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都拿出应有的姿态来
高里正算是看明白了,这帮人就是欺软怕硬。
你跟他们好好说话,他们就讨价还价,得寸进尺。
但你要是足够强势,那他们就屁都不敢放。
“你们如果实在不想参与修路,那也行。”高里正站在台阶上,手往后一甩,道,“镇上太小,容不下你们这几尊大佛,你们爱去哪儿就去哪儿吧。”
等路修好了,他就去找人来镇上开布庄、开粮店!
大不了他不收租,直接把屋子送给人家用!
他就不信条件给出去,还没有人来了!
最终,在高里正的强势推动和高员外的鼎力支持下,从镇上到宋家台的路终于开始修动了。
这是整个镇意识层面上自发的一次大统一,更是一次大进步。
回顾整个商讨的过程,高里正第一次感受到了权力集中的快乐。
但这还不够。
他必须要有更多支持他的力量,才能变得更强大,说出去的话才能更让人不容置疑。
而他想要获得更多支持他的力量,就要带领更多人挣到好处。
这是一个循环。
所幸时日方长,一步一步慢慢来,兴许还能比较快地走到别人前头去。
----------
宋家台这边,村里人完全不知道他们以一村之力拔高了整个镇的格局。
他们编草帽的忙着编草帽,照看田里的忙着照看田里,大人小孩都忙得屁股冒烟。
“等家里挣钱了,就给你买大肉包子吃!”爹娘们都这么跟孩子说。
“等家里挣钱了,你就去扯几尺布,做身新衣裳穿!”男人们都这么跟自己婆娘说。
“等家里挣钱了,就买好东西来孝敬您们!”儿女们这样跟爹娘说。
村人们各怀期盼,一时间,村里勾心斗角的都少了,显得十分和睦。
斗什么斗?
有这闲功夫,还不如编顶草帽,换三文钱,给自家孩子买一嘴麦芽糖呢!
如今呐,村里人也学村正跟宋明珠,用麦芽糖吊着自家孩子:
主动喂鸡,给一颗麦芽糖。
主动烧饭,给一颗麦芽糖。
主动洗衣裳,给一颗麦芽糖。
主动干啥干啥,给一颗麦芽糖。
这样一天攒下来,也不少了呢!
对孩子们而言,反正平常不给糖也要干活。如今给糖,可不更开心?
孩子们省心,大人就更能挤出更多时间跟精力来干活。
之前那几个喜欢闹事的,如今都服帖了,老老实实跟着村里的步伐。
嘴也变乖了,见到村正就说好话,生怕村正嫌弃他们,不带他们一起挣钱。
至于宋长河那边,竹子到了之后,他就把四个半徒喊到一起,搬出他藏起来的三台脚踏车,从头开始教他们如何做饭盒跟竹偶人。
可把几个爹震惊坏了。
“哎呀长河,你还藏了这么好的东西呀!”二狗子爹惊讶道。
“叫师父!”二毛爹一巴掌拍在二狗子爹肩膀上。
太熟了就是这点不好,老忘记叫师父。
“哎呀师父,您还藏了这么好的东西呀!”二狗子爹从善如流地改口。
其他两个爹就咧着嘴笑。
宋长河也不在称呼上较真,就耐烦地教他们怎么用切车切竹筒、怎么用磨车打磨、怎么用钻车钻孔,看得几个爹十分稀奇。
每个人都上来试了一遍。
“哎呀长河,这切车也太好用了吧!”
“哎呀长河,这磨车打磨起来也太方便了!”
“哎呀长河,这钻车一下去就是一个孔啊!”
“哎呀长河……”
到最后,每个人都心服口服的。
“哎呀,师父!”
他们这个师父没拜错啊,总是能想出别人想不出的东西!
只要他们能够一直跟着宋长河,总有一天,他们也能变得这么厉害吧?
宋长河家喧闹不断,引来了两个人。
正是工部下来的那两名工匠。
这俩人大抵是宋家台现在最闲的了。
他们只用了两天功夫就把自来水摸了个透彻。
除了那个改良后的龙骨水车让他们感到新奇之外,其他的都平平无奇。
两人按照工部的工作惯例,把龙骨水车拆开,把里面的构造详细画下来。又把水道各处的衔接方式也画下来。
然后就想走了。
但唐知县派人送他们来的时候说了,“届时会派人来接二位”。
当时唐知县给了他们半个月的米粮,如今才过了几天,他们也不好意思让人去催,只能耐心的在村子里等待。
他们刚来的两天,村正跟宋师傅对他们还是很热情的,嘘寒又问暖。
那时候他们不想跟村里人过多接触,也不想自己的手艺被人学了去,所以就端着。
可谁知道,两天之后,村正跟宋师傅都不热情了。
一打听,原来是宋师傅的老娘六十大寿,村里请了戏班子,准备唱大戏。
大家都准备去看戏呢!
“啧,乡野之民!”两人对此嗤之以鼻。
可谁知道,这戏台都搭好了,却突然说不唱了。
一问:“为什么不唱了?”
“忙着呢!哪有空听戏呀!”
再问:“忙什么呢?”
村民们就支支吾吾不说话了。
之前路过村民家门口,都大大方方地喊他们进去看自来水。
现在路过村民家门口,就跟防贼一样,“啪”的把门关紧了。
两人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村里晃悠,结果被人声吸引过来。一看,正是被朝廷嘉奖的宋师傅家。
“宋师傅,你们在做什么?”年长的工匠站在大门口问。
几个爹闻声抬起头看了眼门口,下意识地用身子挡住三台车。
“抱歉,是我们打扰了!”年长的工匠很有眼色地致歉。
宋长河开口:“我们在做饭盒,二位师傅但请进来无妨。”
这就是不打算再遮了。
两名工匠便走进来。
“我们来之前,就听人说,宋师傅做的饭盒跟竹偶人在澧阳县十分风行。”年长的工匠顺口道。
他们在县里跟唐知县借来观摩过,无非就是切割、打磨、杀青之类的,雕刻也是极简单的手法。
不难,就是心思全落在一个“巧”字上。
他们只要看一眼就做得出来,根本不用遮。
抱着这样的念头,两人很随意地扫了一眼天井,就发现情况跟他们想的不太一样。
年长的工匠指着那三台车,讶异地道:“你们这是……”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524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