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砍竹做饭盒!我带爹爹赚万千金银 > 第526章 到唐翰林选择的时候了

第526章 到唐翰林选择的时候了


这天傍晚,宋明珠让几位公子哥把她送到宫门口。

“你们送我到这里就好了!”宋明珠跟他们挥手,“我要等我爹一起回去!”

几位公子哥也跟她挥手,踩着夕阳回家去。

宋长河加完班出来,就看到女儿站在外面。

“你怎的没有先回去?”宋长河问。

“等你呀!”宋明珠道,“爹,我们走回去吧?”

宋长河望着女儿笑笑,应了一声:“好啊!”

父女俩沿着京城的大街慢慢走着,路上卖水果的小摊贩看到她,塞了两个红彤彤的果子过来。

“明珠乡君,这是沙果,酸甜酸甜的,给您尝尝!”

“谢谢您呀!”宋明珠接过来,摸出帕子擦了擦,“咔嚓”咬了一口,表情很惊喜,“哎,粉脆粉脆的!好吃!”

小贩笑得合不拢嘴,脸跟果子一样红。

“小人也没有什么拿得出的手艺,这果树是自家种的,每年就靠着这几颗果树养家呢!”

“家里几个孩子?”宋明珠站在摊子前问。

“两个!”说到孩子,小贩饱经风霜的脸上浮起一抹笑意,“大的是个姑娘,跟乡君差不多大!老二是个儿子,今年五岁!”

“一女一儿,那是个‘好’字啊!”宋明珠向对方道贺,又问,“家里头日子好过吗?”

“小人家中虽然贫穷,但是两个孩子都很听话,妻子也很勤劳,节节俭俭日子还是能过下去的。”小贩就道,“这阵子因为乡君教大家轮滑的缘故,连带着小人摊子上的生意都好了许多!”

几位公子哥先跟宋明珠在沙地那边学,学完了之后就来炸街。

反正傍晚前大街上的人不多,他们也提不起很快的速度,倒也不担心撞到人。

他们一来,围观的人也就跟着来了。

大家伙儿给他们鼓掌、喝彩,喊累了就顺手在旁边的小摊上买个果子,润润喉咙。

所以许多小摊小贩这阵子收摊的时间都变晚了。

甚至还专门有人来卖晚场。

“所以,谢谢乡君您了!”卖果子的小贩真心实意地向宋明珠道谢。

“啊,不必客气!”宋明珠咬着沙果,跟对方道,“这沙果,应该也有时节吧?过了这时节就吃不到了吧?”

小贩点头:“是的!所以得尽快卖完!”

宋明珠边听边点头:“那是得尽快卖完!这样,我教你个法子,你把沙果做成果酱来卖,就可以卖得更久了……”

小贩眼睛都瞪圆了:“乡君,您——”

“啊,你还可以做成果丹皮来卖!”宋明珠笑眯眯地道,“我保证,只要你能做出来,绝对好卖!”

小贩眼眶都湿润了。

“多谢——”他对着宋明珠,一揖到底,“明珠乡君!”

宋明珠详细教了小贩怎么做果酱跟果丹皮,确认小贩记住了,又道:“天色已经很晚了,赶紧回去吧!”

“哎,多谢明珠乡君!”小摊跟宋明珠挥手告别,“明珠乡君,明天见!”

宋明珠也笑眯眯地挥手:“啊,明天见!”

路上其他摊贩看到了,也送一点东西给宋明珠。

“明珠乡君,您看看我家这小吃,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下吗?”对方讨好地问。

这是个卖馄饨的。

宋明珠尝了一颗馄饨,道:“哎你这馄饨皮不错,有韧劲儿!就是你这馅儿啊,缺了点味道!

这样,你把姜葱打烂,泡水,然后分三次加到馅儿里面去……”

摊主频频点头:“嗯嗯!”

馄饨摊这边说完了,宋明珠继续往下走,又被一个饼摊拦住了。

“乡君,您尝尝我家的饼,看看香不香?”

“好啊!”宋明珠接过来,咬了一口,伸出大拇指,“哎你这饼皮很扎实啊!

这样,你把饼子两面再烤焦一点,然后把中间切开,客人来的时候再现场把卤肉剁碎,里面加点葱花、黄瓜丝拌一拌,做成肉夹馍……”

摊主感激不尽,说明天就改,让宋明珠明天再来尝尝。

“乡君,我家是打豆腐的……”一个挑着胆子的小贩小心翼翼地凑过来,觑着宋明珠的脸色,道,“我听说乡君你们村的豆腐,有黑豆腐、米豆腐,乡君能不能也教我一点点?”

“你既然问到了黑豆腐跟米豆腐这两样,那就教你这两样吧!”宋明珠就道,“先说黑豆腐……”

就这样,宋明珠一路走一路说,散了很多方法出去。

她对工部跟御膳房那边要求四成的利,却对这些平凡百姓分文不取。

所有受到她指点的百姓,都对她感激不尽。

“多谢明珠乡君!”

“明珠乡君,多谢您啦!”

“多谢——”

他们知道明珠乡君爱护他们,所以他们耍了点小心眼儿。

宋明珠也知道他们耍了点儿小心眼,她也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从前的她也是这样平凡的小百姓,生于微末,一生交替无人在意。

但她既然能够泽被宋家台跟澧阳县的百姓,为什么不能泽被京城的百姓呢?

他们或者真心或者有意都可以,总之他们都是她播下的种子。

他们把宋明珠送到唐府大门口,用最笨拙、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宋明珠的敬意。

“大家都要加油啊,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宋明珠站在唐府门口,跟这些普通百姓们挥手,“好啦,大家都回去吧,别让家里人等久了!”

百姓们陆陆续续散去,怀揣着希望踩着夜色各回各家。

唐尚书站在阶前看了半晌,什么都没说。只是等吃完晚饭之后把大儿喊过去,道:“明珠想回去了。你呢,你打算怎么办?”

宋明珠出身于民间,她的根也在民间,她早晚都要回去。

但是他的儿子,你找到自己的根没有?

“父亲容我想想。”唐大公子、前唐知县、现在的唐翰林道。

宋明珠来京城的所作所为他都看在眼里,陛下之所以把他放到翰林院,也是在让他自己权衡。

是留在京中,从翰林院开始打磨,一步一步往上,走一条最为保险、稳妥的路?

还是回到民间,和百姓、和大夏一起成长,走一条波折但是可能波澜壮阔的路呢?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489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