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砍竹做饭盒!我带爹爹赚万千金银 > 第152章 唐知县的觉悟

第152章 唐知县的觉悟


唐知县要走的时候,宋明珠把他拉到一边说悄悄话。

“知县大人,您听说过棉花吗?”

“什么花?”唐知县皱眉。

“就是一种草木,大概……”宋明珠打量了下自己的身高,比了比,“我这么高吧!”

唐知县忍住笑,道:“然后呢?”

“这种草木结出来的果实像个桃子,成熟之后会炸开,里面有种跟丝一样的东西,白色的,摸起来软绵绵的,看起来像朵花……”

“所以叫绵花?”唐知县接话。

宋明珠也不知道唐知县领悟了哪个字,就道:“这种白色的棉棉塞到衣服里面,可以御寒。

还可以织成布,织出来布柔软细腻,容易染色,非常适合贴身穿。”

“那你的意思是……”唐知县有点不确定宋明珠是想问他要这种东西,还是想怎样。

“知县大人,去年冬天的时候,我们村里的人都用芦花稻草茅草塞到衣服里面,还不停地干活,但还是很冷。

我们旁边的村子,听说还有老人跟小孩冻死呢!”

宋明珠抛出她的目的。

“所以,知县大人,您能不能让人去找找这种棉花?

只要有了它,百姓们就再也不怕冻了!”

原来是这样!

唐知县不禁感慨于宋明珠的赤诚。

从当初在县里第一次见到这孩子起,这孩子就一直在说他们宋家台如何如何好。

别人眼中的狗窝,在她眼里却是金窝银窝。

大概正是因为她的这份赤诚,宋家台才会发生这么多变化,变得越来越好吧?

“好的,我知道了,我会让人去找找的。”唐知县道。然后话音一转,问:“不过,你从谁人那里听说的这种绵花?”

宋明珠就抿紧嘴巴不说话,只拿一双明亮的眼睛望着唐知县。

后山之上,王郎君被王伯赶到有太阳的地方晒太阳。

从这个地方望出去,刚好可以看到整个宋家台。自然也就能看到村口乌泱泱的一群人。

唐知县心有所感,回头望了眼宋家台后山。他看不见人,只是觉得那山像个人一样,一直守望着宋家台。

“那你知道这种绵花,哪里才有吗?”唐知县又问。

一条路不通,换条路就是了。

“西域高昌国那边,或者南部沿海那边有个珠崖岛,两个地方都有。但珠崖岛的要好一点。”

这点宋明珠没有隐瞒。

毕竟,早一点找到棉花就能早一点种上,冬天就能少死一点人。

“我知道了。”唐知县轻轻摸摸宋明珠的脑袋,真诚地道,“多谢你。”

宋明珠跟唐知县说了什么,其他人都不知道,包括她爹娘。

把她爹娘担忧得不得了。

这孩子长大了,有时候嘴巴就是管不住的。更何况宋明珠还是个有主见的。

只望她别说什么不能说的话……唉!

送走唐知县跟高里正他们,宋家台的人也往回走。

每个人都觉得像做梦一样。

“天啦,皇帝老爷给我们赐牌坊呢!”

他爹要是知道了,不得从地底下爬上来看?

“这算什么?免三年税呐!这个才是真的!”

接下来宋家台的日子,就真的像他们脚下这条路一样,又宽又阔。

“长河真是干得好啊!”

听到这话,村里人一齐望向宋长河一家子。

村正率先停下脚步,拢了拢衣裳,望着宋明珠一家子长身一鞠。

“不敢不敢!不用不用!”宋长河连忙去扶村正,“不——”

村里其他人也停下来,朝着宋长河长身一鞠。

“大家——”宋长河望望这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村人,喉头也堵塞了,“我——”

虽然村里人有时候也算计他,也闹不愉快,但总的来说,多数人还是知道他的好的。

如此,便已足够。

宋长河也整整衣裳,端重地长身一鞠。

----------

回去的路上,唐知县一直在想宋明珠的话。

从前在京中时,他身上穿的都是绸缎。天热房里有冰盆,天冷房里有炭盆。晴天出门有马,雨天出门有马车。

友人们碰到一起,不是在炫耀诗词,就是在炫耀新得的好东西。

从来没有为生计发过愁。

贵人们被冲撞了,开口就骂“你这个贱民”!

那时候他最多就觉得有点过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直到他见到陛下的另一面,他才开始留意“贱民”们的生活。

才发现有的人出生就在九天之上,有的人挣扎了一辈子,依然活在九重地狱里。

之后朝廷祭祀,他有幸跟去了太庙,见识了九层塔。

一层塔,一层人。

那塔越到塔尖就越窄,越到塔底就越宽阔。

可见造塔的人也知道,这塔必定得上小下大,才能坐得安稳。

若是倒过来,那塔就歪了、倒了、塌了。

陛下见他看得认真,便把他叫到身边,问:“你在看什么?”

“回陛下,臣在看这塔的基石是用什么做的。”他回答。

“哦,那看出来了吗?”

“看出来了,是用巨大的青石做的。”

“那朕今日便要考考你。”陛下笑着道,“这九层塔的基石是青石,那一个国,它的基石是什么?”

“是百姓。”他回答。

那些贱民、庶民、黎民、草民、平民、小民等等,统称为百姓。

没有宽阔基石的高塔终会倒塌,看不见百姓的王朝终会灭亡。

唐知县又想到,自从他转变之后,原先的友人们便不跟他玩了。

他一直以为自己特立独行,没想到,他却在治下的一个小村子里,从一个小娃娃身上看到了相同的气质。

原来,这条路上并不止他一人。

对了,或许他该去信问问他爹知不知道绵花。

哎,算了,他爹是个土生土长的京城人,肯定不知道!

还是去信问问他老泰山吧!

虽然高昌国已经被前朝灭了几百年了,但找一找,总该有点痕迹留下吧?

对了,珠崖岛他倒是知道,流放之地,原名朱崖。因产珠贝,后改名为珠崖。

那边他没有熟人,找谁帮这个忙好呢?

哎,实在不行,就跟陛下问人吧!

毕竟,陛下也是他的父母官啊!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526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