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6章 乱世圣母
{乱世先杀圣母,对不对?}
老祖宗们的眼睛瞬间睁大了,杀圣母?
不行不行。
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文人墨客和百姓们都纷纷摇头。
圣母,那可是道德崇高女性的典范,是那些有功的妇女,哪能杀她们呢。
老妇人苦口婆心的说,“哎呀,这些瓜娃子,可不能乱杀啊。”
大叔憋了憋,没忍住,“要是杀恶人当然好,老汉没话说,但不能杀圣母,这是不对的。”
......
也有一部分理智的人,思考到,或许后世的‘圣母’一词,有别于他们时代。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也出声解释了下圣母的意思。
“...这两年,网络上圣母的概念被歪曲,很多人其实将‘圣母’和‘伪圣母’弄混淆了,对圣母的认知也扭曲了。
圣母是真的在帮助别人,甚至可能损己利人;
但‘伪圣母’是站在道德高点,大义凛然的指责别人,做着损人利己的事情...”
明白是怎么回事后,祖辈们也松了口气,他们就说嘛。
就像这个问题里面,明显就将‘圣母’和‘伪圣母’混为了一谈。
杀圣母,在大家看来肯定是不对,但要是伪圣母,那是随时都会遭人唾弃。
......
刘晓希呢,在解释完这个词后,也点开了帖子。
{网友一:首先要分清圣母和伪圣母。
圣母:那个人有危险,你们在呆在这里,我去救人。
伪圣母:那个人有危险,你们去救救他好吗?
圣母:他的食物不够了,这样吧,我把我的分一半给他。
伪圣母:他的食物不够了,大家都分一点给他吧。
圣母:不好,XXX被感染了,我去照顾他,你们把门关好。
伪圣母:不好了,XXX被感染了,大家快把门打开,我们不能放弃他。
圣母:我可以为了同伴献出生命。
伪圣母:我愿意为其他人,献出同伴的生命。
...}
各朝人士一字一句看下来。
前者看的他们心里感慨,不愧是圣母,太善良了。
结果看到伪圣母,眉头瞬间就紧绷了。
还有不少人恍然大悟,眼神一下变得意味深长。
以前,大家是不知道圣母女表这个词,但现在知道了,才发现,原来身边也有这种人。
姑娘拍了拍额头,“我那个二婶啊,怪不得我总觉得不对劲,还说不上来,合着是伪圣母,平时都是装的,偏偏府上都夸她心善。”
利爽的大娘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这圣母啊,是个好的,但若是伪圣母,我可不希望和这种人打交道,容易恶心自己。”
“这种人,自己又不需要出什么力,好名声倒是得到了。”书生眼里没有半点笑意,他想到了自己某位同窗。
......
{网友二:本来一开始造出‘圣母女表’这个新词,结果有些人有意无意将两个词混淆,最后圣母女表变成了圣母。
就这样,语言污染完成了。
这些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彷佛要跟所有的美好为敌}
各朝人士不知道这些人怎么了,但看得出来肯定是见不得好东西。
祖辈们是多多少少知道些的,网络也是现实人群的投射,什么样的人都会在网上发言。
有些人就是现实过得不容易,充满了戾气,在网络上也会表现出来。
{网友三:抗战时期,哀鸿遍野,够乱世吧。
我们的军队誓死掩护弱小平民,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甚至还有他国的白医生不远万里来治病,还有一些外国人参与到大屠杀的人道救援。
这些人,可以算圣母吧。
乱世之中,最不该杀的就是圣母,作为人的凝聚力,是人类文明的标准}
百姓们纷纷点头,能杀吗,肯定不能杀啊。
教书先生义愤填膺,“如果对心怀大意的人,还恩将仇报,这简直是白眼狼,没救了。”
侠士也说,“圣母是圣母,和伪圣母可不一样,后者杀了就杀了,没人有意见。”
......
各朝代,很多人陷入沉思。
如果乱世中,连圣母都没了,那就意味着只剩下杀戮和私欲。
至少有圣母在,还能让人感觉世间没有糟糕到一塌糊涂。
孔子想,这就是圣母的作用。
—
{优待俘虏真的有好处吗?}
王侯将相们有人点头,也有人摇头,主要区别于不同人对俘虏的态度。
漠北深处,卫青心有所动,他们现在还真抓到了些匈奴俘虏,其中甚至有匈奴人的高层。
如何对待这些俘虏,除了那些反抗激烈的被关起来外,老实的也不会太难为对方。
不过现在他还是想听听后世人的想法,万一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
这样想的将领还有很多。
远在西北的李靖,也是这种打算,毕竟隔了上千年,后世的一些观念还是很新颖的,值得看看。
岳飞一脸沉思,岳云皱着眉,“对待金人俘虏,我可不想优待他们。”
......
民国
战士们对优待俘虏这事,知道的可太清楚了。
毕竟他们真是这样做的。
{网友一:
“兄弟们,让鬼子抓了,那是生不如死,还不如跟他们拼了。”
“兄弟们,对面就是赤兔军,不打骂俘虏,还给肉包子吃,待会儿我们把连长也带过去。”}
祖辈们:...
这让他们选,那肯定也选吃包子。
不过,老祖宗们感慨的在于每次多了解一点,这帮赤兔军娃娃,就越是让他们佩服。
瞧瞧,不仅军纪好,对俘虏也那么好,还给肉包子吃。
各朝老百姓们嘴角都流出泪水了。
古代的士兵们也大受感动,他们时代打仗,被俘虏了,可没那么好的待遇。
然而,此刻的民国各根据地里,战士们纷纷反驳,等等,他们真没那么好的条件,还吃肉包子。
这一楼的留言也很多。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就去投奔赤兔军】
先辈们:...
各朝老百姓们却是极为赞成,尤其是乱世百姓们,别说,他们现在都想去投奔。
各朝士兵们羡慕了,他们也想啊,虽然跟谁都是混,但跟着赤兔军肯定不一样。
【投gong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古代的王侯将相们不免笑了,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发自内心去投奔军队的人。
哦,像宋朝,也有不少百姓选择一路跟着岳家军。
民国,看到这些评论,人们的反应各有不同。
几家欢喜几家忧。
【小时候看历史,动不动就是歼灭百万果子军,感慨当时打仗实在太猛烈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大部分果军在半夜的时候摸着战壕来投降了,等战局已定的时候,长官跑了,木仓一扔、手一举,原地投降】
老祖宗们看得津津有味。
这发展的确是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百姓们还议论着,“这要是我啊,我指定也投降,又不是啥丢人的事儿,只要不是投降倭寇。”
.......
各朝君臣也很感慨,他们大概了解过民国的情况,所以,这民心啊,真的非常重要。
扶苏有所悟的点了点头,“什么样的军队得人心,民众的选择可以检验谁才是真正的当家为民。”
民国时期
战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忍住笑,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赤兔军了。
不管是自愿来参军的,还是俘虏来的。
没有人是傻子,百姓们的要求不高,就是想天下太平,以后的孩子能像后世一样,那跟着赤兔军干是必然的。
{网友二:优待俘虏是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
在内战时期,当时大多数的果子军都是穷苦人,有不少还是被抓来当兵的。
他们被强制征召,被打骂着上战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反而是果子军的高层军官,一个个富得流油,还妻妾成群。
将这些穷苦士兵俘虏后杀了,反而会让果军内部团结一致,死扛到底,不是好的选择。
但如果给他们优待后,等这些人再回到果军,打仗之际也会抱着摸鱼的态度,不会再鱼死网破,甚至可能直接投降。
毕竟投降不仅能保命,还能吃得好,又能得到一笔路费。}
古代将领们面露沉思。
有些人的眼睛越来越亮,显然是听进去了。
这尤其适合雄主争霸时期。
春秋战国的诸侯王们,在考虑优待敌国俘虏的可能性。
后世人说的有道理,哪怕真有几个漏网之鱼,但问题不大。
东汉末年
孙曹刘三巨头自然也想到了。
不过考虑到现在刘备在他们三人当中,民心所向,曹老板和孙十万又有些微微泄气。
曹植想了想说,“父亲,这不失为一个办法,优待俘虏,也许对方不一定会投降,但在战场上遇上,被优待过的士兵可能也不会尽全力。”
曹丕皱了皱眉,有些嫌麻烦,“那还不如直接把人杀了。”
贾诩这次没说话,他摸着胡子若有所思,要搁以前,他肯定是赞成杀光算了。
曹植不赞同的说,“直接杀掉敌军是容易,可我们需要民心。”
......
百姓们就没那么多想法了,他们就觉得后世人说得对。
民国
刘太太爷爷还擦了擦泪,他那孙子,也就是刘晓希他爷爷,历史上不就是被果子军强行征兵了嘛,十几岁的娃啊,也能下得去手。
好在孩子当了赤兔军俘虏,还成了赤兔军的一员。
刘太太奶奶,还咬牙切齿的骂,“这些瘪犊子,烂心肝的。”
很多民国的穷苦百姓家,也和刘太太爷爷家一样,此刻想起家中孩子被强行征兵就难过。
大娘擦了擦眼泪,哽咽说,“赤兔军人好,被俘虏了咱也不担心。”
老人哭喊道:“咱还巴不得娃早点被俘虏过去。”
“唉,我也想啊...”
......
此刻的根据地很热闹,战士们多是穷苦人家出来的,内战对上其实也是迫不得已,若是可以,大家也希望所有人的木仓杆子,对准的是外面的敌人,而不是同胞。
所以,能感化就尽量感化吧。
{网友三:看看清朝的末帝。
不打、不杀,也不羞辱,改造十年放了。
这家伙成了新时代公民,简直是几千年来头一遭。
不仅在当时的影响极大,将满清复国主义干碎。
哪怕放在现在的影响也大。
但凡有人想闹出点什么幺蛾子,直接可以怼过去:连溥仪都成了新时代公民,你算老几,难道你的血统还能比爱新觉罗高贵?}
各朝老百姓们却是纷纷附和,他们真觉得这事办得太漂亮了。
其他王朝的皇室都能理解,其实在他们看来,可以了,有几个末帝改朝换代后还能好好活着的?
人得惜福才对。
明朝皇帝们可没忘记大明亡国之际,甚至南明时,他们朱家的血脉都被杀了一空。
两相对比,朱元璋都觉得对溥仪太仁慈了,要是落在他手里,哼。
清朝皇室和八旗子弟们还是回不过神来。
虽然有一部分人心里不好受,但看得开的也不少,连爱新觉罗家都当了公民,他们这些人还不如安分点。
载淳忍不住想,如果大清真的在他手上没了,他的结局会不会像溥仪那样?
“皇后,如果以后我们只能做一对普通夫妻,你会不会失望?”
阿鲁特氏闻言摇摇头,“皇上,你在哪里,臣妾就在哪里。”
载淳似乎一瞬间看开了,看似轻松的说,“其实普通夫妻也挺好的,看看后世的普通之家,不也过得挺好的吗?”
阿鲁特氏不知道丈夫为何突然这样说,心里有点猜测,但不确定。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也忍不住感慨,“还是先辈们高瞻远瞩啊,目光相当长远。”
说着,她一脸的崇拜,“老人家一辈子以阳谋打天下,哪怕敌人知道他想做什么,偏偏打不过,这才是最高境界。”
这话听得,民国的先辈们,都有点好笑。
战士们其实也很佩服,因为总要有人带着大家往前走。
有一位青年谦虚的摆了摆手。
不过在各朝君臣王侯看来,实在太想和这位打交道。
大禹就不用说了了,他之前还买过人家的书,看完后相当震撼。
嬴政一辈子就没佩服几个人,但对这位,他是心服口服。
刘彻说,“这位,有一天,真想见一面。”
李世民也很期待,他的偶像是汉文帝不假,但又多了一位啊,可惜也不知道能不能见到。
......
{网友四:优待俘虏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想想看,如果你是果子军长官,看到自己之前被俘虏的手下回来了。
不仅没受刑,脸上看着还多了点肉,还换上了一双没有补丁的新鞋。
说是离开战俘营的时候,每个人都给发了一双。
手下傻兮兮的对你笑,表示以后还想跟着你继续干。
此时,你会怎么想?}
怎么想?各朝人士纷纷摇头。
这一看肯定是不敢继续留在身边用了啊,毕竟你见过谁当了俘虏,还好吃好喝供着你,还给发新鞋?
这不是闹呢?
历代武将们这一想,心中还很复杂。
真的,他们要是遇到这种事情,第一反应肯定是不信。
古代士兵们也很感叹,从未见过当俘虏当成这样的,不打不骂不上刑,还有吃有穿。
搁他们,大概也想着投降了。
这一楼,也有不少留言的。
【留在身边,当作投降快捷键】
祖辈们:...
各时空响起一阵阵大笑声。
【长官:你投降有经验,下次记得带上我】
老祖宗们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这觉悟真绝了。
先辈们也是哭笑不得,虽然这种情况也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杀不行,用不行,不管也不行】
各朝将领们心有所感的点头,真是这样啊,要是遇上了还真挺操淡。
古代这些政治家们都很佩服,这是明明白白的阳谋,偏偏真的没办法,毕竟有几个能做到优待战俘?
(https://www.02ssw.cc/4_4510/4370762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