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张新奥的检测结论
苏砚舟眼巴巴的看着她将碾碎的酒曲粉末均匀地、细致地拌入已降至微温的米饭中,每一粒米都被她小心地翻动,确保酒曲与米粒充分接触。
最后,她在米饭中央挖了一个深深的酒窝,盖上砂锅盖子,又仔细地用保鲜膜密封好缝隙。
做完这一切,她才小心翼翼地将把砂锅放到暖气片跟前,用一条厚毛巾包裹起来保温。
“好了!”
苏砚秋长舒一口气,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期待,“接下来,就交给时间!”
她这才转头看到苏砚舟还端着一盘白菜,一脸的生无可恋。
苏砚秋有点不好意思地清了清嗓子,“饿了?那个...白菜炒好了?正好我也饿了,咱俩...将就吃点?”
“哎...有点想家里了。”苏砚舟把餐盘放到茶几上长叹一口气。
“我都一个多月没回家了,想外公外婆擂鼓村,想黄芪首乌,想程哥和婉姐做的好吃的了......”
“等这波事情解决完,京市这边的生意稳定,肯定要回去过年啊,还有20多天就过年了。”苏砚秋见他还伤感起来,出声安慰。
苏砚舟:“是啊,还有20多天就过年了......这边的事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完,京市这边还真的不太顺利。”
“放心,不会拖太久的。”两姐弟一直聊着,天光逐渐放亮。
巫福星的电话卡着8点打进来:“起来没,我采集到样本了,已经送去化验了,今天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我过来找你?”
苏砚秋一听这消息也高兴:“太好了,我这边进展也不错,我发现大米有云雾液泡过可以溶解部分毒素,现在准备制作一些醪糟,到时候看看效果。”
巫福星兴奋的声音穿过听筒:“真的?好家伙,真有你的!不过你哪里来的这么多云雾液?”
苏砚秋一听这话知道可能瞒不住,接下来这段时间她可能需要再巫福星的陪同下尽可能多的去收集:“这边不愧是皇城,我发现地底下也能有。”
“什么意思?”巫福星实在是想不到苏砚秋描述的这个场景该是怎么样的,云雾从地底下冒出来?
“你今天陪我去收集看看就知道了。”苏砚秋没废话,这个空档期得好好利用起来。
“那行,我跟单位申请了异地用车,我一会开车到你弟弟家的小区门口接你,大概20分钟后,赶紧出来哦。”巫福星这趟差办的应该还不错,还申请了用车。
“行!”两人约定,苏砚秋也快速收拾东西出门。
这边几人各忙各的,殊不知,当天京市生物安全实验室门口张新奥带着两名助手风尘仆仆地穿过层层气密舱。
"样本呢?"张新奥的声音透过防护面罩有些发闷。
穿着国安制服的一名工作人员立刻递上真空袋,袋子里是十几穗干瘪的麦穗,麦芒上甚至还沾着泥土。
"我们的工作人员从京郊农民手里收的,"他压低声音,
"这是对方收割后漏在田里的种穗,农民当宝贝捡回来想明年播种。"
“知道了,我们先进行化验。”
超净工作台上,一株来自神农基地的大白菜被榨成半透明的乳白色汁液。
张新奥用移液枪吸取10μl菜汁,滴在剖开的小麦胚芽切面上。
"三、二、一..."助手盯着电子显微镜屏幕倒计时,他按下了录制按钮。
放大的显微镜屏幕下,当菜汁渗入剖开麦粒的瞬间,惊悚的一幕发生了:金黄色的胚乳突然翻涌出沥青般的黑色粘稠物,像活物般顺着切面蠕动攀升!
"好多黑色物质,活性好强..."年轻助手吓得冒出一口川腔。
"采样!快!"张新奥的吼声惊醒众人。
另一名助手如梦初醒,立马将探针接触到黑色物质,检测仪突然爆出刺耳警报:
【检测到类朊病毒蛋白β-折叠结构】
【神经毒素浓度:3.2μg/g】
“3.2微克每克!”年轻助手看着屏幕上的读数,声音都变调了,
“老天爷,这比水晶萝卜提取的毒素活跃度高多了!”
张新奥死死盯着数据,指尖因为强烈的情绪而微微颤抖,“是接近4倍!活性峰值还在上升!这…这简直是‘绿芽’在神农菜汁的刺激下彻底‘活’过来了!”
实验室内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刚才大叫的助手,看着屏幕上那如同沥青活物般的黑色物质,又看了看超净台上那半杯乳白色、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大白菜汁液,巨大的反差让他脑子更乱了。
“主任!”
他忍不住再次追问,这次声音带着急切,
“我还是想不通!我们之前研究神农基地的蔬菜,是说它们富含特殊活性物质,能增强人体免疫,甚至对一些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可…可这和激发‘绿芽’毒素有什么关系?这简直是…是…反过来了啊!它非但没抑制,反而像给‘绿芽’打了兴奋剂!”
张新奥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激动中冷静下来,他知道必须给团队解释清楚这个核心逻辑。
他走到显微镜屏幕前,指着那疯狂增殖的黑色物质,又指了指那杯菜汁。
“问得好!”
张新奥的眼神锐利如刀,“我们的前期研究没错,神农蔬菜确实具有强大的抗病毒、提升免疫的功效。它们的细胞里,天然存在着一种我们称之为‘植物防御因子复合体’的特殊成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体结构极其稳定,能识别并中和多种病原体,尤其是病毒蛋白。”
他顿了顿,拿起那支装着菜汁的试管,轻轻晃动着里面乳白色的液体。
“‘绿芽’呢?它本质上是一种极其狡猾的‘寄生朊病毒’。它不像普通病毒那样依赖核酸复制,而是通过诱导宿主细胞内的正常蛋白质发生错误折叠——也就是形成这种β-折叠结构——来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
“它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潜伏性,在未‘激活’状态下,它以极其稳定、惰性的‘种子’形态存在,深藏在宿主细胞内部,常规检测手段极难发现,就像埋在地下的地雷,设置有爆炸时间,时间没到不会炸。”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153/2431449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