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再临天津
“嘟...”
悠长的汽笛声在天津港外响起。
华联共和国的蒸汽运输船‘蓬莱号’缓缓驶入港口。
它喷吐黑烟的模样顿时吸引了岸上所有人的注意。
提前在此等候的明朝官员无不脸色大惊。
“妖怪,妖怪啊!”
“船成精了,船成精了!”
一些摆摊卖菜的百姓,似乎是话本小说听多了,惊慌失措,连摊子都没来得及收拾。
蓬莱号是一艘蒸汽明轮船,船只中部两侧,有两个大轮子,蒸汽机驱动轮子,轮子驱动船只。
螺旋桨的制作难度较大,成本高,所以暂时只制作了明轮船。
造型类似著名的‘大东方号’,有了现代邮轮的影子。
不过体积远小于‘大东方号’,毕竟那是万吨以上的巨轮,此时的共和国还没有能力建造。
这艘船在长宁河试航了近一年,经过不断的改进,终于在1634年初从京海港驶出。
仅用了两个多月,就绕了南殷洲一圈,抵达海桥南堡。
而后又花了近三个月,从海桥南堡抵达天津港,中途在海桥堡和夏威夷各补充了一次煤炭。
为了方便以后用蒸汽船移民,夏威夷群岛上建造了一个专门的煤炭港。
当地没有煤炭,都是货船一点一点运过去的。
太平洋实在太大,跟大西洋不是一个体量的海洋,如果没有中途补给,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艘船可以直接横跨。
历史上,太平洋贸易是在19世纪中后期,船只足够先进后才开始兴起。
也是美利坚开始殖民东方的时间段。
例如1853年黑船事件,敲开东瀛国门。
华联共和国在船舶工业方面,勉强达到19世纪水平,中途又有足够数量的补给点,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开发太平洋的条件。
无论是贸易还是移民,安全性都能够有质变的提升。
过去几年的太平洋移民,条件非常艰苦。
靠着内阁不计代价的资金投入才得以维持,并将损耗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与明朝互通有无的贸易,也是有利条件之一,可以极大缓解财政压力。
生丝、茶叶、丝绸、瓷器、药材...无论哪一种商品运到大西洋去,都能赚取巨大利润。
否则,这条移民路线肯定无法维持。
本次蓬莱号抵达天津港,不仅仅是为了移民,也是为了与明廷实现进一步的贸易合作。
明朝上亿的人口,占全球四分之一,这是让每一个穿越者资本家都梦寐以求的市场。
他们非常希望,明朝能够重新开放。
明朝在1567年实行了‘隆庆开关’,允许私人进行海洋贸易。
但随着1628年崇祯上台,财政崩溃,保守势力反扑,让开放政策名存实亡。
回到了‘半海禁状态’。
高振被安文华拉来,要去北京见崇祯。
因为他上次去过,有经验。
当他第二次踏上天津港时,所看到的景象与上次截然不同,没有了成群的流民与乞丐,不过贫困依旧是这座城市的底色。
大多数人脚步匆匆,在为了生活而奔波,脸上是风吹日晒留下留下的道道皱纹。
当地官员收到消息,迅速来到码头。
安文华以殷洲宣慰司的名义,递交了一份国书,想要求见崇祯。
在国书中表明了他们的来意,希望加强贸易合作,并且表示他们面见皇帝的时候不行跪礼,只行躬礼。
如果明廷一定要求他们以属国的身份行跪拜礼,那就拜拜。
现在的明朝已经没有多少天朝上国的自信。
对朝鲜都是有求于人,希望朝鲜能够帮忙一起打女真,别在背后捅刀子,态度比之前要更客气。
明廷礼部官员收到国书后,微微有些生气,朝贡国居然敢对天朝提要求。
在他们眼里,殷洲宣慰司就是一个海外朝贡国,跟琉球、东瀛啥的没区别。
但他们最近听说,殷洲宣慰司居然占领了东瀛部分领土,而且把东瀛打得落花流水。
并自称什么华联共和国,在西洋之地傲视群雄。
不敢轻视。
连忙将国书送到乾清宫。
崇祯看了之后倒是没有感觉被冒犯,他有自知之明,知道现在的大明没实力装老大哥。
对待其他小国得客气一点。
不久前他收到了东瀛国王送来的国书,德川家光在信中连连道歉,说他绝对不敢对天朝不敬,希望天朝能管管殷洲宣慰司。
归还土地和人口。
汉髡才几万人,你大明肯定能给他们上压力吧?
崇祯看到信的时候整个人是懵的。
以前的大明是东亚警察,可现在不是啊。
他还真没办法对汉髡发号施令,自己都是有求于人。
不过,这让崇祯深刻意识到,西洋汉髡武德充沛,很能打。
不仅和朝鲜联手击退了女真军队,居然还占了东瀛的地。
没错,朝鲜也早就把情况汇报给了崇祯,只不过朝鲜国王把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
说朝鲜军队神威大显,把阿敏打得嗷嗷叫,如丧家之犬,败退辽东。
崇祯收起国书,叫来王承恩,准备率朝臣与汉髡进行一次正式‘会面’。
至于汉髡见自己要不要行大礼,他并不在乎。
毕竟都什么时候了,女真都跳脸上了,还装‘老大哥’不合适。
崇祯对汉髡非常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对方有犀利火器,和大船。
更重要的是,他想知道汉髡是如何凭借区区几万人,就在西洋站稳脚跟的。
袁崇焕得到汉髡火器后,把宁锦防线修的固若金汤,崇祯认为汉髡功不可没,比朝鲜靠谱多了。
想要收复辽东,必须得好好利用汉髡,
想了想,崇祯又拿来一张纸,写下几个问题。
他心中一直有几个疑问,没人可以替他解答,准确来说,是没人可以给出有价值的答案。
文人士大夫们说来说去,全是虚头八脑的话术。
他也在今年的殿试上,给所有考生都出了七道题目,想要寻求救国良策,但一无所获。
汉髡虽不尊礼数,却给人一种很实在的感觉,应该都是主张‘经世致用’之人。
上次跟高振随便聊了下,他便很明显的感觉到了。
这些人或许能解答他心中的疑问。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808/2565174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