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要搞第三代计算机
轧钢厂机械加工车间,一片繁忙景象。
工人们围在几台造型新颖的机床前,专注地操作着。
这些机床与传统手动设备截然不同——操作台上有一个简易的控制面板,旁边是一个读取纸带的装置。
"注意控制参数,按照程序设定的数值来!"车间主任李强站在一旁指导着工人们,
"这样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能提高三倍!"
一位老工人惊叹地看着机床自动完成一系列复杂操作,啧啧称奇:
"真是神了!这机器比人还聪明,做得又快又准!"
这是林舟推广的第一代简易数控机床,虽然与未来真正的CNC相比还很原始——仅能按照预先打孔的纸带程序执行简单指令,但在六十年代初期,这已经是划时代的进步。
李强满意地环视着车间,心中充满自豪。
短短几个月,车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00%,产品合格率提升了60%,废品率降低了70%。林工简直是工业天才!
"林工在办公室吗?"李强问道。
"在呢,不过他说没特别重要的事不要打扰。"一名技术员回答。
林舟的办公室位于车间的角落,并不宽敞,但设备齐全。
此刻,他正皱着眉头,盯着桌上一大堆的技术参数和设计图纸。
"火控系统响应时间还是太慢..."林舟喃喃自语,手指轻敲桌面,
"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太笨重,功耗太大,可靠性也不够。"
桌上铺着"猛龙"火控系统的详细设计图和一些更为宏伟的武器构想草图——新型导弹系统、雷达网络、甚至是信息化战场的雏形。
林舟深知,这些构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实现。最关键的瓶颈就是计算机技术。
"早期晶体管计算机太原始了..."林舟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们,
"要想真正实现'猎-歼'火控系统的全部功能,必须跨越这道坎。"
林舟看着脑海中浮现的系统提示,微微一笑。
经过前期的成功,系统奖励了不少技能点。
是时候做个大动作了。
"计算机是核心,而计算机的核心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林舟闭上眼睛,做出决定,
"把所有技能点都投入'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
【确认投入:半导体技术 14点,集成电路技术 14点】
【技能提升中...】
【提升完成!】
【获得技能: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精通)】
【获得技能:光刻工艺(精通)】
【获得技能:芯片架构设计(精通)】
【获得技能:半导体材料学(精通)】
【获得技能:计算机系统集成(精通)】
【获得技能:早期操作系统开发(熟练)】
一股庞大的信息流涌入林舟的脑海,他感到一阵眩晕,不得不扶住桌子才站稳。
第三代计算机的完整知识体系如同洪流般冲刷着他的思维——从更精密的光刻工艺、晶圆制作流程、芯片设计(早期的4位、8位CPU架构),到系统集成、原始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
"太棒了!"林舟睁开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正是现在最需要的技术跨越!"
他迅速抓起纸笔,开始草拟一个简易版的集成电路研发计划。
与现代动辄上亿美元的晶圆厂不同,早期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相对简单,工艺也不复杂,完全可以在有限条件下实现。
"光刻机已经有了基础,材料和工艺也有相应基础;封装和测试设备也可以改造现有设备实现..."林舟飞快地在纸上列出清单。
"关键是芯片设计...先从简单的开始,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这些基础组件,然后是运算单元,最后组成一个完整的处理器..."
林舟的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一个微型化的"猎-歼"火控系统,体积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功耗降低,可靠性大幅提升,还能实现更多复杂功能。
"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从第二代计算机跨越到第三代,这将是一场革命!"林舟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体内澎湃的创造欲望,"让我们开始吧。"
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已是傍晚六点。车间里的工人们开始收工,但林舟知道,自己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第一步,先造一台样机..."林舟已经迫不及待想回到小世界空间,开始这项划时代的工作。
……
三月的风还带着几分凉意,但阳光已经变得暖和起来。
林舟站在轧钢厂东区一栋不起眼的三层小楼前,手里捏着一张红头文件。
这是他昨晚熬夜加急申请的特别批条,上面盖着"银星工程"的专用印章,还有赵部长的亲笔签名。
"半导体实验室..."林舟微微眯起眼睛。
这座不起眼的小楼,曾经只是轧钢厂的一个普通附属实验室,负责研究一些金属材料的电子特性。
自从"银星工程"启动后,它被迅速扩建改造,成为了整个项目的配套研究单位,专门研究半导体材料和基础电子元件,负责为"猛龙"等项目提供电子零部件支持。
林舟迈步走进大楼,门口的警卫见到他,立刻敬了个礼:"林工好!"
"同志好。"林舟点点头,出示了手中的批条,"我要见王明同志。"
"好的,林工,王主任正在三楼办公室。"警卫恭敬地说。
林舟径直上了三楼,轻轻叩响了一扇挂着"主任办公室"铭牌的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略显疲惫的声音。
推门而入,一个四十多岁、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人正伏案工作。
看到林舟,他立刻站了起来,脸上露出惊讶和敬畏的表情。
"林工!您怎么亲自来了?有什么指示?"王明推了推眼镜,语气中透着紧张和尊敬。
作为半导体实验室的负责人,王明当然知道林舟的分量。
这位年轻的天才工程师,在短短一年内就彻底改变了整个军工系统的技术路线,甚至连他们实验室用的光刻机,都是林舟提供的改进设计。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282/2425420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