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论一个木匠的自我修养
第二天,宋长河抽空去了后山,检查了谢师傅他们修的新土屋。
发现可以住人了,便帮着王郎君他们搬了家。
旧棚屋因为之前修过几次,现在还好好的,也就没拆,留着当柴房什么的,可以放点杂物。
宋明珠巡视了一圈,感觉很满意。
“爹,等你有空了,再给我师父他们砌个土灶吧!”
“行!”宋长河一口答应。
----------
半月之期眨眼就到,村里人紧赶慢赶,不仅赶完了一千顶草帽,还多出了一些。
村正一家子把关把得严,宋长河看了,一顶滥竽充数的都没有。
至于宋长河自己这边,虽然梁师傅因为帮宋明珠做娃娃耽误了些时候,但这两人原本就不在计划里。
而且,因为多了两个一看就能上手的熟练工,整体进度反而还往前赶了一丝丝。
两边对这个进度都很满意。
汪郎君跟李郎君如约来收货,还给宋长河他们带来个新消息。
“哎呀长河,你们村子外面,也在修路呐!”
“修路?哪个村在修?”村正问。
他们最近都关在村子里忙活,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事。
“从镇上到你们宋家台,一路都在修!”
村正想一想自来水,大致就明白了。
肯定是高里正那老狐狸,见他们宋家台的路好,得了知县大人的夸奖,怕他们独占鳌头,所以联合其他几个村一块儿修路!
肯定是这样!
宋长河倒没有多气愤。
“如果他们能把路修好,那也是好事啊!”他道,“起码从我们村到镇上,这一路就通畅多了!”
再也不用跟以前一样,一碰上下雨就抓瞎,不是踩到坑里就是滑到沟里,再不然就滚到田里。
摔一身泥还是小事。
摔断胳膊腿儿,那才叫麻烦呢!
村正一想,也是这个道理,方便的都是自己。
就是有点不痛快。
好像家被人偷了的感觉。
唉,修就修吧!
这么多村子呢,他还能怎样?
“五嗲嗲,别担心!”宋明珠安慰村正,“只要我们跑得够快,他们就追不上!”
几个大人一听,都觉得是这么回事儿。
“哎呀明珠,难怪你们村越过越好,原来是这样啊!”汪郎君恍然大悟。
村正被逗笑了。
“明珠啊,你说得对!我们跑快点,让他们追不到就是了!”
他们愿意追,不正好说明他们宋家台做的好吗?
如此,村正心里的不愉快便退去了。
“对了,二壮的婆婆,吃了海带脖子好些没?”汪郎君又问。
“好多了!”二壮爹出来回话,长鞠一躬,“多谢汪郎君义举!”
也就是他们最近太忙,还来不及帮汪郎君宣扬海带的事。
“这事也不急这么一天两天。”汪郎君又拿出一小扎海带,递给二壮爹,“这次我又带了一点给你们,慢慢吃,不要慌。”
二壮爹十分感谢。
由于整个宋家台都很忙,这次汪郎君他们也没有留下来吃饭,清点了货物就要回去。
“汪伯伯,您下次来,能不能带点外头的调料?”宋明珠追上去,对汪郎君道。
汪郎君就看看李郎君道:“外头有的调料,你李伯伯家都有,回头让他给你包一包就是了!”
话都这么说了,李郎君还能怎样?
“你想要些什么调料呀?”李郎君问。
他跟汪郎君两个,一个性格内敛,一个性格外放。
一个不熟的人送的吃食,碰都不碰。一个为口吃的,老脸都可以不要。
性情截然相反。
两人能做这么多年的朋友,也是挺奇怪的。
“李伯伯,我们家的情形,您应该也知道。”宋明珠也没故意客气,大大方方地道,“除了油跟盐,其他外头有的,都麻烦您给带一点。”
“行。”李郎君便应了。
“谢谢李伯伯!”宋明珠笑眯眯地道,“等你们下次来,有惊喜哟!”
“啊?什么惊喜?”汪郎君登时就不想走了。
他这人啊,就爱看热闹。
有热闹不给看,那真是太难受了。
“走啦!”李郎君把人拽走了,“你再不认真点,我就要把货卖到你们江陵县去了!”
“你来呀!你来呀!”汪郎君顽皮地道,“赶紧在我们江陵开家饭馆,我好带人去吃……”
村正目送他们走远,才跟宋长河道:“长河啊,你说,要是外面的路真的能修起来,像汪郎君跟李郎君这样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吧?”
“肯定会的!”宋长河牵着女儿,应道。
两人也没有多说闲话,又各自回去赶各自的货了。
梁师傅这边,最近取得了两个重大进展。
第一个,他跟宋长河协作,改造出了新的切车,一次可以切三根细竹管。
要不是手头上材料不够,再加一些构件,一次性切五根细竹管都行!
而且,两人还将固定竹子的构件做成可以活动的,粗细竹子都可以切。
只是台面宽度有限,切粗跟切细,数量有所不同而已。
叫五个徒弟大开眼界。
“哎呀师父,你们太厉害了!”五个徒弟都佩服极了。
这下子,不管是做饭盒还是做竹偶人,进度都飞快。
宋明珠也很乐于看到这个局面。
在直接送鱼给人吃,和教会别人打鱼的技术之间,显然她更乐意看到后者。
这才是她所追求的啊!
然后,梁师傅的第二个进展:宋明珠要的人偶,他做好了。
套了五个!
当然了,第五个因为太小了,只做了实心的。
要不是一开始削第一个人偶的时候没有料到这事,人偶的大小没有预好,他还可以再套一个!
但老实说,五个人偶,没有一个看得出像个人的……
梁师傅对此感到非常担忧。
宋明珠拿到人偶,先把玩了会儿。
梁师傅做事周到,人偶肚子上的接缝处,也处理成了饭盒那样的插拔式接口。
……其实他本来想追求技艺,做肩榫、走马销式的接口。但试过之后发现,都不如宋长河这样一插一拔来得方便。
最后,梁师傅只能认了:“你这也算是抄手榫的一种变化了……”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523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