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初步达成
高里正一看汪郎君跟李郎君的神色,就知道刚说的那点面子功夫打不动这两人。
有道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高里正不掏点真材实料的好处出来,汪郎君跟李郎君确实也不乐意背这里面的风险。
“二位也知道,如今宋家台的风头,那是越来越旺。二位要是想跟宋家台长期合作,必然绕不过我们镇上。
既然这样,那二位何不在我们镇上开两间铺子呢?”
高里正继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一来可以兼顾宋家台,二来可以我们镇上本身也有客流,三来还可以吸引其他村子的人。
一箭三雕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汪郎君跟李郎君互相看看,两人都觉得这事有点诱惑力,但并不大。
毕竟其他村子隔得远,那些人也不会天天来。
平常就是镇上这些人。
……说真的,这些人加起来,可能都没有县里大街上一天的人多。
高里正看出两人的迟疑,继续说服两人。
“二位郎君可能觉得县里的人多!县里确实人多,可是县里的铺子也多哇!
不说别的,就说米店布店,一条西街上就有好几家呢!”
同质化竞争太严重,彼此之间打压、下套、勾心斗角,委实很常见。
汪郎君跟李郎君不知道遇到过多少。
而两人之所以能结为朋友,也是因为这种事。
这事是这样。
有一年,李郎君替他们县一位致仕的老大人收米,找了本地的一位粮商,那人在米粮方面颇有门道。
因为是赈灾用,说好了要陈米。
……陈米虽然口感差些,但是价廉,同样的价钱能收更多米,能让更多人填饱肚子。
结果到交货的时候,对方出尔反尔,说陈米已经被朝廷强行收走了,只有新米。
而当年新米价贵,李郎君要买到同样数量的米,就得多出两倍的价钱。
把李郎君气坏了。
可是李郎君已经答应了那位老大人,别处又收不到陈米。
没办法,李郎君只能吃下这个闷亏,准备自己掏钱平了这件事。
就在这时,有人向李郎君介绍了汪郎君。
“我倒是存了些陈米,如果你不嫌旅途远的话,倒是可以卖给你。”汪郎君知道事情后道。
“不知价钱方面……”李郎君小心地问。
“兄台既然是做善事,那我也不给你来虚的!”汪郎君给报了一个几乎是成本价的价钱。
“兄台有多少?我都要了!”李郎君当场拍板,“我亲自带人去拉!”
而那位反水的粮商,原本吃定了李郎君会吃这个亏,所以事先囤了很多新米。
却没想到汪郎君横空出世,解了李郎君的急,狠狠将了那位粮商一局。
后来,那位老大人知道了这件事,亲自向知县大人举荐李郎君,为李郎君搏了一个“义商”的称号。
至于那个粮商,也不知道老大人做了什么,反正他囤的新米再也没有卖出去过。
以至于后来都变成了陈米。
再后来,这人的米店开不下去了,只能将陈米贱卖给李郎君,然后打包了家当灰溜溜地去别处了。
而李郎君跟汪郎君也因此成了挚友。
所以高里正一说县里的事,两人都感同身受。
“我们镇上人是不如县里多,可是我们镇上的铺子也不多哇!
二位郎君只要价钱公道,童叟无欺,分走一半客人那不是轻轻松松?”
到底轻不轻松不知道,反正听高里正说是挺轻松的。
“那镇上原来那些铺子……”汪郎君有点疑惑高里正为什么这么笃定,就问,“会不会怪我们抢了他们的生意?”
去外地开铺子,最怕遇到两件事:第一,是遭到官吏们的盘剥。
但高里正的态度,已经从侧面反应出了乡役们的态度。
所以汪郎君跟李郎君倒不是很担心盘剥的事。
这第二,就是遭到同行的恶意排挤。
倒不是说汪郎君跟李郎君联合起来斗不过镇上那几家铺子,而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为点小钱小利,麻烦。
“这镇上,还轮不到他们做主!”高里正冷笑两声,道。
这语气包含了太多东西,汪郎君跟李郎君一琢磨,便猜测,应该是那些人干了什么事,惹恼了高里正。
高里正便找来他们,想让两方打擂台。
“只要二位郎君愿意来,我愿意为二位免去三年的铺租!”高里正终于抛出他最大的鱼饵。
陛下既然能给宋家台免除三年田税,高里正就敢给汪郎君和李郎君免除三年铺租。
……反正屋子空在那儿也是空,还容易坏。
高里正就不信汪郎君跟李郎君得了便宜,还不努力干活儿了!
果然,汪郎君和李郎君听了,眼睛都是一亮。
“高里正此话当真?”汪郎君问。
如果不要铺租,那他们能运作的余地就大很多。
倒也不是不能一试。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高里正受到质疑,情绪有点激动,“今天我之所以把二位请到员外家中来,就是怕二位不信,想让员外做个见证!”
高员外也顺势表态:“二位请放心,虽然我跟里正是族人,但我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偏袒他的。”
当地最大的两位大佬都这么说,汪郎君跟李郎君哪里敢质疑?
“高里正说话,我们自然是放心的!”两人连忙表态。
这边是一对好朋友,那边是一对老兄弟,彼此都是人精。
跟这对好朋友不会完全相信那对老兄弟的话一样,那对老兄弟也不会完全相信这对好朋友的话。
“要是二位还不放心,那不妨……把宋村正请来做见证?”打铁要趁热,高员外提议道。
汪郎君跟李郎君想了想,觉得话说到这个份上,这个铺子已经是非开不可了。
那不如就放手试一试。
反正他们的确也很看好宋家台和高里正他们镇。
“如果能请到宋村正来做见证,那也是极好的。”李郎君微微一点头,道。
这就是答应了的意思。
高里正大喜。
“那我今天就跟你们去宋家台,跟宋村正说这件事!”
这种事要是搁在往日,哪里轮得到宋村正露脸?
时日不同了啊!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519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