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王长乐的应对
王长乐嘴角一勾:“严大人莫不是忘了,巡按御史虽能弹劾官员,可也得讲道理,你倚仗能直达天听,便可随意呵斥我等?有本事,你便去告御状,看看陛下会不会理你这等不分青红皂白的弹劾!”
顿了顿,语气更加强硬:“我这六品儒林郎、青州卫百户,皆是陛下亲封,有圣旨为证。真到了御前,陛下会信你,还是信我,不妨试试看?”
严御史听得目瞪口呆,旁边的宋明德赶紧解释:“严大人,王大人所言句句属实,前段时间,他作《大秦出塞》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传唱天下,陛下阅过,亲封六品儒林郎,王大人曾在贼兵和山贼手中救下永安郡主,还有青州江家和方家的嫡子,陛下感念其功,才又封了青州卫百户。”
严御史恍然大悟,难怪这王长乐如此有恃无恐。
他确实听说过这些事,只是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的百户,竟然就是那个名动一时的王长乐,陛下亲封的官职,又有江家、方家撑腰,自己若真要弹劾他,恐怕不仅告不倒,反而会引火烧身。
巡按御史虽然牛逼,但也不是傻子,什么人能拿捏,什么人不能拿捏,还是清楚的,尤其是江家,东海龙骧大将军,水师副都督,不好惹啊...
严御史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只能强压怒火,沉声道:“请王大人坐下说话。”
王长乐坐下,目光锐利:“那严大人现在可以回答我,为何要将吴天德等人从千户所放出去了吧?”
严御史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本官放他们出来,是为了调查一些事情。”
“调查?”
王长乐挑眉,“吴天德勾结土匪,祸乱平山县,祸害百姓庄稼,派家丁假扮官兵劫掠百姓,还派人散播流言,破坏我的名声,桩桩件件都是死罪,人证物证都在,如此罪证确凿之人,有什么好调查的?”
宋明德在旁边听着,心颤颤,感慨还得是王大人啊,太牛逼了,敢和权柄滔天的巡按御史对呛,这在六品以下官职里面,当属头一份儿了吧。
严御史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冷哼一声,强硬道:“本官要调查的,是你之前抄没冯家财产时,私自扣留抄家所得一事,吴天德等人,乃是此事的举报者,自然要放他们出来配合调查!”
好一番无懈可击的借口,只因是举报者,就把吴天德等人给放出来了,王长乐一个字都不带信的,看刚刚在县衙外面,吴天德那副嚣张的样子就知道了,绝对和这个严御史关系不简单。
许是不想让王长乐掌握主动,严御史直接开口,将话题引导到了私自扣留抄家所得一事上。
“那你倒是说说,抄没冯家的财产,为何不据实上报,送至州府省里?”
王长乐早有准备,喝了口茶,从容应对:“严大人有所不知,平山县匪患众多,抄没冯家财产后,我便写了信给州府,让他们派人来取,可一直没等来州府的人,这才耽搁了。”
严御史气得肝颤,又问:“那你私自扣留抄家所得,还把钱财银两和田产分给青林镇百姓,又作何解释?”
“大人从何处听的谣言,我可没有私分。”
王长乐一脸坦然,“那些田产钱财,本就是冯家强占老百姓的,我不过是物归原主而已。”
严御史显然不信,站起来追问:“那你在千户所给军户们分冯家的银子呢?难道冯家还强占了千户所军户的钱财土地不成?”
王长乐摇了摇头:“这倒没有,不过严大人有所不知,给千户所军户分的银子,与冯家无关,那是从黑阎王那儿剿匪得来的,黑阎王贪财,全县皆知,不信大人可以去打听打听,当夜剿匪,我们从黑阎王山上搬下来三箱金银财宝,给军户们发的银子正是剿匪所得,与冯家毫无关系,冯家的财产都在县衙库房封着,记录在册,大人可去查验,可别冤枉了好人啊。”
严御史怒极,他觉得王长乐在把他当三岁小儿糊弄,再次质问:“你敢说你没有拿冯家那五千两银子?”
王长乐双手一摊,反问:“什么五千两?我不知道啊。”
严御史道:“就是冯家装在大箱子里,连夜运送出城的五千两银子。”
王长乐看向宋明德,装模作样地问:“宋大人,你知道这事儿吗?”
宋明德摇了摇头:“不知道啊。”
王长乐随即让书吏拿来记录账册,递给严御史:“严大人您看,账册上写得清清楚楚,嘉佑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夜,冯家商队出城,经平山县千户所百户王长乐及平山县县令宋明德亲自查验,箱中所装,皆为绸缎药材,并无银两,没有您说的五千两银子啊。”
严御史看着账册,又看看王长乐和宋明德一唱一和,满脸无辜的样子,气得差点晕过去,大怒道:“你们...你们这是欺瞒上官。”
可谁让王长乐把证据做的扎扎实实,摆在眼前,你看吧,完全没问题啊,无论如何都拿王长乐确实没办法,总不能强扣屎盆子在他头上吧。
宋明德赶紧倒了一杯茶,递到严御史面前:“严大人,您消消气,有话坐下慢慢说。”
严御史喝了口茶,平复了情绪,眼瞅着王长乐不好对付,转而对宋明德发难:“宋县令,我且问你,这些日子施粥、搭草棚子、修官道水渠,银子从哪儿来的?”
宋明德不知该怎么回答,王长乐抢先说道:“这些银子,确实用了冯家抄家的一部分,不过大秦律规定,县衙可以适当留一部分抄家所得用于民生治理,平山县用这部分银子修路修渠、施粥放饭、稳定民生,全都符合朝廷规定,没有丝毫逾越之处。”
一番话下来,严御史被说得哑口无言,彻底没了脾气,心累啊,太他娘的心累了,当了御史以来,从来没这么心累过,感觉对线的不是小小的县令和百户,而是朝廷里那些年过半百的老狐狸...
(https://www.02ssw.cc/5026_5026213/240410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