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规范化流程
苏砚秋特意放慢了语速,“那么,后续的育种工作,将彻底转化为一项标准的、可大规模工业化操作的常规农业流程。到那时,任何具备基础经验的种植户,只需遵循通用的良种繁育规范,就能稳定地产出基因型一致、品质达标的蔬菜瓜果。”
苏砚秋话音刚落,卓佩的眼神瞬间变得异常专注,抓住了核心,
“所以,你的意思是:未来所有基地所需的种植用种,其‘母种’来源,都必须且只能是你亲自完成基因稳定化过程的基地产出的种子?比如,擂鼓村这个核心育种基地,以及你提到的粤市适应点?”
“完全正确!”
苏砚秋赞赏地点头,和思路清晰的人交流总是格外省力,
“擂鼓村是核心基因库和主育种基地,粤市则利用其气候优势承担扩繁稳定品种的任务。它们将是唯二的‘源头’。”
苏砚秋话锋一转,带着一丝兴奋,
“不过,你考虑的这份清单确实极具前瞻性!必须严格监控的环境参数范围、绝对禁止的操作行为、以及追踪每一代种子表现的关键数据记录要求——这些都可以现在就定下来。”
卓佩见苏砚秋这样说便把手指已悬在键盘上方,
“那我们现在就逐一确认定稿。”
两人在房间里一个人说一个人记录,直到窗外天色擦黑,林婉婉推门进来才打断他们。
“佩姐,吃饭了!”她话音刚落,才发现苏砚秋也在,
“小秋,你也回来了?”她脸上绽开明媚的笑容,仿佛早已融入这个家。
“婉姐,”苏砚秋这才仔细打量她,
“感觉你最近状态特别好,皮肤看起来都吹弹可破。”
“哈哈,在你家待久了,大家气色都好着呢!”
林婉婉现在开朗了许多,也不像以往话那么少,“你看我师兄成哥,胃口大开,啤酒肚反而消了,现在可是个帅小伙,村里的大妈都抢着给他介绍对象呢。”
“是吗,我还不知道呢,不过我种的菜可不止好吃、提升免疫力那么简单。”
苏砚秋带着点小得意,“关键是杂质少,富含优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吃多了,体内沉积少,自然不容易胖。不过还是得悠着点,吃太撑了脾胃也受不了。”
“知道啦!我们只是吃惯了你家里的,受不了外头的东西了,前两天成哥请假三天回家看父母,才一天半就回来了,说是外头的油、米、菜,他哪哪吃着都不对劲。”林婉婉笑着打趣,她不知道这是因为长期使用好的食物,味觉更灵敏了。
“佩姐刚来,正是新鲜劲儿足的时候,吃什么都稀奇,今晚我们还炖了干的野生菌鸡汤给说给她尝尝呢,她这两天也没少熬夜。”
林婉婉为了工作方便,从山上搬了下来,住在食堂三楼的员工宿舍,卓佩也住在这里,就是林婉婉的隔壁,苏砚秋不在,林婉婉便多照顾着一些。
卓佩脸上微热:“说真的,以前一周都未必有现在一天吃得多。”
苏砚秋大笑:“佩姐,你听没听过,七情六欲里属食欲最凶残?食欲好了,其他烦恼就得靠边站。专注吃,可是件好事呢!”
几人说笑着起身,向外公家的堂屋走去。
冬日天寒,他们不再在院子里用餐。
曾经繁茂的金银花藤已枯萎,倒是院中的枇杷树和柚子树依然带着绿意,不过却没了以往的精神。
“哎呀,小秋回来了!”
外婆闻声迎出来,嘴上嗔怪着,手里却忙着添碗筷,
“你这丫头,忙起来就几天不着家,明明几步路的事儿!”
正在门口换下沾泥胶鞋的外公闻言转过头,关切地问:“就是!电话也打不通,说都不给我说又一口气租了百来亩地?村里人都管我叫‘罗地主’了!”
“外公,这是合作用地,没花钱。”
苏砚秋连忙解释,抛出好消息,“而且啊,就这我们能获得300平的永久宅基地呢。您说,这能不要吗?”
外公之前觉得擂鼓村山地多,承包多了不划算,而且他们这里地的价格比好多平原地区都还贵,这还是苏自强给他说的,所以老罗总劝苏砚秋拿钱去外地包好地,这下倒被噎住了。
“什么?!300平?还是永久的?!”
罗老头惊得瞪大了眼。
“是啊,300平永久的。”苏砚秋赶紧补充,
“田里临时用房的地基也不冲突,该搭的临时房子照搭,和以前的搭建比例是一样的。”
“啊呀!还有这种好事?是跟庄总他们种子公司合作的?”老罗头追问。
“嗯,是啊。”苏砚秋含糊应道,心想总不能说是国家批的吧,反正手续是庄总办的,这么说也没错。
她环顾四周:“对了,我爸我妈呢?”
正帮忙分筷子的卓佩接口道,“他们去豫市了。那边土地平坦,地质条件好。国....庄总给你批了200亩,我和他们沟通过,要做对外展示的示范基地,所以苏总过去规划了。”
说着还冲苏砚秋眨眨眼,意思就是他爸要过去做面子工程,给有心之人看。
“既然我爸妈不在,那我就先公布一个好消息吧!”苏砚秋拍拍手,招呼着大家,
“快上桌,边吃边说!”
饭桌中央,一盆砂锅炖的野生菌鸡汤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晒干的野生菌是今年自己采收的,经炖煮后释放出与鲜菌迥异的浓郁风味。
黄澄澄的鸡油裹着深褐色的菌子在金汤里沉浮,香气霸道地钻进每个人的鼻腔。连见惯世面的卓佩都忍不住悄悄咽了几下口水。
王程成麻利地端上簸箕,里面盛满了豌豆尖、白菜、土豆片等新鲜时蔬。
“哟,小秋,你这是过年洗了脚能赶上吃好东西啊?”王程成打趣道,眼睛却盯着那锅汤,
“头一回宰你家隧道鸡,你就赶上了?”
“是那批鸡啊?那肯定好吃!”苏砚秋眼睛一亮。
这批鸡刚满百日,母鸡开始下蛋,公鸡正是最美味的时候。
外婆夹起一块鸡肉,有些怀疑:“能比咱家鸡棚里的还好吃?”
她养了一年多的鸡,加上后来喂了家里的豆渣,味道已是顶好。
“必须的!”
苏砚秋信心十足,示意大家动筷,
“您也不看看它们每天吃的是什么?都是我们改良蔬菜的老叶嫩茎!大家还帮它们捉虫呢。隧道里的环境让它们运动量大,肉质绝对更胜一筹。”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153/2455043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