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一家欢喜一家忧
宋明珠这孩子,有个优良品质,就是有好东西愿意跟人分享。
“娘,这只烧鸡,分给大家吃了吧!”
她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么说了,梅氏还能怎么办?
“好啊!”梅氏应道,把烧鸡拿出来分。
“不用不用!”梁师傅连忙道,“明珠自己吃就好了!”
他就是那么一说,逗弄宋长河呢!
哪能真去抢一个小女孩的烧鸡吃?
村正也摆手说不要。
“明珠还小,拿回去给她吃!”
他是一辈子没吃过烧鸡,但也不至于老着脸馋一个小孩子的烧鸡。
“吃嘛吃嘛!”宋明珠表现得很大方,“好东西大家一起吃,更香!”
在宋明珠的坚持下,知县夫人赠的烧鸡,到底是被分来吃了。
当然了,两个鸡腿没人好意思要,都给了宋明珠。
宋明珠把一个鸡腿放回去油纸包里,跟她娘道:“这个带回去给婆婆!”
然后拿起另一个鸡腿,先递给她娘。
“娘,你尝尝!”
“我不要,你吃!”梅氏别过头。
“娘,你咬一口嘛!”宋明珠把鸡腿直往她娘脸上怼。
梅氏怕弄脏衣裳,只能道:“好好好,我咬一口!”
等梅氏咬完,宋明珠又喊她爹:“爹,你也咬一口呗!”
“我不要!”宋长河乐呵呵地道,“你们娘俩吃!”
他一个大男人,哪好意思跟自己的婆娘孩子抢鸡腿?
再说了,一个鸡腿能有几口?
女儿有这份心,他心里就很慰贴了。
这一幕落在其他人眼里,都觉得宋明珠这孩子良心可鉴,仁义可嘉。
于是,宋明珠靠着一只烧鸡,在梁师傅师徒跟县里的农事官那里刷了一波好感。惹得农事官还没到宋家台,就先对他们一家子有了好感。
关键是,这只烧鸡还是别人送的。
吃完烧鸡跟包子,几人都觉得口渴,便拿出水壶喝水。
喝水的时候几人互相看了一眼,没憋住,大笑起来。
“哎呀,你们都有啊?”
“是啊!”
“哈哈哈——”
----------
县衙这边,送走宋家台诸人,唐知县给县丞和主薄一人分了两条稻花鱼跟一把菜。
剩下的让人拿去了厨下。
夜饭时就端上了桌。
厨娘也不知道稻花鱼好不好吃,就用了清蒸跟红烧两种方法,做了两道菜出来。
唐知县口味淡,先挑了一筷子吃清蒸鱼。
闻是闻不出什么的,但吃到口里……
“这鲤鱼……没有土腥味儿!”唐知县惊喜地道,“好像真的有股稻花的香气!元娘你尝尝!”
“真的吗?”陈娘子提起筷子,也夹了一块块清蒸鱼。
谁知道刚送到嘴里,一股恶心劲儿就涌了上来。
陈娘子连忙丢下筷子捂住嘴,喊人拿痰盂。
“娘,你怎么了?”唐玉珠赶忙问。
陈娘子忍着恶心摆摆手,让英红看住女儿,自己快步走到外头,捧着痰盂呕。
但什么都没吐出来。
就干呕。
“元娘,你怎么了?”唐知县追出来看情况。
陈婆子一边给陈娘子抚背,一边小声道:“娘子上个月小日子没来……”
“啊?”唐知县先是呆了一下,然后大喜,喊道,“小五,快去请大夫!”
陈娘子呕完,感觉好了一点。
唐知县扶她回来,刚到桌边,看到鱼又犯恶心了。
“把鱼撤下去!”唐知县赶紧吩咐左右。
陈娘子干呕了两回,感觉胃袋都快吐出来了,委实难受得很。
陈婆子让人拿了个枕头,给陈娘子垫在背后,让她斜着靠一靠。
唐玉珠担心她娘,两眼含着泪贴过来:“娘……”
“娘没事!”陈娘子赶忙安抚女儿,“别哭,啊!”
她本来也没这么娇弱,实在是那股恶心劲儿来的得太猛了,打得她措手不及。
“要不,娘子含颗蜜枣在嘴巴里?”陈婆子道,“缓一缓?”
陈娘子摆手,捂着胸口道:“我这肚子里空空的,感觉一口气上不来,吃不下甜的。奶娘你帮我找点咸口的来。”
英红听了,就道:“梅娘子送了两坛酱菜,要不拿点来给娘子尝尝?”
陈娘子便点了下头。
下人们飞快地去拿了。
梅氏送的两坛酱菜,一坛是酱萝卜,一坛是泡黄瓜、苦瓜跟豆角。
下人飞快地夹了两碟子端过来,陈娘子看了看,拣了根酱萝卜放到嘴里。
那股咸味儿很快就压住了恶心。
刚好,大夫也来了。
唐知县屏退下人,只留了陈婆子等几个心腹在边上。
大夫上前替陈娘子拿了脉,退后两步对唐知县道:“夫人脉象圆滑,往来流利,这是喜脉啊!恭喜知县大人!贺喜夫人!”
尽管已经有了揣测,但唐知县还是喜出望外。
“真的?”
“知县大人请放心,老夫看过很多喜脉。”大夫回答道,“虽然夫人的脉象很浅,但定是喜脉无疑了!”
“哎呀……”把唐知县喜得愣愣的。
他们夫妻成亲多年,但自从女儿降生之后,这么多年来就一直没能再怀上。
如今天降惊喜,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还是陈婆子挂事,问大夫:“可有什么忌口的吗?”
“夫人体健,只要是能吃下的,倒也不必刻意忌口。”大夫道,“若是有什么不适,再唤老夫来就是了。”
“多谢大夫!”唐知县回过神,让小五把大夫送回去。
老大夫不仅得了诊金,还得了赏钱,十分高兴。
陈娘子吃了酱萝卜,感觉好多了,又试了一根泡豆角。
这豆角是咸甜口,脆脆的,带一点微微的酸,十分适口。
陈娘子就着这碟子泡菜,吃了一碗饭。
至于那两盘稻花鱼,唐知县就吃了一口,最后赏了陈婆子英红小五他们吃。
晚上,唐知县陪着妻子说了会儿话,等妻子睡下之后,唐知县起来书房,开始给亲人们写信。
写给他爹娘的语气是——
“爹啊、娘啊,您儿媳妇终于又有喜了!”
写给岳父岳母的语气是——
“老泰山老泰水在上,元娘有喜了!”
写给皇帝的是——
“夏收在即,宋家台村正及巧工宋几人,特意送头茬稻花鱼来给臣。
厨下做了清蒸、红烧二法。
臣尝清蒸稻花鲤鱼,入口毫无土腥味。鱼肉鲜嫩,洁白如羊脂。微微一嚼,稻花香气萦绕口中……”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522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