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发现鬼子师团指挥部
生化人小队如同行走在另一个维度的死神,利用超越时代的装备和感知能力,将鬼子的围剿变成了送人头的闹剧。
他们总是能提前预知鬼子的动向,从最意想不到的角度发动攻击,然后在鬼子混乱的火力覆盖前从容转移。
夜视仪让他们在黑暗中如鱼得水,消音武器让他们的杀戮无声无息,坚固的防弹装备则让偶尔射中他们的流弹变得毫无威胁。
绝望,彻底的绝望笼罩了参与围剿的每一个鬼子。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在和人类作战,而是在和一群幽灵搏斗。
就在这支搜索队即将彻底崩溃、四散奔逃之际,王爱民通过战术终端捕捉到了一个异常强烈的、持续不断的无线电信号源。
方向就在这片区域深处一栋看似普通的半塌民房下方,结合热成像显示下方存在较大空间,且有多个密集热源,目标疑似鬼子一个指挥部!
他迅速做出决断,带领一个小队如同鬼魅般潜行靠近。外围的警戒哨甚至来不及发出警报,就被无声放倒。
“轰!”一声低沉的闷响,并非爆炸,而是定向破门炸药精准地摧毁了那栋民房后墙伪装成废墟的入口。
烟尘弥漫中,几个黑影如同猎豹般冲入!
里面的景象让王爱民瞬间确认:一个中等规模的指挥节点!
几个参谋惊恐地扑向电台和文件,试图销毁。
角落里,一个穿着少佐军衔军服、面色惨白如纸的军官,正瑟瑟发抖地缩在桌子底下,手里还握着一把南部十四式手枪,但枪口却对着地面,毫无威胁。
“不许动!”王爱民用冰冷的日语低喝,手中的HK416稳稳指向少佐。他身后的队员迅速将其他鬼子击毙。
动作快如闪电,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那个躲在桌子底下的鬼子少佐,正是山下奉文派到这个区域临时协调围剿行动的一名作战参谋。
他目睹手下精锐如同麦草般无声倒下,又见全副武装的战士带着压迫气势冲进指挥部。巨大的恐惧早已击垮了他的意志。
当黑洞洞的、从未见过的奇怪枪口指向他时,他最后一丝抵抗的念头也烟消云散。
“饶命!饶命啊!”少佐丢掉手枪,双手高举,涕泪横流,用带着哭腔的日语嘶喊道:
“你们想要知道什么?我什么都说!别杀我!别杀我!我知道师团司令部在哪里!我知道川岸中将和山下少将藏在哪里!”
“就在东边!城隍庙下面!很深!有重兵把守!我还有用,可以带你们去!求求你们别杀我!”
他甚至没等王爱民开口询问具体位置,就迫不及待地、语无伦次地将师团核心指挥部的准确位置、入口特征、大概的防卫力量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生怕说慢了一秒,那冰冷的枪口就会喷出火焰。
王爱民冰冷的眼神透过夜视仪扫了他一眼,“把他绑起来带上,随我抵近侦察,核实目标。”
如同融入夜色的水滴,所有人无声无息地朝他供述的“城隍庙”方向潜行而去。
他们并未直接扑向可能戒备森严的核心入口。
相反,他们选择了迂回路线,利用废墟的复杂地形,悄无声息地占据了城隍庙废墟周围几处制高点和高价值观测点。
这些位置视野良好,能俯瞰整个可疑区域,同时自身又处于极佳的隐蔽状态。
先进的装备再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头盔集成的双目夜视仪切换至高倍率观察模式,清晰地将数百米外那片看似普通的瓦砾堆尽收眼底。
虽然俘虏描述的那个伪装入口极其隐蔽,但在高倍夜视和热成像的双重扫描下,细微的破绽还是暴露出来。
王爱民的目光锁定在城隍庙残破主殿后方一片相对“规整”的废墟堆上。
那里的瓦砾覆盖看似自然,但热成像却显示,其下方有微弱但持续的热源逸散痕迹——这是人工掩体内部空气循环系统,或人员活动产生的热量泄露。
更关键的是,红外特征显示,那片区域的地表温度与周围纯粹的瓦砾堆存在细微差异,暗示着下方存在人工构筑的支撑结构。
“热源异常,结构异常。”王爱民将观察到的细节向其他人同步传输,“一队随我抵近侦察,其他人原地警戒和掩护!”
王爱民亲自带领一队,借助夜色的掩护,如同幽灵般穿过废墟间的阴影地带。
他们避开鬼子巡逻路线,利用建筑物残骸作掩护,在满是瓦砾的街道上移动时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在距离城隍庙约两百米处,王爱民突然抬手示意队员停下。热成像显示前方拐角处有一个隐蔽的机枪阵地。
他做了几个战术手语,两名队员立即绕到侧面,无声地解决了哨兵。
一抵达城隍庙,他立即发出指令,“启动穿墙探测,深度扫描。”
一名队员迅速从战术背包中取出一个书本大小的平板状设备,将其紧贴在一堵相对厚实的断墙背面。
设备启动,发出几乎不可闻的低频嗡鸣。
屏幕上,电磁波穿透了层层砖石和泥土。
在预设深度之下,一个结构清晰、规模远超普通民房地下室的空间轮廓逐渐显现!其深度、大小、布局,都与俘虏描述的师团核心指挥所高度吻合!
屏幕上甚至能隐约看到代表密集热源的红色光点在地下空间内移动——那正是守卫的士兵!
“探测确认,地下结构深度约12米,空间容积匹配指挥所级别,内部有大量生命热源。”操作员迅速汇报。
与此同时,微型侦察无人机也传回了高空俯瞰画面。
虽然无法直接透视地下,但清晰地捕捉到了城隍庙废墟周围不同寻常的防御部署。
看似随意的瓦砾堆后,隐藏着数个精心伪装的机枪火力点,几条不起眼的小巷入口,被沙袋和障碍物巧妙地半封堵,形成预设的交叉火力通道。
废墟深处,一些“倒塌”的墙体结构异常坚固,显然是预留的反坦克炮发射阵地,巡逻队的密度和路线也远超其他区域,暗哨的分布更是呈现出一个严密的环形警戒圈。
所有这些外围防御力量,都隐隐指向俘虏供述的那个入口区域,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024/2383786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