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祭拜皇陵
再过几天英宗要前往天寿山皇陵祭拜,因为今年正好是英宗的父亲宣宗帝归天十周年忌辰。
本来宣宗帝归天之日是在一月份,英宗当时怕冷所以就没去,而将祭拜的日子选在暖和的春末夏初。
袁彬作为镇抚司的第一高手,前不久被英宗提拔为御前侍卫,同时又给袁彬当了主婚人,袁彬对此心有感恩。再说英宗很是欣赏袁彬的才华和为人,所以这次天寿山之行,一定要将袁彬带上,作为贴身侍卫。
袁彬被英宗召见之后,便回来跟镇抚司的各位弟兄告别,嘱咐他们暂且不要轻举妄动,静观事态的发展,一切等他和英宗回来之后再作打算。
袁彬这次被英宗召见,要他随同前往天寿山皇陵,袁彬还是很乐意去的,因为这是接近英宗不可多得的时机。如是得到英宗的赏识,那对于镇抚司也是一件好事,对营救上官流云也许会有帮助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袁彬又回了一趟家,向夫人吴月巧告别。
“巧儿,公主最近心烦意乱,我已经叫她过来与你暂住几日,你好好地开导开导她。”
“夫君你就安心去吧,一定要保护好皇上的安全,为妻会好好地陪伴公主的。”
吴月巧自从嫁给了袁彬之后,一心一意地在家当一个贤惠的妻子,她觉得这辈子能嫁给袁彬,是她一生的幸运,也是她前世修来的福分。
吴月巧感到莫大的幸福与快乐,但同时在心底又有一种很深的愧疚,她觉得愧对李婉儿。
假如以后再见到李婉儿时,吴月巧真不知道应该以何颜面去面对她。
吴月巧知道李婉儿深深的爱着袁彬,为此吴月巧曾经做了让步,她留下一封信之后便悄悄地离开了青州。她以为今生从此与袁彬无缘了,他们也从此永不再见。
但吴月巧万万没有想到,当她在遥远的南方举目无亲的时候;当她万念俱灰出家为尼的时候,袁彬再次出现在她的眼前。
难道这一切都是天意使然,命中注定?
面对袁彬的到来,吴月巧再也无法抵挡万丈红尘的诱惑,无法抵挡世间的儿女情怀,更无法拒绝眼前这个伟岸的身影。
红尘之恋宛如无法驱散的心魔,她鬼使神差和他下了山,告别了山中的清规戒律。她向往另外一种生活,向往与他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来到京城后,可以说她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皇上的撮合下,她实现了心中的夙愿。
初夏的夜晚,祥和而宁静。
吴月巧静静地依偎在袁彬的怀中,一起看着遥挂在天边的那一轮明月,此时吴月巧的心,就像头顶上的星空一样璀璨,让她对未来充满了无边的美好遐想。
“夫君,你说我们的爱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永恒吗?”
“会的,一定会!”袁彬张开臂膀,紧紧地搂住吴月巧单薄的身躯。
吴月巧的眼中闪动着幸福的泪光。
……
一样的夜晚,一样的星空,一样的月光……
青州城,“聚贤庄”。
李婉儿翻来覆去睡不着,最近她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在睡梦中惊醒,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无比思念心中的那个人。
他一去已经一年有余,他曾经说过在离别的日子里,会给她写信的;他曾经说过,他会回来看她的。
可是现在为何却音信全无?难道他已经把她忘了?难道他重新有了心上人?难道……
李婉儿起身走到桌前,轻轻地磨动案头的墨砚,她想给袁彬写封信。
既然他不给她写信,那她就给他写吧。
真可谓:撕片罗裙当素笺,咬破中指当羊毫。又到长空雁过时,云天字字写相思。
字里行间洒满了浓浓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李婉儿殷殷切切的期盼之意。
……
话说英宗带着袁彬和一帮宫廷禁卫还有一些随行的文武官员,来到了皇陵天寿山。
祭拜过后,英宗望着皇陵深有感概,对袁彬言道:“繁华世间,人生百年!最终都得归于尘土啊!”
袁彬道:“皇上乃天子,自然洪福齐天,万寿无疆。”
这是一句恭维的话,袁彬说出这话后都觉得很是违心,但是在皇帝面前,谁人不是这样说的?
英宗哈哈一笑道:“殿堂之上,跪拜之时,这种话是可以喊的,但是朕今日与你交心而谈,这种恭维话就不要再说了,人哪能万寿无疆呢?”
当走到给宣宗皇帝陪葬的妃子墓前时,英宗停下了脚步,站在墓前久久没有离去,脸色也异常凝重,似乎还带着一种痛苦的表情。
“皇上无碍否?”袁彬问道。
英宗摇摇头,随即叹道:“人的生命何其宝贵,尤其是花样年华时,袁彬你知道这里面埋葬了谁吗?”
袁彬听了英宗的话,知道英宗是在为这些年纪轻轻就赐死殉葬的妃子感到痛惜。
这让袁彬对英宗有了几分认识和了解,同时对英宗也怀有几分敬意,站在眼前的这个天子陛下,并不是一个昏庸和残暴的皇帝。
但可恨的是身边却有一个奸佞小人,如让王振胡作非为,将会给朝廷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
袁彬回道:“臣知道这里面埋葬了一个叫郭爱的嫔妃,她才十四岁!”
“是啊,才十四岁啊,她的人生还刚刚开始就结束了。”
英宗唏嘘不已,又道:“郭爱刚刚进宫不到二十天,就将她拉来殉葬了,临死之时,她写了一首‘绝命词’”
英宗缓缓念道:“修短有数兮,不足教也。生而如梦兮,死者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渐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英宗念完郭爱的《绝命诗》后,不仅潸然泪下。
当年,郭爱得知自己将死,痛苦流涕,悄悄写下这首《绝命诗》攒在手中,是将她抬入棺材的太监从她紧握的手心里,发现了这首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命诗》,众人皆悲怆不已。
英宗此后便下令废除殉葬制度,至此在明英宗之后,再没有嫔妃给皇帝殉葬的事情发生。
这也是英宗这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的一笔值得肯定和不可磨灭的一个闪光点。
英宗一生虽然污点众多,但是他废除殉葬制度,使得人类的文明又推进了一步。
……
就在袁彬陪英宗到天寿山祭拜皇陵的这几天里,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
(https://www.02ssw.cc/5026_5026093/1111086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