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种子发芽了
第二种呢,是先准备好一种叫半斗的木制斗状容器,一种木制、梯状的刷子,一张草席。
实际操作的时候,先把木刷子放在半斗里,然后用草席把半斗围起来,防止谷粒飞出去。
然后,抓起一把稻穗,举过肩头,用力摔在半斗里的木刷上。
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谷粒全部掉进半斗里。
因为这个动作很像把稻穗“搭”到肩膀上去,所以也叫搭谷子。
不论选择哪种方式,都是个非常耗费力气的活儿。
还得有技巧。
既要把谷粒打下来,又要保护好自己。
不然稍微不慎,头上、脸上、脖子肩膀上、背上,就有可能被稻穗搭出血印子。
又疼又痒,抓不得也挠不得,难受极了。
或者被梿枷打一下,那真是骨头都要断了。
因此,打谷这活儿,是整个收谷过程里最狠的部分。
等到搭谷子的人搭不动了,又或者半斗里存得多了,就把木刷子拿出来,把已经打下来的谷粒撮出去或者舀出去。
一个人累了,就换另一个人上。
所以家里就要人多,尤其是壮劳力多,才种得动田。
像宋长河这样家里没有兄弟的,之前就是夫妻俩轮流干。
所以那时候梅氏累到了,差点没把宋明珠生下来。
有时候实在搞不动了,还要喊号子。
“嗨!”
“嚯!”
“嗨!”
汗水和着血,没有一滴是白流的。
宋明珠如今是整个宋家台这个年纪里最闲的小孩。
她溜达在田埂上,身边跟着大乖,一人一狗像风一样跑过田野。
十分快活。
小花跟在后面,跑两步,抓一下摇摆的稻穗,玩玩停停。
田里忙碌的人抬起头看上一眼,心里就想啊,什么时候也能让自己家的娃儿,也像宋明珠一样?
他们或许不知道“自由”这个词儿,但他们理解“松快”的含义。
只要他们勤劳肯干,这一天,也许就不会远。
-----------
与此同时,镇上,高小胖跟他祖父一起下去自家的田里,看佃户们收割稻谷。
“小少爷,这是今年的新稻!”
去年高小胖亲自耕过的那块田里,佃户递给高小胖一根稻穗。
“您闻闻,很香的!”
他的脸上依然困苦。
但比起去年,他脸上的笑容多了几分真心。
“是吗?”高小胖接过稻穗闻了闻,惊喜地道,“哎呀,真的是香的!”
然后又把稻穗递给他祖父。
“祖父,您闻闻,好香啊!”
高员外接过稻穗闻了闻,满意地道:“确实很香!”
佃户也不说话,就望着高员外“嘿嘿”地笑。
开春的时候,员外爷答应给他们减一成田租。又说只要收成好,就再奖励他们一成。
这样一来,他们便多了两成的粮食。
为了这两成粮食,他们上半年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只希望高员外能够说话算话。
高员外哪里会不知道他们所想?
“你们放心,我高某人说话算话!”高员外就道,“等夏税收过之后,各家各户就按照我们之前说好的,该怎么分,就怎么分。”
“老爷英明!”听到这话的佃户们齐齐弯腰。
----------
县里,一辆青棚马车悄悄驶出城门,“哒哒”地走向远处的田野。
宽广的田野里,农人们正在收割稻谷。
“宋家台的田,也是这样的吗?”唐玉珠坐在马车里,撩起车帘一角,问。
她爹巡视夏收去了,好多天不在家。
她娘如今有了身子,陈婆子看得紧,不让她娘到处跑。
但她却是在县衙里闷坏了。
便求了她娘,准许她出来看看。
“娘,我还没见过收割的景象呢!”唐玉珠道,“明珠说他们村里的田,挂穗的样子可好看了!我也想看看!”
陈娘子想了想,答应了。
“那你多带几个人出去。”
于是,她便带了英红小五,并另外一名孔武有力的婆子,驾车出来。
“宋家台的田,没有这么宽广,东一块西一块的,有的能连成片,有的不能。”赶车的小五回答,“不过也挺好看的!”
唐玉珠想了想,对英红道:“我想下去走走。”
英红便抱她下来。
唐玉珠走下官道,来到田边,伸手摸了一把弯腰的稻穗。
“这就是稻子吗?有点扎手!”她如是评价道,“但是感觉很沉。”
清风送来一股青青的味道,有点野,还有点热烈。
跟养在庭院里的花花草草完全不同。
“沉就说明谷粒饱满,长得好!”英红解释道,“麦子也是一样的!”
“要是明珠的话,她看到这样的景象,会怎么做呢?”唐玉珠好奇地问。
“她呀……”英红想了想,眼睛望向远处,笑着道,“应该会一边说好看,一边沿着田埂疯跑吧!”
唐玉珠望着笔直的田埂,做了一个有违大家闺秀行为规范的决定。
——她提起裙角,迎着风和稻香,毫无征兆地跑了出去。
----------
宋家台闲人宋明珠,根本不知道她撒下的种子也在人心里发了芽。
她呼啦啦地跑过田野,来到书吏身边。
“伯伯!这么热火朝天的景象,您不画下来吗?多有意义呀!”
“……”书吏道,“这有什么好画的!哪里收稻谷不都这样吗?”
“区别大着呢!”宋明珠掰扯道,“首先,今年对我们宋家台来说,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一年!意义十分重大!”
书吏想了想,点头:“那是没错!”
“然后,这是我们宋家台载入史册的第一年的第一次收稻谷!意义格外重大!”
书吏:“……”
等等!这话有点绕,让他想想!
“第三呢,我听说,伯伯您之前给镇上画的自来水图,知县大人呈给了陛下。
陛下很喜欢呢!”
书吏的胡子就翘起来了。
他这人呢,做事有点死板,上面交代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做人也不会经营。
说好听点叫有原则,说不好听的叫不通人情世故。
老实说,去年他来跟进镇上的自来水工程,其实是被发配下来的。
结果没想到,因为他的“忠实记录”,反倒得了唐知县的青眼,把他的画呈去了陛下眼前。
那可是陛下呀!
够吹好久了!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521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