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殷学东渐
与此同时的大琉球。
南部平原上一望无际的碧绿色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荡漾起阵阵波浪。
以洪吉祥为首的明南总督署官员站在田垄上,闻着青涩的稻香,顿感心旷神怡。
比起本土,这边的总体发展进度要慢几拍。
农业问题永远是核心基础问题。
只有吃得饱,才能去想别的事情。
所以穿越者们每殖民一个新地方,只要适合种地,都会优先发展农业。
大琉球能被称为宝岛,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气候条件好,比济州岛强太多。
尽管约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山地,平原面积小,但水热光照条件好,非常适合种植水稻和甘蔗。
一个人如果不吃饭,大概只能撑七天,但如果有糖,勉强可以吊住一口气,撑个十几二十天。
甘蔗在共和国的农业发展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毕竟白糖在后世,也是一种战略物资。
能给人补充能量,干燥环境下几乎不变质,还能制造高爆炸药。
从南庆半岛,到夏威夷群岛,再到大琉球,共和国控制下每一个适合种植蔗糖的地方,都在大力推广甘蔗种植。
“洪总督!洪总督!泉州来的闽商都到齐了,正在府衙等候!”
一名小厮兴冲冲地跑了过来。
“知道了,你先回去,让他们等着,不要给他们倒水,也不用上点心。”
洪吉祥点了点头,淡淡说道。
决定先晾一晾那群闽商。
几个月前,他主动前往泉州,想跟当地的商人谈一谈新贸易规则,结果吃了闭门羹。
那些商人不知道怎么想的,一点不给他这位总督面子。
可能是想通过摆谱,来表示双方的主次关系。
想让共和国为他们服务,不愿交过路费,也不愿遵守共和国制定的任何贸易规则。
大明朝廷都没资格管他们,一群汉髡还想爬到头上来,痴人说梦!
洪吉祥等人要做的,是建立一个海上朝廷,范围覆盖整个西太平洋。
这片海域的所有生产经营以及贸易活动,都得受他们管理。
于是洪吉祥就派舰队把泉州封锁,不愿意遵守规则,那生意就别做了。
泉州海商们尝试反抗,发现汉髡兵锋之利,果然如传闻中一样。
远胜郑芝龙、佛朗基人和红毛鬼。
便去找了福建新巡抚杨廷麟,希望朝廷能给汉髡上压力,让他们知道,天下是谁的天下。
谁知这让杨廷鳞大怒,当即就命令他们亲自前往大琉球道歉。
朝廷开放海贸之后,每年都能多赚不少钱。
尽管会被贪墨,一千万两白银,下面分八百万,国库仅拿两百万。
但两百万也能解决不少问题。
给边军发发工资,女真就别想入关。
毕竟明军的战斗力随薪而动。
杨廷鳞出身优渥,科举成绩非常好,不是特别有能力的官员,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主要是抗清赴死。
但他知道朝廷问题的根源在于财政崩溃,简单讲就是没钱。
从很早开始,大概是嘉靖年,朝廷就在为钱的问题而发愁。
如今海贸越来越繁荣,汉髡把海上打理的井井有条,对朝廷来说,是大好事。
衣食父母怎么能得罪。
原热兰遮城,现在被改成了安平堡,位于后世的台南附近。
城堡议事厅内,一群穿着粗布麻衣,头戴巾帽的商人围桌而坐。
众人脸上满是焦虑,见久久等不到洪吉祥,便知自己是真把汉髡惹恼了。
不过,其中却有一人神色如常,穿着比较精致的衣服,安静看书。
等到天色渐暗。
洪吉祥等人才回到安平堡。
“草民黄继业,拜见华联共和国总督洪大人!”
“草民杨宗叙,拜见华联共和国总督洪大人,还有诸位副总督大人!”
......
一进入议事厅,十余名泉州海商立马起身,恭敬行礼。
洪吉祥扫了一眼众人身上的粗布衣衫,嘴角抽了抽。
个个家财万贯,来他这里装什么穷啊。
有人心思敏捷,仿佛能从表情猜出洪吉祥心里在想什么,暗道不妙,下次必须得穿正装。
“黄太冲,浙江余姚人士,见过诸位总督大人!”
这时,一个名字的出现,顿时吸引了所有穿越者的目光。
黄太冲就是黄宗羲,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基本上所有穿越者都知道。
洪吉祥目光看过去,只见说话之人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浑身散发着儒雅的书生气。
年轻版黄宗羲。
洪吉祥从高振那里了解了许多明末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
方便他与之打交道。
如果没记错的话,黄宗羲现在应该在搞‘复社’,宣传新思想。
复社就是一个思想小社团,主张复兴古学。
他们学习古代不是要搞思想倒退,而是托古改制。
类似欧洲的文艺复兴,利用古代思想,破除当前时代的思想禁锢。
具有一定进步性。
。
历史上,还未成功通过科举最后一关,大明就亡了。
而后组织抗清,兵败后隐居讲学。
为南明出过力,经历过南明政治动荡,受到过迫害,但一直到死也没当清朝的官。
“太冲请坐。”
洪吉祥客气地点了点头,示意不必太拘谨。
抬手叫来几名尼德兰女仆,给所有人都倒上一杯热茶。
“早就听闻黄太冲大名,学问之深,令洪某叹服。”
洪吉祥依旧先把商人们晾着,朝黄宗羲客气道。
“啊?”
“洪部堂...不对,洪总督听说过我的名字?”
黄宗羲有些受宠若惊。
洪吉祥虽是小邦官员,但好歹是个总督。
他不理解殖民地总督有多大,只知道明朝的总督可以管好几个省,比巡抚还要大,通常是遇到特殊情况才会设立。
而且,黄宗羲这次专门赶过来,是因为他非常仰慕海外汉髡的才学。
读过华联共和国的书后,顿觉大明的文人都是井底之蛙,包括他自己。
穿越众并不反对将他们编写的书籍翻译后卖到明朝。
也就是不禁止先进思想传入明朝。
可以让民主共和的风,在华夏大地上吹一吹。
所以已经有不少明朝文人接触过穿越众带来的新思想。
黄宗羲就深受影响。
他对当前明朝社会很不满,一直觉得皇帝是天下之大害,得限制皇帝。
当然他不敢说出来。
某天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摘选自华联共和国的文科教材。
是穿越众写来改造国内民众的工具,批判封建制度和皇帝。
有不少明朝文人予以点评,支持的、反对的都有。
明朝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保守,但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相对开放。
对海外的科技、思想,甚至是宗教都没有明显的排斥。
明朝有好的地方,也有烂的地方。
好的地方就是没有去锁民间科技,也没有禁止海内外思想交流。
江南士大夫阶层,早就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情况,现在是‘殷学东渐’。
例如黄宗羲就对华联共和国产生了浓厚兴趣。
于是四处打听,了解了一番这个海外小国的制度。
得知汉髡没有皇帝,也不学儒家经典,却能教化土人、傲视西洋。
便愈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在原本的历史上,黄宗羲是通过总结明朝以及历代王朝灭亡的教训,才深刻认识到君主专制的弊端。
准确来说,是家天下的弊端。
但他想不出更好的替代办法。
现在,因穿越众思想的启发,提前得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答案。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808/2565170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