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离开廉州
解决了珍珠养殖厂的问题,宋应知两兄弟又在海上玩了几天,等今年的珍珠采集完了,帮着宋大花统计好南珠数量,三人这才乘着马车回廉州府城。
回去的路上,想到兄弟俩很快就要走了,宋大花心中一阵不舍。
“二哥,石头,你们什么时候离开?”
此话一出,原本还有说有笑的两兄弟渐渐收起了笑容。
“等回到府城,和礼安好好叙叙,待上一两天就走了。”
宋应知开口道。
“咱们来廉州也有半个月了,是该去大理了。”
宋应明知道宋大花心中不舍,可他们还有要事在身,他自己也着急去落实胭脂一事。
宋大花心里一阵失落,可她也明白他们有自己的事要做。
“那……那你们到了大理,可要给我写信?”
她强忍着心中不舍,强颜欢笑说道。
“放心吧,姐姐,等橡胶树培育成活,再等十年左右就能开始割胶,到时候啊,我给你做乳胶枕、乳胶床垫,那可比棉花床垫舒服多了。”
这话说出来显然是哄人的,她们都这把年纪了,还能不能活到十年后都还是未知数,可宋大花依然给面子的开心回道:
“好啊,虽说这橡胶是珍贵物,朝廷不允许卖给民间,但你送姐姐的也不算买卖,到时候姐姐拿珍珠和你换。”
宋应知笑道:“姐姐这说的什么话,咱们之间哪能用这个算。”
说话间,马车已进了廉州府城。
三人很快就到了沈府,一下车,就见沈礼安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已在门口等候,见到他们回来,脸上满是欢喜。
“咦?礼安,你怎么还在家?”
宋大花掀开马车帘子,一脸诧异地看着一身官服的儿子,平日里这小子可是从不着家,一心都扑在府衙上,和她这个弟弟一模一样。
要不说是弟弟带出来的官呢?
“娘,你们刚进城,守门的衙差就来府衙告诉我了,这不,我这也才到家呢。”
沈礼安笑着走近马车,将三人逐一扶下马车。
“还想着你们去了几日就回来,我让人带了不少好酒在府中备着。”
没曾想,这三人一去就是半个月,着实让他好等。
“酒?在哪?快带我去尝尝?”
一提到酒,宋应明瞬间就来了精神,自从宋族搬到巴里后,每逢冬日大家走商时就习惯性地靠着一壶烈酒暖身。
一来二去的,不仅千杯不倒,还爱上了这滋味。
“二舅,你快随我来,这可是我们廉州出了名的烈酒,知道你爱这个,我特意去给你买的……”
说罢,沈礼安便将其余两人抛之脑后,扶着宋应明先行进府。
“娘,三舅,咱们也进去吧。”
肖氏抱着孩子,不好去扶宋大花,就只能微微欠身。
“奶奶,咱们回家,娘准备一大桌菜,好香啊。”
“你这个小馋猫。”
宋大花笑着点了点沈年轩的鼻子,随即牵着孩子的小手,朝府中走去。
几人进了厅堂后,再次热热闹闹地聊了起来,话题从珍珠到橡胶,又从大理的风土人情聊到未来的打算。
得知两位舅舅很快就要动身去大理,沈礼安心中无比失落,还以为三舅辞官了,会在廉州待很久。
“这才来,你们就要走,三舅,我还想着你指导指导我公务呢。”
年少时,他就跟在宋应知身边,对这位舅舅的感情别其余人都不一样。
“礼安,你如今已经是廉州知府,独挡一方的父母官,经验丰富,不需要我做什么,你啊,就是单纯的想要舅舅多留一阵吧?”
宋应知一眼看穿对方的小心思,只是丛廉州去往大理路途艰辛,多数地方马车都没法走,他们只能提前动身。
“我们也想多待一段时间,可是冬季马上就到,我和你二舅再不动身,就容易被困在路上。”
宋应知无奈解释。
“那就待在廉州,等过完年再走。”
沈礼安与宋大花异口同声,母子俩相互对视一眼,下定决心要把两人留下来。
岂料兄弟俩皆是摇头拒绝。
“不妥,冬季是最树苗最合移栽的季节,存活率高,存活这个冬季,就只能等明年了。”
宋应知边给自己夹菜边解释。
沈礼安和宋大花听了,虽满心不舍,但也明白他们的难处。
沈礼安叹了口气,“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强留两位舅舅了。”
宋应知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臭小子,好好干点政绩出来,争取调任回京,到时候咱们天天见。”
这话一点儿也没鼓励到沈礼安,他慢慢咀嚼嘴里的食物,心不在焉地点头。
在府中待了三天左右,分别的日子很快到来。
一大早,宋大花早早起来,准备了不少南珠,还有亲手做的糕点和各种吃食。
“一路小心,到了大理记得报平安。”
两兄弟接过行李,依依不舍地与母子三人告别。
三人年纪越来越大,以后这种长途跋涉的情况可能不会再有,这次别分,只怕是……
“姐姐放心,我和二哥到了地方,就给你写信。”
临别时,三人相互拥抱,宋大花目送着两兄弟骑马远去,望着他们的背影,泪水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
“礼安,你说,娘还能再见到你两位舅舅吗?”
这些年自己的身子越来越虚弱,担心再也见不到两兄弟,她这次才北上京城。
“娘,会的,等我调任了廉州,就带你回京,到时候,就能见到三舅了。”
宋大花听了儿子的话,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轻轻点了点头,直到看不见两人背影,三人这才转身回府。
(https://www.02ssw.cc/5020_5020859/248935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