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理寺女仵作日志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四章 身份可疑

第二百一十四章 身份可疑


“都敢光明正大将信送到府衙来,这分明就是在挑衅我们!”兰池对信中的内容也存疑:“说不定,她是在混淆我们的调查方向!”

凶手替自己辩解的话,可不能全信。

但也不能不信!

“信的来历要查,江府也要查!”宋九安还让城门再戒严,绝不放任何可疑的人出城。

“但,若是她又用这香使人陷入幻觉怎么办?”兰池为难的看向谭安若:“妹子,你可有法子?”

“对幻术我也是一知半解,这阿娘留下来的书上也并未写明要如何解别人的幻术。”谭安若也只能答应尽力尝试。

于长史主动揽过调查信的来历,他对城中百姓熟悉,很快就将线索带了回来。

“这人真阴呐!她一直躲在人家家里,冒充人家的小女儿。”

于长史追去时,人已经跑了。

那院子里香得厉害,被她施展幻术的人,现在都还没醒过神。

也是那家刚小女儿刚病故,她便抓到了空子,取而代之。

“若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敢信这香竟真这般厉害!”

于长史理了理被抓乱的领子,这些都是那家人抓的。

当时他们一个劲儿,抓着于长史的领子,像是着魔一样让于长史赔他们的女儿。

“是他们对女儿的思念厉害。”谭安若也趁机叮嘱着众人:“若是查案过程中忽然闻见了香味,立刻摒弃心中的杂念,心中没有欲望也就不会被拉进幻觉之中。”

“她如今没了藏身之处,定会重新寻个藏身之处。”宋九安看向于长史:“于大人对城中熟悉,还劳你多盯着点。”

于长史语气带着些喜悦激动之情:“宋大人客气了,我也是府衙中人,自也当尽职尽责。”

走到门口,于长史忽然自然的拐了个弯儿,又转了回来。

“其实,我还查到一件事情。”于长史清了清嗓子,往几人中间凑了凑:“要问这江府之中,有谁对死者瞿弦心怀杀心,我还真知道一人。”

也不同几人卖关子,于长史直接道:“此人乃是瞿弦收的弟子,韩遣!”

于长史也是曾经听人闲谈时说过,说这瞿家从前家境其实并不好,瞿弦也算是替自己改了一次命。

所以他对同为读书人,家境也不好的韩遣多加照顾。

“这其实都是外面的说法,我亲眼看见过韩遣将一袋子银钱给了瞿弦,随后瞿弦还打了韩遣一巴掌。”于长史当时看见立马出声呵斥,结果他一出声两人都跑了。

事后于长史再去打听,两人死活都不承认当日发生的事情。

继续扮演在外人眼中关系融洽的师徒。

于长史可以肯定:“我当日绝对没有看错,这韩遣后来也住进了江府,就是不知他当夜在不在江府。”

宋九安不必去翻看名单,就十分确定开口:“他在。”

于长史给三人提供着线索:“宋大人或许可以查查这韩遣,不管怎么说,他和死者瞿弦的关系肯定有问题。”

起码,绝不是同外人说的那样融洽。

给江府众人施展幻术的嫌犯说,真凶在江府之中。

宋九安觉得,他们还得再查查这江府众人的关系。

兰池语气坚定:“就算不是这位会幻术的姑娘亲自动手,她也凶手,大人我恳求随于长史一起去调查她的下落。”

若是以往,宋九安就答应了,但是此案不行:“于长史自有李参军陪同,你随我和安若再去趟江府。”

兰池不解抬起头,还是听从宋九安的安排。

江府。

时隔一日,江府中那浓烈的香味也已经消散开去。

江夫人穿着一身缟素,面容憔悴的招待着众人。

“宋大人。”江夫人开口声音沙哑:“我夫君何时能回来?”

眼见江夫人又要落泪,谭安若忙将手帕递上:“夫人节哀,待案子查明真凶抓捕结案,瞿老爷便能回来。”

江夫人用手帕擦去眼角的泪珠:“那你们赶紧去抓那凶手啊,来我府中可是想打听何事?”

在江夫人眼中,瞿弦素日待人和善,府中也没人会想置瞿弦于死地。

宋九安想了想,还是没告诉江夫人真相,只询问着江夫人:“府中除了下人外,可还有客人?”

江夫人是做生意的,南来北往也有不少生意上来往的朋友。

有时,江夫人也会邀请他们到府中小住。

听闻宋九安这般问,江夫人却是摇头:“近来,我没邀请什么客人来府中小住。”

谭安若提醒道:“也不一定是夫人的客人,瞿老爷有没有什么客人住在府中呢?”

瞿弦的客人!

恍然大悟般想起,江夫人只怨着她近来伤心过度,竟是有些迟钝:“府中是还有两位客人,其实也算不上是客人,一位是我夫君收的弟子名叫韩遣,他住在最偏那间屋子里,平日不出门只在屋里读书,我夫君说他家中无人了才将他给接到了府中,给他提供住所和吃食。”

这样的法子倒是也不罕见。

有些商人,就会挑选些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供他吃穿住。

只盼他考取功名之后,能帮衬恩人家中一些。

“我想着也没什么坏处,家中也不差这一张嘴,就将他给留下了。”江夫人眼泪忽的停下:“夫君常在我面前夸这韩遣,读书多么厉害,是他最得意的弟子,夫君走了以后我还没去瞧过他,也不知他如何了。”

“江夫人说有两位,那还有一位呢?”

谭安若觉得这韩遣和瞿弦的关系,似乎从不同人嘴里说出来就有些不一样,便先打听下另一位是何人。

提起此人时,江夫人眼中明显有些厌恶情绪:“夫君说,此人是他昔日的同窗叫陶生。”

宋九安回顾了巴州有功名在身的所有人,并未有陶生这个名字:“这个陶生,不是巴州人士?”

江夫人微微颔首:“夫君说陶生是洛州人士,但是我总觉得,这个陶生说话有时带着点云城的口音,我问过夫君,他却说陶生没去过云城,他们相识也是在洛州相识。”

瞿弦还告诉江夫人。

这陶生当初在洛州时,对瞿弦多有照顾。

后来,瞿弦考上了功名,而陶生却意外落了榜。

“夫君说,陶生如今是来巴州投奔亲戚的,只是年头太久亲戚都搬走了,还未找到,只能暂住在我们府中,待亲戚找到陶生就会离开。”

对于此番话,江夫人并未有所怀疑。

陶生的确是个读书人模样,与瞿弦也有说不完的话。

“他们当时说了什么?”谭安若追问着,陶生说话带着云城的口音,没准儿这个陶生也和当年云城的惨剧有牵连。

“我素来不爱去打听夫君在外的事情,当时我就走了。”对此江夫人也无能为力:“我也不知他们都在谈些什么,当时他们相谈甚欢,直接谈到了深夜,想来无外乎就是当初年少时的事情。”

宋九安拇指摩挲着食指的关节,眼神朝远方看去又逐渐落到江夫人身上:“这陶生,是何时来到府中的?”

江夫人算了算:“五日前。”

随后江夫人又喃喃着:“没错,就是五日前,午时过后忽然赶来的,我瞧他身上满是尘埃衣裳也破旧,不像投奔亲戚,倒像是逃难!”

若不是看在瞿弦的面子上,江夫人是绝不会让此人入府。

宋九安清楚记得,府衙的人也给陶生做过口供。

陶生说,他当夜睡得很早,和其他人一样做了场美梦。

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但江夫人是生意人,经常在外接触南来北往的人。

她对各地的口音都格外敏锐,所以她听陶生说话的声音中带着云城口音,那就一定没错!

为何一个洛州长大的读书人,说话会带着云城口音?

江夫人在被瞿弦反驳之后,没再继续询问。

宋九安觉得,这陶生的身份一定有问题。


  (https://www.02ssw.cc/5019_5019408/2711035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