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太平洋贸易协议
“我先回答温大人第一个问题。”
“首先殷洲物产之丰富,并不逊色大明朝,平原、草场、林地之面积甚至远胜大明朝。”
“且殷洲与大明之间隔着万里重洋,我们只对贸易感兴趣,温大人应该也知道,最近几年我们对大明并无任何冒犯之举。”
“至于第二个问题,高某无法回答,因为我们并无不可告人之目的,不过是为天下百姓多寻一条活路罢了。”
“圣人曾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高振起身先行一礼,而后缓缓答道。
“物产丰富远胜大明?”
“既如此,为何又要与我朝通商,连茶叶都没有,还敢妄谈物产丰富?”
温体仁被一句圣人之言回的无话可说。
于是便寻找高振话语中的逻辑漏洞,继续追问。
华夏天朝上国的自信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漫长的历史塑造了这种观念。
蛮夷之地相比中原实在是太落后。
周围小国把大明称为天朝,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国家足够大,而是确实要比小国更繁华。
西洋人长得跟野人似的,不修边幅,毫无礼仪,贪图淫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出一群野人的地方能是什么好地方。
若殷洲真有高振说的那么好,为何没有诞生出像大明朝这样的泱泱大国呢?
高振被问的一时语塞,古人的思维他理解不了。
有没有茶叶跟物产丰富与否又没关系。
如果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殷洲发展为何落后于其他地方,一时半会肯定解释不清。
而从欧洲来到东方的殖民者,大多数都是人渣流氓海盗,自然给明朝人留下了野蛮的印象。
“温爱卿,可以了,你先坐吧,朕问他们几个问题。”
这时,崇祯的声音悠悠传来。
温体仁转身拱了拱手,而后退回原位。
“朕听闻你们在殷洲只有数万人口,多是我大明百姓,却能打造坚船利炮,傲视西洋群雄。”
“朕惭愧啊,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治国理政之能却远不及尔等汉髡,以至当下之势,民怨四起。”
“那建州本我属夷,流贼原吾赤子(百姓),如今却皆被逼成国家社稷之祸源,朕...”
崇祯似是想起了伤心的事情,说着说着,眼眶居然有些微红。
每个月都会有好几封请求赈灾的奏折呈上来。
封封触目惊心。
比如,昨日河南某个小县令呈上来一封。
说自己管辖的县城外有个大粪坑,每天路过,都能听到粪坑里传来婴儿的啼哭。
那婴儿又饿又渴,嚎啕不止,手不自觉地抓粪吃。
第二天,婴儿全部冻死。
但依旧可以听到婴儿哭。
因为又有新的婴儿被丢到里面。
这些奏折对崇祯来说,太折磨了。
心中甚至生起了对历代帝王的恨,那些人享受完了,丢给他一个烂摊子。
认为自己的即位是要给所有帝王赎罪。
连年的天灾,是上天在惩罚他们朱家列祖列宗做过的所有荒唐事。
“陛下!”
温体仁连忙打断,心中叹气。
陛下还是太年轻,这些话适合在今天这个场合说嘛?
表面上说自己,实则在责怪群臣皆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却无一人可力挽狂澜,让国家越陷越深。
因为崇祯根本没读过多少儒家经典,小时候认字都是自学,当了皇帝后才开始经筵学习。
崇祯意识到自己状态不对,连忙收敛情绪,让王承恩拿着一张试卷送到高振面前。
是今年殿试的考卷。
高振接过扫了一眼。
这难道就是著名的崇祯七问?
他记得历史上似乎有过这么一回事。
崇祯像极了后世一些公司的领导,借面试的机会,让面试人员帮忙解决公司问题。
高振看完后,一阵头大,他可没能力解决大明的问题,不敢乱说。
“高先生不要有顾虑,尔等非我朝官员,说错话朕并不会治罪尔等。”
“高先生久居济州岛,对我朝情况应该有了一些了解,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朕想知道你们这些旁观者如何看。”
崇祯以为高振是害怕因言获罪,连忙补充道。
如果可以,他还想去问问朝鲜的李倧,甚至是后金的黄台吉怎么看。
见高振久久不说话,崇祯干脆直接问道,语气变得严厉起来。
仿佛高振不回答,就甭想安然回去。
“朕知道,治理天下靠朕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得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可如今的士大夫...”说着,崇祯扫了一眼在场官员,“一言难尽,朕想知道你们那边是如何做的,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士大夫变成上古士大夫那样,心里装着家国天下呢?”
崇祯的话说的很委婉,却很难听,骂人都不带脏字。
在场官员无不脸色羞愧。
这不是崇祯第一次骂他们了。
之前比这骂的还难听,说什么满朝文武全都该死。
这种话谁听着不汗流浃背?
此次当着汉髡的面明里暗里嘲讽,更让文官们感到难堪,但又不敢发作。
跟着这样的领导做事很不舒服。
“额...我们谨记圣人之言,民为邦本,社稷次之,君为轻。”
高振只能硬着头皮用先贤语录回答。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崇祯和文官们像极了闹矛盾的夫妻。
一个怪对方没本事,一个怪对方不懂温柔体贴。
“哎...民为邦本...朕岂不知之,岂不恤之,但现在又要恤民,又要养军,耗费白银不计其数,若是没钱又该如何?”
崇祯得到毫无营养的回答,有些失望。
他要的是可实际操作的办法。
圣人的治国之言都快说烂了。
满朝文武跟他像是有隔阂,没人愿意与他交心,只能死马当活马医,问一问汉髡。
高振则是目光一亮,终于绕回来了。
“回明国皇上,开放海贸,厘定商税,自然就有钱了!”
群臣一听,不少人脸色大变,刚想开口反驳,却被崇祯恶狠狠瞪了一眼。
想要反对的官员屁股刚离开凳子几厘米,立马不动声色地坐了回去,缩了缩手。
文官们只觉得自己很委屈,要是他们能立马解决大明的问题,皇帝让他们当得了,还要你崇祯干什么。
天下这么烂,皇帝责任最大。
你崇祯要是能跟万历皇帝那样躺平,情况兴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差了。
与其跟着动不动就要杀人的皇帝瞎折腾,不如摆烂,好歹能保住一条命安享晚年。
现在没人会相信,大明仅剩十年国祚。
“商税确实得收,可是朕不仅想完善商税,还在努力的劝课农桑、冶铁制盐、恢复生产,就是不见成效。”
“皇上可以先看看我们拟定的‘太平洋贸易协议’。”
高振不想浪费时间给崇祯答题,他要是能解决,皇位给他得了。
直接拿出一份贸易文件,足足有十几页之多。
王承恩接过递给崇祯。
群臣们都好奇伸头,想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太平洋...”
崇祯看了一眼封面上的字,只觉得十分新奇。
这个太平,应该是指天下太平。
翻开第一页,白纸黑字,内容条理清晰。
他已经知道汉髡的书写习惯是从左往右,徐光启翻译的教科书他看过的,比话本有意思。
引力、重力、电、光...险些以为是修仙功法。
这个贸易协议更是简洁明了,内容十分详尽,考虑的面面俱到。
甚至还估算了双方每年的贸易额,至少可以达到1000万两白银。
“你们都看看吧,若无异议,就以汉髡之贸易协议,重开市舶。”
崇祯简单翻阅了一下,看不太懂,只知道1000万很多。
干脆丢给大臣们检查。
王承恩将协议摊开在桌子上,摆放的整整齐齐。
内阁成员和六部尚书立马起身。
所有人都没出声,全都聚精会神阅览起来,遇到不懂的专有名词便直接询问高振。
他们都是科考制度下,经过残酷竞争脱颖而出的读书人,理解能力非常强,平时少不了看各类公文。
一顿饭的功夫,就对协议的大致内容了然于胸。
所有人都开始权衡利弊,有的在为朝廷谋算,有的在为自己谋算,也有的在为天下谋算。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808/2565174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