥。”
“闻哥,先坐。”
“不是,张哥,是我刚刚哪里做的不好吗?您说,我马上改。”闻超有些举手无措。
他看了眼桌上的茶水,是倒得太满?还是刚刚嫂子不高兴了?
张仲民给他点上一根烟,安抚了一下,说:“是我刚刚被你弟妹点醒了。”
他说了下,等会要过来的陈修远他们,然后才说道:“放心吧,以后该支持的,我心里有杆秤,不会因为称呼变了,就有什么不同,只要你愿意在我们张家的船上……”
“张哥,不不不,仲民您放心,现在连我老婆都是张家的闺女了,我肯定不会跳船的,否则天大雷劈,不得好死。”
就在这时,院门传来小轿车的声音,由远及近。
紧接着,四位年轻客人谈笑风生地走了进来。
为首的是冯国良。
“仲民,小雪,我的几个朋友来给你们贺喜了。”
张仲民他们三人立马热络的迎了出去。
“堂哥,修远同志,振华同志,爱国同志,快里面请。”
这几个哥哥跟冯雪都没有什么往来,但是也都见过,她也依次喊人。
陈修远笑容温和,“冯家妹妹,恭喜你呀,终于把终身大事定下了。”
说完又看向张仲民,眼神里带着几分打量。
“仲民同志,也恭喜你了,真是没想到,上次匆匆一面,这才多久?你不仅升了主任,还把国良家的掌上明珠娶回了家,这速度,这本事,让人刮目相看啊。”
他的话里带着祝贺,却也隐约点了下蹿升速度。
赵爱国在一旁笑着接话,“修远说得对,仲民同志现在是双喜临门,前途无量啊,我们这些老家伙都快追不上了。”
他目光无意间看向了,年龄更大一点的闻超。
此时,闻超直感觉自己像个误入贵客雅集的粗鄙农夫,手脚都不知该往哪里放。
张仲民面上笑得更加爽朗,“两位真是过奖了,都是组织信任,才有今天这点成绩,要说本事,跟各位比差远了,以后还要多向各位学习请教。”
冯雪适时地招呼道:“都别站着说话了,咱们先进屋坐着说吧。”
众人先是把手中的贺礼送了出去,这才落座。
张仲民帮着端上瓜子和茶水,冯雪让他也坐下,这些小事,她自己来就好。
闻超很快就融入进这个氛围里了。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
冯国良他们都对他客气地点头微笑,闻超也适时地插话,介绍街道办如何,语气带着基层干部特有的实在劲儿。
陈修远还笑着应和了一句:“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闻干事辛苦了。”
这让闻超心头一松,感觉似乎能融入这个圈子了。
然而,当话题深入,无形的鸿沟开始显现。
陈修远端起茶杯,随口问道:“仲民同志,上次听你提的开荒点,规划司对土壤改良方案有反馈了吗?明年春耕前能拿到改良剂的指标吗?”
闻超听着这些词,心头一懵。
他只知道张家村在开荒,改良剂这种东西他完全没概念,只能保持微笑,手心却有点出汗。
“那片地的原始植被记录有吗?开荒后,深层土壤的淋洗方案怎么考虑的?”
李振华接着开口,“水资源还是太少了,周期又长,恐怕影响头两年收成,你们村子没有什么别的打算?”
“水资源这边已经联系好水库,在我们自己还没蓄水的阶段,可以借用一些,农机那边也联系好了,准备引入点小型灌溉设备。”
李振华还是有些不够落地,根本都没觉得刚刚那番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那这样的话,就差人力了,你们村里还能继续开荒吗?”
因为他那个位置,最常见的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偏向重点示范项目。
只要是挂上号的试点,都是一些政绩的必要付出。
冯国良坐在一旁,手里把玩着一个打火机,听着他们的对话,没有立刻表态。
他当然清楚这些方案,对于普通农村开荒来说,成本和技术门槛都太高,根本不具备推广价值,更像是一种亮点工程的堆砌。
但张家村不一样。
拆穿?
没必要。
务实如他,更明白维系这个圈子的和谐。
(https://www.02ssw.cc/5026_5026961/2400209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