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开局五百人,结局一个国 > 第90章 崇祯的尝试、粮食问题

第90章 崇祯的尝试、粮食问题


这封奏折崇祯看了很多遍。

是陕西一个地方小官呈上来的,与其说是奏折,不如说是责问。

地方小官把他在赈灾途中看到的事情写在奏折上。

‘臣自正月离家南下,出境十余里,见一老妪持一死婴,且烹且哭。’

‘臣问曰:既欲食之,何必哭之?’

‘妇人答:此吾儿,弃之为人食,吾宁自充腹尔。’

‘天下苍生无不视皇上若父,陕北之地,赤旱千里,民皆易子而食,君父,知否?’

这封奏折无疑给崇祯幼小的心灵造成极大冲击,连夜让户部发赈灾款。

从小在皇宫长大的他,哪里知道人居然还能吃人,而且是母亲吃掉自己的儿子。

合上奏折,崇祯认真思考起高振的提议。

听上去挺不错,可以先试试,几千人而已,不会对大明造成什么损失。

陕西那边的流民已经在造反了,北直隶地区如果再出问题,社稷危矣。

他不希望天津再传来奏折,发现民间又在易子而食。

另外,这伙海外汉人对朝廷还有大用,可以作为牵制郑芝龙的海上力量。

郑芝龙虽然被招安,但却听宣不听调。

想罢,崇祯朝外面喊了一句。

“来人!”

......

几天后,高振回到了汉宣帝号上。

崇祯不愧是喜欢玩微操的皇帝,这一次他也微操了,同意高振将天津城外的流民带走,并默认宣慰司对济州岛的使用权。

对外宣称,朝廷准备在女真后方再建几个根据地,和皮岛一样的海上小岛,需要迁移辽民垦荒。

条件是高振得为朝廷提供粮食用于赈灾。

一道圣旨火速下达天津,让当地官员配合。

当地官员仿佛迎来了救星,毕竟这些流民一乱起来,他就要脑袋搬家。

每天吃啥啥不香,睡觉也睡不好,如今终于能把这群瘟神送走了。

还派了王承恩跟着一起前往济州岛,了解汉髡的更多情况。

崇祯的计划是用关外流民换粮食,然后用换得的粮食,赈济关内灾民。

他觉得这样对大明朝最有利,既能救灾,又能最大程度减少人口流失。

高振虽然不太情愿,但也没有拒绝。

不是怕明朝解决流民问题,而是觉得,宣慰司搞来的粮食,大半要进贪官污吏的腰包,实在是浪费。

崇祯虽想做事,也敢做事,但抓不住问题的关键。

不过后面会发生什么不关高振的事,他只需把人运到殷洲。

王承恩刚一上济州岛,目光就跟摄影机一样,将所看到的一切都牢牢记在脑子里。

汉髡果然是船坚炮利,行事颇有法度,比之关外的蒙古女真,要文明开化许多。

汉髡皆剃发,喜说白话,军纪优良,尤善火器...

王承恩走在走在后面,默默记录着一切。

“王公公,要不要我给你备好纸笔,方便将情况记录下来。”

高振突然回头,笑着说道。

王承恩诧异地看了一眼他,礼貌一笑:“也好。”

于是,王承恩就拿到了一个小本子,还有一支早期钢笔。

“这是何物?”

王承恩好奇打量着手上的小铁棒。

“书写工具,王公公可以直接在纸上写下文字。”

闻言,他用抓毛笔的方式握住钢笔,发现写起字来一点都不方便。

高振哑然一笑,亲自示范了一遍。

王承恩连连点头,在纸上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海外汉人善奇技工巧’。

在济州岛只待了两天,王承恩便急匆匆返回京城复命。

此时正是台风多发季节,暂无法出航,得一直等到冬天,春冬两季是移民窗口期,每年可运输移民两趟

等待期间,正好给天津来的流民训练训练,轮流安排到船上适应海上生活。

晕船要比晕车难受得多,好在宣慰司这边准备了足够的晕船药,可以极大减轻移民在航行中的难受程度。

食物和淡水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海军中的明朝移民每天都会给流民讲述殷洲的美好生活,减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心理。

渐渐的,这些流民对海外变得越来越期待。

大量流民的涌入,也给济州岛造成了不小压力。

这座火山岛不太适合耕作,在17世纪的生产条件下,人口承载力有限。

明廷那边不可能支援粮食,高振只能先用移民准备金向当地朝鲜居民购买粮食,缓解一下压力。

白银既是货币,也是商品。

美洲白银产出多所以便宜,用专业经济术语形容就是美洲通货高度膨胀。

西班牙人在中南美洲疯狂挖矿,等于是疯狂的印钞票。

而白银放到东亚,每一两能购买的东西更多,相当于货币升值了。

所以他们带的钱实际价值提升了不少。

不过,济州岛只有几万朝鲜人,有钱也买不到多少粮食,产出就那么点。

辽东来的流民虽然都被安排在岛上开荒,但短时间内是看不到粮食。

有穿越众提议直接抢,或者让金元秀加税,都被否决了,这样完全是饮鸩止渴。

如果引起了济州岛居民的不满,他们的维稳压力会变的很大。

几万人可都是劳动力,以后济州岛还得靠他们开发。

在粮价方面,美洲几乎是东亚的十倍,宣慰司例外。

但是如今整个东亚,都面临着粮食危机。

大明南方成了唯一的粮食产出地。

朝鲜天灾不断,又被女真打了一顿,被迫上贡。

东瀛闭关锁国,严禁粮食流出,因为粮食不够自己吃。

东南亚的开发程度非常低,粮食也不够自己吃。

西班牙的马尼拉殖民地,粮食基本全靠明朝走私商人提供,自身没有太大的产出能力。

济州岛县衙内。

高振、游川、洪吉祥等穿越者聚在一起开会,中间桌子上摆放着一张世界地图。

他们现在亟需解决东亚移民站点的粮食问题。

运送移民要粮食,跟明廷交换流民要粮食,游川组建朝鲜军团,也得有钱有粮。

本土的粮食运过来,成本太高,耗时太长。

他们不像欧洲人,在南洋经营了许久,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如果济州岛聚集的流民太多,粮食肯定不够吃,我们一次能运的人数有限,所以得先控制收拢流民的数量。”

高振双手撑着桌沿皱眉道。

把济州岛作为起点,前期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粮食困难。

不过其他地方也都有各自的难题要解决。

例如琉球,虽适合打造小粮仓,但是那边势力太多。

如果一开始走北方阿拉斯加那一块,沿岸土地没有几年的开发,根本就没办法支持移民。

气候寒冷,冻土广布,还得小心当地土著,不是所有的土著都能和平交流。

在别人家土地上种粮,不可能不被抢,军事投入便又是一笔巨额花费。

粮食不够吃,本土供应能力有限,毕竟宣慰司的移民本质上是一种高成本、周期长的投资。

用资源交换劳动力。

几千上万人在海上吃喝拉撒,只消耗不生产,持续数个月。

明朝百姓没办法跟欧洲人一样自费移民到美洲,给本土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当然,移民的回报也很高,但至少得一年后才能得到反馈。

要将太平洋移民路线建设完毕,就必须得在大洋两岸以及中间,都打造一个大粮仓。

占领夏威夷的目的,也是为了缓解粮食压力,那边挺适合种地。

“我可以跟郑芝龙交换粮食,但是他想要我们的船。”

洪吉祥率先开口。

郑芝龙作为本地最大的海盗兼海商,有多条从明朝内陆获得物资的途径。

“你不是跟郑芝龙结拜了吗,他就这样对兄弟的啊?”游川打趣道。

“唉,都是生意。”洪吉祥自嘲一笑。

“战列舰肯定不能卖,无论是明廷,还是郑芝龙,都只是我们利用的对象。”

有穿越者当即就提出反对。

出售火器给明廷倒没什么,他们对大明的土地不感兴趣,只对人感兴趣。

大明军事实力提升也仅限陆军,影响不到宣慰司。

但郑芝龙不一样,本身海上实力就很强大,虽说和宣慰司可以形成贸易互补,但不代表不会有摩擦,都是生意人。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808/2565178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