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一年一度的大事
最终,书吏为了一套竹笔,一时心动答应了宋明珠的要求,然后就收获了无数震惊体。
首先,例如下面这样的——
“震惊!一株稻穗,要经过多长时间的生长,才能成为一株稻穗?”
底下配上一幅九宫格图画,简单地讲述了稻子从育种开始,到长成稻穗的过程。
并配副标题:“一株稻穗的成人礼!”
旁边还画上一个老农,手里捧着一株饱满的稻穗给人看。
当然了,这老农取材于谁,一目了然。
又例如这样的——
“十分震惊!一捧稻子,原来要经过这么多事情,才能成为米饭端到你手上!”
底下配上一幅九宫格图画,简单地描绘了稻穗脱粒、稻谷脱壳、筛谷、农妇生火煮饭的过程。
并配副标题:“看我七十二变!”
锅边还守着一个扎着揪揪包的小女娃娃,捧着碗等饭吃。
当然了,这小女娃娃取材于谁,就不说了。
再例如这样的——
“万分震惊!一条鱼,要在水里游多久,才能游到你面前?”
底下配上一幅九宫格图画,简单地描绘了宋家台的稻花鱼,是怎么从一条普通的小鱼苗开始,慢慢长成一条稻花鱼的。
并配副标题:“一条鱼的逆袭之路!”
然后,书吏细细描述了他食用稻花鱼的感受。
“鱼肉色白如玉,入口鲜香嫩滑,稻花的香气浅浅萦绕,令人唇齿留香……”
旁观的宋明珠:“……”
给她馋饿了!
得,待会儿就回去找她娘,晚上烧稻花鱼吃!
于是,村里人就看到这一大一小跟两只猴子似的,在村里蹿来蹿去,拿着纸笔写写画画,笑得一脸高深莫测。
这事儿要是搁在别的时候,肯定会有人来问。
但现在村里人忙得要命,谁都没空搭理这俩猴子。
宋长河没有下田。他刚接了个新活儿,在赶做秧船。
本来呢,这事大家都忘了。
是村正跑过来问:“长河,之前那个秧船,我家想要,你能抽空给我打两条吗?”
前阵子在县里,唐知县只提了脚踏犁,没提秧船的事。
便猜陛下可能是觉得秧船个头小,做法简单,想让宋长河自己来谋利。
与其等到以后费劲去跟别人说,不如他们村自己先搞,把风带起来。
至于效果好不好,一目了然。
二狗子爹、二毛爹、二壮爹知道了,也过来嚷嚷。
“师父,我们几家也要!”
另外有几家听到了,也跑来问。
“我家也要一条”!
“我家也是!”
对农人来说,田里的事儿比天还大。
就算天塌下来,只要还没盖到他们身上,田就得照常种。
基于这个考虑,宋长河答应下来。
“你们是想自己出木料呢,还是木料也从我这儿出?”宋长河问。
他们自己出木料,那就只算工钱。
他们自己要用宋长河的木料,那就得另外算。
因为秧船用的木料不多,几家凑在一起商量,决定都自己拼拼凑凑出木料算了。
便来跟宋长河商量了个两边都能接受的工钱。
宋长河便停了套娃的活儿,先做秧船。
这忙得哟,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才好。
梁师傅师徒俩也抽空来帮忙。
就是那个表情,有点受伤的样子。
“宋师傅,你呀你!”
“这回真没有了!”宋长河摊手。
两人友谊的小船摇摇晃晃,岌岌可危。
宋长河请了梁师傅两顿稻花鱼,梁师傅的脸色总算才好看了一点。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第三顿稻花鱼还没吃上呢,考验就来了。
“长河,你这么聪明,能不能……发明出个什么东西,让打谷子变得轻松一点?”
村里人趁着中午回家吃饭的空隙,来找宋长河。
他们见到宋长河搞这搞那,如今也养出了一点点意识,凡事都动动脑子。
“哎?打谷子的东西?”宋长河就道,“那得让我想想!”
“没事,你想吧!”村里人道,“秋收的时候能赶上,就行了!”
宋明珠在旁边听到了,十分欢欣。
哎哟,这题她会呀!
上辈子他们村里打谷子,用的一种老式打谷机,木头做的,用脚踩。
前面的人割谷,后面的人就在脱谷,无缝衔接,十分便利。
正好符合现在村里人的需求!
就是跟她爹说起来有点麻烦……
好在这事也不急,等农忙过了再说吧。
就是梁师傅有点急,有事没事总是要看看。
搞得宋长河哭笑不得。
“梁师傅,我这也还没有头绪呢!”
“那等你有头绪了,喊我一起!”梁师傅道。
就在这样的忙碌里,宋长河家一年一度的大事又来了。
宋明珠的生辰到了!
一大早她就爬起来,跟她娘说:“娘,我要吃包子!”
“包子?”梅氏皱眉,“包子要发面,娘不会啊!娘只会烙饼!烙饼行不行?加鸡蛋?”
“不要!”宋明珠坚定地摇头,“我要吃包子!猪油渣炒韭菜馅儿!还要梅姑豆腐馅儿!”
她娘昨天才炼了猪油,猪油渣还没开始吃。
梅氏:“……”
感情她说不会,这猴子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啊!
“娘,我知道怎么发面!”宋明珠就道,“二两灰面加一两多凉开水,然后兑两勺米酒,搅和搅和化成浆,锅盖盖上,放置两个时辰,让它发酵……”
梅氏忙喊:“哎你慢点讲!”
“就是,二两灰面加……”宋明珠又讲了一遍,“这个是面浆的做法,待会儿和面就用这个!”
“和面不加水?”梅氏皱着眉问。
也不独她不会和面。他们村就是老婶儿这么灵光能干的人,也不会和面。
大家都只会烙饼。
肖家村倒是有个卖米糕的,会发米糕。发出来的米糕就跟白胖娃娃一样,一个一个,特别好看。
一文钱两个,两文钱五个。
宋明珠特别爱吃。
每次只要宋长河去肖家村或者路过,都要买个两文钱的回来。
咬一口,清甜中带点微微的酸,米香中带着点酒糟的气味儿。
现在一想,恐怕也是这样用米酒发出来。
“那个面浆做出来就已经很稀了。”宋明珠解释道,“面浆不能做得太干,太干了后面发不起来灰面。”
“你在哪里知道发面的?”梅氏奇道,“还记得这么清楚?”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521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