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砍竹做饭盒!我带爹爹赚万千金银 > 第233章 皇帝发落

第233章 皇帝发落


大厦将倾之前,老天爷必先使人疯癫。

面对肖村正的胡言乱语,高里正也不恼,就让肖家村村人自己来说,乡手书负责记录。

当然了,这里面的“肖家村村人”主要指谁,大家心里都清楚。

起初,村里人说的都是些欺压,辱骂的小事。

直到一位外姓村人站出来。

“肖村正的亲弟弟侵占我家田地,我告到肖村正处。肖村正嘴上说会给我做主,但当天夜里,我家就被人砸了……”

他去找肖家人理论,肖家人却说是风太大,吹落石头,砸坏了他的房屋。

“里正大人,肖家人侵占我家房屋,我去理论,他们让我尽管告!”又有一名村人站出来道,“说告到京中都不怕!”

他们一群泥腿子,连县里都没去过,就别说什么京中了,连听一耳朵就觉得遥远。

再加上肖家人多势众,他们又害怕肖家人报复,只能忍耐下来。

“里正大人,我也有话说!”又有一人站出来,“我家有个鱼塘,肖家人借口他们老太爷过寿,捞走了我家一半的鱼,一文钱都没有给!”

肖家人在村里横行霸道惯了,说什么秀才见到七品以下官都不用跪。

就算告到镇上跟县里,也奈何不了他们。

再加上秀才可以免除税赋,他们家的田还挂在肖家秀才名下呢,他们还能怎样?

只能吃下这个闷亏呗!

“里正大人,我也有事要说……”

一桩桩事情听下来,农事官跟书吏心里就想:“肖家那位,被前任县令聘去做幕僚的举人老爷,怕是麻烦了……”

那位肖举人是跟着前任县令走了的,怕是过不了多久,就会被送回来了吧?

而梁师傅师徒俩心里也就一个感受:“肖家那位进士老爷,怕是麻烦咯……”

----------

京中,皇帝也收到御史台参唐知县的折子。

说什么唐知县一手遮天,澧阳县治下梦溪镇里正强迫乡民修路,剥削乡民,乡民哀嚎一片之类的。

然后引据论典,一通卖惨再加一通威吓。

“陛下,唐知县他欺下罔上,您要是不严惩,其他人有样学样,我们大夏就完了啊!”

“陛下,乡役仗职欺压乡民,您要是不严惩,乡民们就没有活路了啊!”

原话不是这样的,但这话是皇帝亲自翻译的,意思想必也差不了太多。

底下还附了梦溪镇所辖肖家村村人手书。

皇帝看了那份手书,感觉没个秀才功底都写不出来这么声情并茂。

再一看落款,果然是个秀才呐!

“他们速度倒是挺快的!”皇帝对唐知县他爹唐尚书道。

唐尚书下朝就被皇帝喊过来,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主打一个不主动吭声。

“爱卿自己看吧。”皇帝把折子扔给唐尚书,没好气地道。

唐尚书也没做多想,以为儿子又上了折子,说了什么事惹皇帝不高兴。

唐知县呢,很喜欢给陛下写折子。

有时候在折子里说——

“陛下,我们县的荷花又开了,比起京中,更盛啊!”

搞得皇帝看自己御花园的花,老觉得不如唐知县那儿一个小池塘里的荷花。

有时候又说——

“陛下,您见过稻子开花吗?我们县的稻子开花了!

据臣观察,一株稻子大约能开四十到五十朵左右的稻花,一朵稻花会形成一粒稻谷。”

这个结论,是唐知县结合收割的情况倒推出来的。

“稻花的数目高于这个数,则说明稻子不错,收成会比较多。

低于这个数则说明稻子不行,收成会比较少……”

做为一名皇帝,掌天下之事,怎么能没见过稻子开花呢?

于是,皇帝忙里抽闲,私服出城去了趟郊外,去看稻子开花了没。

又随手指了几株稻子,让人去数有多少朵花。

结果报上来二十几、三十,气得皇帝当场就要撸了县里的农事官。

还是司农寺少卿亲自出来解释,说南北田地有差异,南方若亩产两石,到他们这边就要减半。

重新一算,他们这田已经是高产的了。

……说实在的,天子脚下的田都是精心伺弄的。越往北,气候越差,稻子的产量就越低。

其实收成差异这事儿皇帝早知道,但就是心里堵得慌,导致回宫之后只吃了半碗饭。

又因为户部也管一点农事,皇帝不快活,到底是罚了唐尚书半个月俸禄。

诸如此类的事,每个月都有。

根据御前内侍回忆,每逢唐知县的折子过来,皇帝就很高兴,一本折子要看好几遍。

然后就把唐尚书喊过来,问人家,你儿子给你写家书没?

听到回答没有,皇帝就更高兴了。

“呐,你儿子又写折子上来了!”

意思是朕大方,给你看看。

唐尚书还能怎样?

当然是拿起折子看呐!

一看,哦,不是他儿子又来了折子,是有人告他儿子的状呢!

再一看落款,哦,御史台!

再一读手书,哦,肖家村啊!

他记得翰林院有个肖编修,就是澧阳县肖家村人。

……这位肖编修有本事哇,居然能从御史台递折子!

别质疑唐尚书为什么记挂一个小小的编修。

身为一个老父亲,他儿子下去赴任,他一个老父亲把当地情况打听清楚,有什么过错呢?

再说了,他是户部尚书,吃的不就是这碗饭么?

“这么大的事,也不先跟我说一声。”皇帝有点不高兴。

事先知会他一声多好啊!

他就可以拿到朝堂上,给那帮每天只会问他要钱要人,什么事都干不了的废物瞧瞧,到底是人家多长了一个脑袋呢,还是他们少长了脑袋、胳膊跟腿?

“臣教子无方,愿意领罚。”唐尚书就道。

陛下心烦,他给递个梯子吧。

“你是该领罚,自己儿子的动向都不知道,还要别人来告诉朕。”皇帝道,“就罚你半个月俸禄吧!”

唐尚书:“……”

罚吧,他都习惯了!

然后,皇帝把折子扔给唐尚书,道:“发去提学使司跟澧阳县问问,朕允许他们自辩。”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518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