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致命的空虚
沙盘上,代表石友三叛军的黑色箭头,已经从代表顺德的标记处,狠狠地扎穿了石家庄的模型,锋矢直指北平,不过三百里之遥。
叛军扣留火车皮作为移动炮垒的消息,更让这条进攻路线显得狰狞无比。
与此同时,还有几封电报已经发了出去。
第一集团军的于学忠,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都收到了电报。
还有关外洮南、阜新等旅部,奉命入关。
“老唐!”
一个压抑着愤怒和焦虑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参谋长陈卫熊几乎是吼出来的:“不能调!绝对不能再调关外的兵!”
唐枭沉默不语。
陈卫熊的声音因为激动,有些发颤,“万宝山事件悬着,中村那事儿还没过去,关东军司令部那帮畜牲正四处在找他!这个时候调咱吉东的兵进关,等于亲手把咱东北的后心要害,送到日本人的刺刀尖上!这是自毁长城!”
他说的‘中村’这件事情,发生在上个月。
中村全名叫中村震太郎,是日本陆军大尉,受关东军特务机关指派,化装成‘农业专家’,率退伍骑兵井杉延太郎、一名白俄人和一名蒙古人,潜入兴安屯垦区进行侦察。
任务包括绘制军事地图、记录兵力部署、交通路线及资源分布等等。
大兴安岭南麓浅山丘陵地带,土地肥沃但人烟稀少,是东北边防前沿,因军事敏感,明确禁止外国人进入,私自潜入者‘概不负责’!
6月26日,四人行至兴安区葛根庙附近时,因形迹可疑,被屯垦军第三团团长关玉衡拦截。
搜查发现,这些人携带有军用地图,上面标注的都是军事要地。
调查笔记里,详细记录了驻军情报、气候、水源等等。
另外,四个人都有枪以及测绘仪器。
中村起初狡辩为‘土壤调查’,但关玉衡团长发现其虎口有老茧,这是长期摸枪留下的痕迹。
在其身上,又搜到了一本日记,证实了其刺探兴安屯垦军防务细节。
间谍罪确凿无疑!
中村嚣张地亮明军官身份施压,反被关玉衡严控。
关玉衡唯恐电报请示以后,军部那帮大老爷们叽叽歪歪,再因忌惮日本人,让自己释放四个人。
那样一来,肯定会泄密!
于是他来了个先斩后奏,当晚便下令秘密枪决了这四个人,并焚尸灭迹。
杀完人,他才往上报。
张学良获悉后,电令‘妥善保密’,并做出了嘉奖。
毕竟是个日本陆军大尉,竟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关东军怎么可能不管不问?
‘寻找中村’一事,成了中日双方的一块心病……
陈卫熊的话如冰锥一般,直刺唐枭心脏。
其中凶险,他岂能不知?
华北三省两市,八十万平方公里疆域,仅靠东北军九个旅驻守,早已捉襟见肘。
现在要王树常抽走两个旅,于学忠调三个旅。
不足五万兵力对阵石友三,难有胜算!
可如此一来,华北仅余四旅驻防,本就空虚的防线,再无可动之兵!
山西的阎锡山虎视眈眈,隐居汾阳峪道河的冯玉祥岂会袖手?甚至南京那位,也难保不趁机反咬一口!
怎么办?
中东路事件,唐枭抗命拒不出兵,已触怒少帅。
若非吴铁牛救回俘虏,两人关系恐难修复,若再违令一次,以少帅性情,他必被打入‘冷宫’,永无翻身之日!
唉——!
一声长叹,唐枭的目光艰难地从土地模型的华北区域移开,掠过辽东半岛蜿蜒的海岸线,最终死死钉在沙盘上那个小小的‘响马哨’标记上。
那是他的起家之地。
铁幕般的沉默,沉沉压在每个人心头。
唐枭缓缓转身,面向会议桌旁的二十六名参谋。
他面容依旧冷硬如铁,眼底深处却翻涌着噬人的风暴。
“记!”他声音冷冽。
罗涛和两名秘书,早已执笔待命。
“电令吉林东部警备司令部:许猛第四炮兵旅、陈大阳第八骑兵旅,即刻集结,轻装简从,以最快速度入关,驰援平汉线!不得延误!”
命令一字一顿,清晰无比。
陈卫熊深陷的眼窝痛苦地紧闭……
他明白,老唐的选择,是军人最决绝、也最纯粹的血性,用命去填那个无解的困局。
而石友三与日本人,正是这盘死棋幕后的操刀鬼手。
兵力!
致命的空虚!
中原大战,已如巨鲸吸水般抽走了东北军精锐。
十万铁骑入关,关内外陆续十二个步兵旅、三个骑兵旅外加炮兵工兵,关内已有十一万五千东北健儿。
此刻再调五万入关平叛?
东北四省二十六万的总兵力,瞬间被抽干榨尽,徒留一副不足十万的空壳!
名义上,关外尚驻有十四万大军。
笑话!
真正的精锐,能提枪上阵、听令死战的,满打满算不过五万。
余下的,不过是些挂名吃饷的省防军、地方保安队,连枪栓都拉不利索!
更令人心寒的是,这仅存的五万有效兵力,大半亦非少帅嫡系。
他们多是盘踞吉黑两省的旧部,捞钱刮地皮是把好手,真要见血搏命?怕是枪未响,人先散了!
即便算上那些扛着老套筒、拎着警棍的县大队和警察,东拼西凑,也难足四万之数。
纸面数字:二十万东北军,似乎犹有余裕。
现实呢?
东北四省一百零七万平方公里!
浩瀚如海的疆土上,这区区五万可用之兵,如同撒入荒漠的几捧沙砾,散落于零星城镇。
所谓防线,薄如蝉翼,一戳即破!
反观日军。
虎狼尽数猬集于沈阳、长春咽喉要地!
冰冷的铁轨如同嗜血的脉络,一旦战端开启,关东军那武装到牙齿的钢铁洪流,便能沿着这血脉瞬间扑向任何一处。
局部战场,谁能集结更多刺刀?
答案令人窒息。
关东军号称日本陆军‘王牌之花’,装备精良,杀气腾腾的重装虎狼,高度机械化。
东北军纵有昔日苏援的150mm重炮、二百六十架飞机。
其中战斗机150架。
可由于机型老旧、维护不善,另有40多架至今还未开封,实际能投入战斗的飞机不足50架。
就在去年,东北军通过多种途径,扩充至36辆FT-17坦克和24辆装甲运兵车,组成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一骑兵装甲旅。
这才一年,据说便已缺乏维护,燃料更是短缺,实际作战效能实在有限。
————
PS:
上传此章节时,窗外警报长鸣。
九十四年的风穿过时光,似乎仍带着沈阳城墙下铁与血的震颤。
今天是本书连载的第365天,这个数字,恰好与刻入我们民族骨骼的“九一八”重合。
我知道,这样的故事或许不够“爽”,不够“热血”。但我始终相信,小说不应只是娱乐的消遣,她更应是记忆的容器。让虚构的人物在真实的历史长河里漂流,让墨痕与血痕在时间线上交汇,这或许是文字所能承担的,最沉重的重量。
那些枪炮声虽已沉入时光底层,但我愿它们能在我的纸页间,隐隐作响。
愿我们书写时,不忘字句间的忠魂。
愿你们阅读时,能听见文字背后的警报。
愿这穿越世纪的钟声,永远在我们今世的繁华中长鸣,不绝于耳。
勿忘九一八。
(https://www.02ssw.cc/5026_5026371/2237103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