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新的一年
一直无法过审核。
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改了。
这段剧情就跳过吧。
大致剧情如下。
满十万人成立国家了。
六部制度取消,换成了后世的。
成立了一批新工厂,抚溪钢铁厂、大秦军工厂等等。
让各个工厂相同产业互相竞争。
--------
163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欧洲新教和天主教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大量引进殷洲武器和战术,改革军队。
成为欧洲第一个以灵活线列战术和轻型火炮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国家。
西班牙紧跟其后,甚至到京海花重金雇佣军事顾问,训练新军。
法兰西路易十三的军队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东亚方向,明朝和后金的对峙进入一段缓和期,后金将枪头对准了蒙古诸部。
东南沿海地区海外贸易愈发繁荣,福建月港每年贸易总额从以前的500万两飙升到700万两。
多出来的贸易额自然是因为太平洋航路的开拓。
以京海为中心,连接东方和西方的贸易网络形成。
......
随着国家人口增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日趋活跃。
仅过去一年,原工商司就批准了五十多家个体和企业经营执照。
小到街边的餐饮店,大到上百人的厂子。
这些厂子八成是生产日用百货的。
例如,肥皂、洗发水、蜡烛、火柴、毛巾、卫生洁具、纸笔、手套、口罩甚至包括体育器材。
这些日用品行业之所以能够兴起,都是建立在冶金和化工行业发展的基础上。
以肥皂为例,如果制碱工业不成熟,不具备经济生产纯碱的能力,那肥皂造出来就不是给一般人用的。
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肥皂的两个主原料,一个油脂,一个碱,在这个时代都挺贵。
只有上游产业成熟,下游行业才能更好发展。
所以就算京海工业品的制造方法被欧洲人学了去,可以一比一复制,但如果他们基础条件不行,就竞争不过京海。
此时的欧洲已经有了小型规模化生产肥皂的工厂,方法古老,产品价格高。
随着京海几家肥皂厂的成立,本地以及周边市场会被京海企业迅速占领,欧洲也无法幸免。
......
第一届联合协商会议在年初举行,来自共和国各个地区的代表在会议上轮流发言。
会议结束后,内阁根据各地代表反映的情况,对国家政策进行微调。
今年的第一个微调就是放开对粮食、食用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管控。
不是内阁飘了不重视民生了。
恰恰相反,价格放开,引入市场机制,更能够让消费者买到物美又价廉的商品。
南方的农场主、种植园主之间,也需要竞争,通过竞争提高生产效率。
当然,内阁有足够储量的粮米油盐可以给突发情况兜底。
今年内阁还颁布了《粮食禁出口法案》,规定粮食的进口和出口只能由官方进行。
将粮食定为战略物资,严禁粮食流出。
主要是为了在保证国内粮食供应前提下,去东方跟明廷交易流民。
工业生产方面,联合协商会议上,各地代表也提了不少完善工业发展的意见。
内阁酌情采纳。
例如《夜间运输法案》,规定运输煤炭、矿石等商品的运输,无论是从抚溪运到京海,还是从国外进口。
市内运输都必须在夜间22点到4点进行。
不得影响白天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京海工业烟囱法案》。
通常情况下,烟囱越高,排烟能力越强,被大气扩散和稀释的效果越强。
可以有效减少对地面环境的影响。
所以京海市政府对烟囱的最低高度进行规定,并根据烟囱高度征收污染税。
污染税是京海工业园区医院的专项资金,算是对从事相关行业工人的一种补偿。
还有《工业排污标准》等法律法规。
......
一直困扰内阁的国内男女比例问题,今年终于商讨出了应对之策。
明朝移民以男性为主,因为女性本身很难在乱世中独自生存。
通常十个流民里,只有两个女性,还都是上了年纪的。
长此以往下去,男女失衡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最后,内阁决定做两手准备。
一方面从欧洲进口少量白人女奴,满足目前国内单身大龄男性的需要即可。
一人一个媳妇,数量不会太多。
同时颁布《华夏联合共和国婚姻法》,从法律公布之日起,取消一夫一妻多妾制。
正式实行一夫一妻制。
想要三妻四妾的穿越众,该爽的也爽了,现在得为国家考虑。
于是乎,此项法案顺利通过,没有穿越者反对。
另一方面,便是从东亚地区引入女性移民。
优先大明、其次朝鲜。
明廷和崇祯都只愿意用关外百姓换粮食。
不过内阁只需略微出手,抬高女性人口交易粮食的比例,明廷和崇祯会自己想办法帮他们弄来女性流民。
新的交易规定是,一个成年男性交易3石粮食,与之前一样。
而一个女性流民可以交易3.5石,不分成年和未成年,但年龄不得超过40岁。
此时的大明虽然战乱天灾不断,但是江南地区依旧稳定繁华。
从全国范围看,大明不缺女性人口,只是北方比例失衡较为严重。
传统社会下,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农业赋税制度,导致很多年幼女性可能会被隐瞒、遗弃或者贩卖,尤其是贫困家庭。
而当她们可以被换成粮食的时候,不管是官府还是家庭,都会提高对她们的重视。
这部分女性正是内阁想要交换的主要目标人群。
所以才规定女性流民年龄无下限,都能换1.2石粮食。
至于是不是真流民,是来自辽东还是来自江南亦或者其他地方,内阁就不管了。
反正去了殷洲有好日子过。
因此,在今年年初,内阁还做出一项重大决定。
停止东线移民,结束与奴隶商人的合作。
主要是因为奴隶商人都卖的太贵,一个移民几十块华银。
财政压力非常大,内阁又不敢压价。
因为他们敢压价,奴隶商人就敢压榨。
到时没准运来一船半死不活的人。
所以要么高价收购,要么直接停购,内阁选择停购。
省下的钱投入到太平洋方向移民计划中。
可以建造更多运输船,雇佣更多的水手,打造更多的补给站点,也能从欧洲、美洲、中亚甚至是非洲等地大肆收购粮食。
粮食贵一点不要紧,能买到就行。
运费高也不要紧,能运到东方就行。
毕竟他们每年可是省下了数十万华银的移民费,资金充足。
一艘船如果运200吨粮食,就是400000斤,按照一个流民450斤,可以交换数百流民。
返程的时候运一部分流民加一些大明特产,不仅不亏,甚至还可以赚钱。
至于说把别人粮食买走了,会不会导致这些地区出现大饥荒,那就不关华联共和国的事了。
是当地粮食商人自己要卖的!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808/2565176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