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士兵突击:从钢七连开始 > 第244章 后勤就要从小事抓起

第244章 后勤就要从小事抓起


当部里宣布调贺援朝去基建处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正常。

    因为贺援朝的资历与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而基建处的位置空了出来,不可能太久,这个位置太过于重要,让贺援朝过去是非常合适的。

    但当公布陈江的任职命令后,所有人都是一片哗然,因为他可是挂职干部啊。

    同时他还任着C旅副旅长的职务,部里没有免掉他的副旅长职务,这算什么意思?

    挂职还是挂职,主持工作依旧?

    这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部队里的作风就是有令必行,疑问归疑问,但命令下达了,所有人都要无条件的执行。

    陈江主持处里的工作之后,站位就明显不一样了,他必须要立足全军打赢的基础上考虑问题。

    在军需处的职能工作里,陈江知道大部分军需任务都已经有了规范的运行机制,他接管之后不可能去大刀阔斧的搞改革,一来贺援朝可还在部里呢,二来他接触这项工作也不久,大搞容易出问题。

    所以陈江决定从小切口入手,他的目光首先就聚焦到了部队里的炊事班身上。

    现阶段炊事班的构成和以前相比并没有太多变化,他们中有厨师、伙夫、给养员、还有饲养员,直接领导是连队的司务长和副连长。

    给养员的任务是:每日按照菜谱外出买菜,采购米、面、粮油以及酱油、醋、糖、盐等主副食材料;

    饲养员的任务是:利用部队食堂里的泔水,饲养一部分母猪、肉猪及小猪,还有就是种一些蔬菜、水果,供部队食用,以改善部队生活,提高部队战斗力。

    伙夫算是打杂,但厨师就是炊事班的主角了,一般是炊事班的班长担任,一个连队色香味俱全的伙食,就全靠班长的刀工和勺子了。

    这些在平时营房驻地的时候当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是部队拉动出去,炊事班的炊具家伙就麻烦了。

    目的地如果有公路当然没有什么问题,用车一装就可以了,但目的地如果是车辆难行的地方,那就苦了炊事班的兄弟们了。

    这时候只能把所有的家什带上,甚至用最原始的办法肩挑手提弄到做饭的地方,然后找石头垒灶头,支棱起一口口大锅。

    平时我们自己弄一家子的饭菜就非常辛苦了,这可是一个连甚至更多人的伙食,这个从准备食材到饭菜端出锅,确实是一个既复杂又艰巨的过程。

    而如何能让官兵在野外战斗的时候能吃饱吃好,这就是陈江为自己提出来的第一个目标。

    陈江将这个问题带到了基层调研中。

    他走访了多个不同类型的部队,从边防到海疆,从机械化步兵连队到特种作战大队,亲眼目睹了炊事兵们在野外条件下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尤其是在一次大范围机动拉练过程中,陈江跟着某机步团的炊事班一起行动。

    因为风雨太大,最后全连只能就着雨水在泥地里吃夹生饭。

    那一刻,他更加坚定了要把这件事情做好的决心。

    当他把这个想法向上级首长报告的时候,得到了高度的肯定与大力支持,首长还推荐他了国内一些这方面的科研专家。

    陈江亲自登门拜访,向对方表明来意。

    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刚开始人家是不大乐意的,因为当时国内军工科研的重点和资源都倾向于研发飞机、导弹、雷达等高精尖端武器,这种“做饭的车”,实在是有些上不得台面,感觉技术含量不高,出成果慢,也难以获得显赫的奖项和关注度。

    一位老专家甚至委婉地表示:“陈处长,您这个想法是好的,为兵服务嘛。但是不是可以先放一放?我们所里现在的重点项目实在是抽不出人手啊。”

    但陈江不厌其烦的一趟趟上门劝说,尤其是他利用一次研讨的机会,拿出了在前线拍摄的官兵在雨天泥地里就餐的场景,现场的一些老专家潸然泪下,最终他们被陈江的诚意所打动,愿意听取陈江的想法。

    陈江在上一世里就看到过这种装备,只不过他们特警使用的没有野战部队那么高端,但如果能把这种东西提前研发出来,自然也能有效的提升部队的后勤保障能力。

    于是他把上一届接触过的野战炊事车用图纸给画了出来,从而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这些专家都是饱学之士,刚开始觉得陈江能提供出什么图纸?充其量就是一个简图。

    可当他们真正看到陈江的图纸后,尤其是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陈处长,你这野战炊事车真是你想出来的?”一名专家点着图纸愣愣的问道。

    “对啊,很多地方还不够成熟,大家千万别见笑,这只是我不成熟的一些想法。”陈江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毕竟这也有点剽窃他人成果的意思在里面。

    但对方显然已经被震住了。

    所有人围了上来,就着这个图纸向陈江问东问西,因为通过陈江的设计预想,基层部队使用后,就能实现野外炊事作业“模块化、轻型化、智能化”。

    一辆炊事车,不仅涵盖了食物的清洗、分类与加工,同时还兼具清洁回收流程,一旦真的实现后,炊事班的战士们工作强度大大降低,同时出餐的时间大为缩短。

    由于这辆车还配套了计算机,可以根据官兵的饮食结构与战场环境科学调配伙食营养搭配,制作食物的种类也变得极为丰富。

    当然了,要吃炒菜的话,肯定还得厨师掌勺下锅,但这个量可要比以前小的多了。

    为了提升野战炊事车的机动性,这辆车的底盘采用了履带轻型装甲车的设计,可适应多种地形条件。

    经过激烈的争论与研讨,最终大家敲定了初步的设计方案,剩下的工作不是陈江擅长的,只能交给他们了。

    几个月后,第一辆样车被成功研制出来,总后的首长们特意前来观摩,陈江也从基层抽调了一个炊事班专门培训演练过,这才敢在大家面前进行展示。

    在观摩现场,野战炊事车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只见这台迷彩涂装的炊事车先是在各种复杂地形上灵活机动,迅速抵达指定位置。

    不到十分钟,车辆已经完成展开,炊事兵们各就各位。

    又过了大约二十分钟后,第一锅热气腾腾的米饭已经出锅,紧接着,四菜一汤陆续制作完成,香味飘散在整个观摩场。

    远远望去,这个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开。

    “报告首长!一个连的标准伙食已制作完毕,请指示!”炊事班长响亮地报告。

    观摩的领导们走上前,仔细查看饭菜的质量,

    “报告首长,米饭采用的是蒸煮法,利用的是炊事车电力与发动机的热能,能同时蒸煮一个连的饭量!”炊事班长大声地做着介绍。

    他现在对于这辆车那是如数家珍,爱不释手。

    要是早几年就有这玩意儿,炊事班的岗位就成了香饽饽了。

    领头的周部长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米饭虽然是蒸出来的,但更容易分发给战士,比过去用大锅煮,效率可要高多了。

    他盛了一碗米饭,用勺子尝了点,“嗯,不错,软硬适中!”

    接着又品尝了一口刚炒好的青椒肉丝。

    “好!味道很好!温度也够热!”

    几个素菜尝下来后,又感受了一下做出来的“硬菜”——红烧肉。

    更是笑着对其他人说道,“都愣着干嘛,盛饭尝尝,不要浪费这么多食物!”

    众人哈哈一笑,也纷纷上前,炊事班的战士们急忙给大家盛饭。

    官兵一起就在训练场上用简易餐桌吃了起来。

    周部长一边大口吃,一边问陈江,“从展开到全部做完,总共用了好像一个小时不到?”

    “报告首长,总共58分钟。如果在实战条件下,还可以更快一些。”陈江回答。

    类似的演练,他们之前就尝试过好多次了。

    “过去传统炊事班完成同样的任务需要多久?”另一位首长问道。

    “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或者地形复杂,时间会更长。”陈江如实汇报,这些数据他都是去多个基层连队了解过,比较精确。

    首长们相互交换着赞许的目光,其中周部长又问道,“这个菜品四菜一汤,你们觉得如何?”

    其它人纷纷表示不错。

    因为这个时期的野战伙食,能达到这个标准,基本上已经算不错了,而且这个菜品做的味道色泽都挺好,算相当的可以了。

    突然,一人提出:“如果有一整个连队的士兵要吃饭,给他们盛饭到饭后的收拾清理,又需要多少时间?”

    陈江笑了笑,“我们的官兵吃饭速度一般都比较快,战时的速度更快,而除了盛饭需要一点时间,事后的收拾与清洗是很快的,因为清洗可以直接放进去,用机器自动完成。”

    陈江让一名炊事班的士兵去操作,展现出来的是非常便捷高效的。

    “如果车辆在行进途中抛锚或者遭受袭击,损坏了关键部件,又怎么办?”

    陈江从容应答:“我们设计了模块化备份方案。关键部件都有备用模块和替换零部件,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换。同时,我们也保留了传统炊事手段作为最终保障方式,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官兵都能吃上热食。”

    最让观摩的首长们眼前一亮的是陈江同时汇报的另一项成果——新研发出来的单兵自热食品。

    他当场让人演示:一个士兵拿出一包扁平的食品袋,撕开包装,将内置的水袋倒入发热包,然后迅速将装有米饭和菜肴的内袋放入外层,盖上盖子。

    几分钟内,袋子就开始冒出热气。

    十分钟后,士兵打开袋子,里面是热气腾腾的米饭、喷香的鱼香肉丝和蒜苔炒肉,还有一小份速溶紫菜蛋汤和糖果。

    不同于以往需要明火加热或者只能冷吃的单兵口粮,它采用化学自热技术,无需生火,无声无烟,隐蔽性强,极大地满足了战场前沿部队对热食的需求。

    这可是野战口粮里的颠覆性工艺。

    几位首长亲自尝了尝,纷纷点头。

    不过周部长还是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嗯,这个自热食品想法非常好,解决了有无问题。但坦白说,口感比起刚炒出来的菜和刚蒸出来的饭,还是有一定差距。里面的营养成分能否根据高强度作战需求进一步优化?还有,它的保存期限、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进。要朝着长期储备、官兵爱吃的方向努力。”

    总体来说,他对陈江近阶段的工作成效还是非常满意的,当即就表示可以向上级申报,如果批准了就能进行全军推广,这对于一线作战部队来说,绝对是一大福音。

    陈江在任职期间,他的视野并未局限于“食”这一项,而是拓展到了“衣、住、行、藏”等多个维度。

    他几乎一有空闲就会带着部下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特别是喜欢和普通士兵“拉家常”,时间久了之后,很多官兵都觉得陈江没有上级首长的架子,也愿意跟他说心里话。

    在一次走访过程中,陈江注意到,战士们对作训鞋的问题意见不小。

    在陈江他们刚入伍的时候,部队里训练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绿色的“解放鞋”,这种鞋子采用棉帆布鞋面和橡胶鞋底制成,具有轻便舒适特点,但它透气透湿性差易滋生细菌,很容易引发脚气病。

    到了21世纪初,终于被采用抗菌防臭技术的新型作训鞋取代,新的作训鞋增强了对脚踝和脚背的保护。

    虽然底厚,但是由于新式的设计,该鞋抓地力强于传统解放鞋,运动性能更强,防脚臭和防细菌感染能力也更强。

    但是,它仍然不能有效防水,虽然鞋面和解放鞋相比很容易晒干,但透气性仍然比较一般,训练的时间长了,脚还是受老罪了。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25_5025773/1111090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