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砍竹做饭盒!我带爹爹赚万千金银 > 第166章 久违的汪郎君

第166章 久违的汪郎君


村正发现,自从他说了分家的事,又把家里的活儿安排明白之后,三个儿子做事明显更认真了。

——倒不是说他们从前不认真,只是如今为着自己的小家,认真就加倍了。

还不用打,不用骂,也不用鞭子抽。

看得村长乐呵呵的。

村里人眼馋瓜苗,便去问宋老大。

“宋老大,你那瓜苗,打算什么时候栽到田里去呀?”村里人道,“再晚一点栽,怕是会伤根哦!”

“我原本也就打算这两天移到田里去的。”宋老大道。

“那要不就今天吧?”村里人道,“我们去给你帮忙!”

帮忙是没啥好帮忙的,就看热闹。

皇帝来了都不能阻止他们看热闹!

“行啊!”宋老大痛快答应。

于是,村里人就簇拥着宋老大去种瓜苗。

场面热闹极了。

另一边,户部来的两名工匠,勤勤恳恳地琢磨着宋长河改良后的龙骨水车,沿着竹管进入宋家台每一户接入自来水的村民家查看使用情况。

重走去年唐知县走过的路。

可惜村民们不像从前那样热情了,把人带到跟前,丢下一句“您随便看”,就该忙什么忙什么去了。

哎哟喂,别耽误他这两天提前把农活儿搞了,过两天要看大戏呢!

两名工匠就觉得,宋家台的村民们好像格外勤劳,一天能干两天的活儿。

“风貌挺好的!”两人在心里嘀咕。

两辆骡车就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来了宋家台,停在牌坊下面不敢走。

“阿嚏——”汪郎君打了个喷嚏,揉揉鼻子,从骡车上下来,十分惊奇地道,“哎呀,这……这是宋家台吗?”

他昨天才到澧阳县,想着去年应下的约已经过了这么久,怕宋长河以为他失信毁约,便匆匆安排好了事务,赶了个大清早过来。

顺便拉上了他的好朋友。

李郎君从另一辆骡车上下来,先望望宽阔的宋家台大道,再望望眼前明显新立的牌坊。

——“宋家台”。

“错应该是没错……”李郎君问,“你去年最后一次来的时候,是这样的吗?”

“不是啊!”汪郎君道,“是的话我还震惊什么?”

他去年走的时候,宋家台还是个随处可见、平平无奇的小村子啊!

“走吧走吧!”汪郎君扯扯李郎君,“到里面就知道什么情况了!阿嚏——

哎呀我这鼻子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这阵子老是打喷嚏!阿嚏——”

两人走进宋家台,田里干活的村人看到了,抬起腰来打招呼。

“二位郎君,是来找宋长河的吗?”

“是啊!”汪郎君还礼,“老丈,去年收成可还好?”

“还好还好!”村人乐呵呵地道,“郎君往里面走,就是宋长河家了!”

然后弯下腰,继续忙活。

汪郎君心里十分奇怪。

宋家台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怎么村里人态度变化这么大?

他去年来了那么多趟,可都没有这待遇呀!

等两人走到宋长河家的位置,就看到竹林之中掩映着一座新修建的青砖大屋。

“这——”

两人都震惊了。

“长河,你家来客人了!”热心地村里人喊。

宋长河出来一看,脸上登时就笑开了。

“汪郎君!李郎君!你们终于来了!”

“哎呀宋老弟,你们村这变化,真是太大了!”汪郎君拱手道,“你家我都认不出来了!”

“进屋说,进屋说!”宋长河乐呵呵地把人迎进来。

宋明珠闻声从屋里跑出来:“汪伯伯!李伯伯!”

“哎呀明珠啊!”汪郎君一把接住宋明珠,提了一下,哎,有点儿费力。

再提一下,哎,起来了!

宋明珠狗鼻子,闻到汪郎君身上有股怪味,惊奇地道:“哎呀汪伯伯,你从哪里来的呀?怎么身上有股……有股……鱼腥味啊?”

还是那种干货海鱼的味道!

对,就是这个味道!

宋明珠上辈子挺喜欢吃海货的,但现在陡然闻到,就想呕。

“哎呀明珠,你鼻子可真灵啊!”汪郎君惊奇地道。

他把宋明珠放下来,让伙计把筐子从骡车上搬下来。

“伯伯这回呀,给你带了点你没见过的东西!”

梅氏见到两人也很高兴,赶忙烧火煮茶。

“哎呀弟妹,不是我故意失约,而是这趟跑了远路,委实刚回来……”

汪郎君向梅氏致歉,然后讲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去年从宋家台回去之后,汪郎君在自己县里卖草帽的时候,遇到一人。

这人对草帽非常感兴趣。

“呢个草帽,我都要了!”

汪郎君本身也是个健谈的人,就跟对方攀谈起来,得知对方是从南边沿海地区来的客商。

“敢问兄台,你们那边气候怎样?都有些什么物产?”汪郎君道。

“我们那边现在天气还很热!”对方道,“物产嘛,海里的都算!像珍珠啊、晒干之后的海鱼啊、大虾啊、瑶柱啊、甘蔗啊、蜜橘啊、荔枝啊等等,都是你们这方没有的!”

听得汪郎君非常心动。

他详细问了这人的行程,得知这人过几天就要回去,便匆匆修书一封,问李郎君要不要往南边跑一趟。

凑巧李郎君受人之托,要帮人寻一些海里的东西,便欣然应允。

两人便结伴,先跟着那位南方客商回去他的家乡,卖了一些货,又收了一些货。

然后又沿着海岸走下来。

他们九月下旬头上出发,今年五月上旬尾上才回来,一路见识了与他们这边完全不同的气候和风土人情。

“那,汪伯伯,你们这次……岂不是在外头过的年?”宋明珠好奇地问。

“今年比较特殊,我也是头一次走这么远。”汪郎君解释道,“很多商队,出来一趟不容易,大家都想着走远一点地方,运多一点货物回去。

但要是去远一点的地方,那路程就很难估算,有时候要走个一两年才能回来。”

人在路上,就有许多不得已。

“啊?这样啊!”宋明珠感到很惊奇。

“我们这次去南边,你猜我们遇到了哪里的商队?”汪郎君一脸感慨地道,“人家那走的才叫远呢,你肯定想不出来!”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525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