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1章 凤阳美食
现代时空,刘晓希已经点开了下一个视频。
这是一个美食视频。
镜头里,博主来到了凤阳这座城市旅行。
在博主的镜头记录下,凤阳充满了烟火气。
各朝人士以前都听说过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此刻看着视频难免好奇。
至于历代的凤阳百姓,此时此刻是激动的,朱元璋也一样。
他急忙的从椅子上站起来,三步并做两步走来到殿外,目光盯着光幕,语气激动的朝着马皇后招手,“妹子,快看咱凤阳。”
马皇后走到老朱身边,安抚他,“看到了看到了。”
太子府上
朱雄英托着下巴好奇的问他爹,“爹,这就是皇爷爷的老家吗?”
朱标看着视频点头,“对,这就是凤阳。”
“凤阳啊,在后世应该也发展的很好吧。”常氏抬头看两眼,又低下头给小儿子做衣服,这孩子长得快,一天一个样。
此时的视频里
博主正在一家有名的餐饮店品尝大肠面。
一边吃,他也不忘介绍味道如何。
“面条吸满了汤汁,劲道爽滑,大肠软糯Q弹,非常入味,如果来凤阳,一定要来尝尝。”
博主吃得美味,引得不少古代老饕咽口水,心里很无奈,即便去后世了,后世太多好吃的,他们哪个地方都想去。
看视频的朱元璋倒是很认真的说,“等去了后世,咱就去凤阳。”
视频里的博主吃完了大肠面,还没吃过瘾,又去另一家面馆点了一份土豆肉丝面。
两家面馆吃完,博主接着还去吃了凤阳的铁板烧和豆腐脑。
虽然这些美食很多地方都有,但每个地区的做法都有些差别。
看着视频里的小胖子连旋三顿才饱,祖辈们感觉自己光是看着都有点撑。
还有些人是越看越饿,以至于各时空街上的面馆都坐满了客人。
“小二,给我上大碗的面。”
“我也要二两面,加蛋。”
......
视频还在继续,
饱餐一顿后,博主来到了凤阳的钟鼓楼闲逛。
随后,博主又来到城隍庙上香。
他还告诉屏幕前的观众们说,“大家可以来城隍庙,在上班和上进之间,你还能选择上香。”
听到这番话的祖辈们,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
但不得不说,很多人都心动了。
不管是上班还是上进都需要付出行动,虽然上香也要行动,但好歹最容易做到。
在百姓们商量着去寺庙之际,博主已经离开城隍庙,去了明中都皇城遗址、龙兴寺。
看着这个自己出家过的寺庙,朱元璋是半点不陌生,哪怕改名了,但还是能看出来一些熟悉的影子。
只是寺庙还在,人早已经不是旧人。
看着视频里的小胖子又去打卡美食街,祖辈们虽然已经习惯,但还是羡慕。
后世这种随时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生活态度,古代实在太难做到了。
即便是民国的交通方便了些,但战乱时期哪都不好去。
在视频结束后,刘晓希想到凤阳花鼓,干脆搜索相关视频给祖宗们看看。
凤阳花鼓作为一种表演艺术,里面包含的曲目众多,随着手机页面跳转,刘晓希干脆随手点开一个视频。
视频里,
舞蹈演员们站在舞台上,随着前奏音乐响起,又唱又跳。
站在C位的主唱也开始唱起了《凤阳歌》。
…
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
我家的老婆一双大花脚,
…
歌词真是浅显直白,各朝人士都能看懂唱的是啥。
一些百姓觉得这个调调好听,也跟着唱起来。
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容忽视,歌词儿还能改编。
朱元璋感觉这和以前自己知道的歌词不一样,不过还是下意识看了眼媳妇的脚。
马皇后瞪他,“你看什么。”
朱元璋被媳妇抓包了也不慌,嘿嘿笑了两声,“咱这不是在想,大脚没什么不好,咱妹子样样都不差,人长得也好看。”
马皇后被哄笑了,“什么时候这么会说话了。”
......
等这首歌结束,刘晓希又点开了另一个凤阳花鼓的视频,标题写着‘国家非物质文化表演。’
视频里
两位大娘正在边敲锣边唱:“…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朱元璋:...
这下,老朱乐不起来了,他其实已经放弃将凤阳作为中都了,真的。
自从知道过度开发会导致生态破坏,他就歇了这份心思,也不想凤阳移民了。
哪怕再想发展家乡,但也要从长计议。
现代时空
这个视频结束后,刘晓希就点开新的视频。
这是一则考古新闻,主持人正字正腔圆的播报原来是唐朝宰相张九龄夫人的墓被发现了。
他的夫人,也就是董韶容,出土的墓志上说她是一个温婉的美人,丈夫刚被贬荆州才六天,她就病逝在长安,年仅28岁。
死后,她也没有葬在夫家,而是埋葬在娘家董氏祖茔。
考古学家推测,大概是张九龄的祖茔在岭南,距离长安太远,让夫人归葬并不容易,只能葬在陇西董氏家族。
墓葬内出土了陶俑、铜器、铁器等各种陪葬品…
光幕下
看着视频里的考古现场,张九皋有些惊讶,又深深的叹息,他兄嫂都已经去世了,若是知道墓被发现,还不知道兄长是什么反应。
另一头的董家人是急得团团转,姑奶奶的墓被发现,那就意味着他们董家的墓葬群只怕也被发现了。
有董家子弟建议要不迁坟吧。
可是这意味着要给祖宗们都搬个家,而且即便搬家了,万一到了后世,又被发现了怎么办?
一时间,董家能主事的老老少少都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
皇宫内
李隆基有些伤心,他的贤相被他赶走了,贬得远远的,还死在了异地。
每每想起自己做过的这些事,他就后悔不已。
“朕对不住他们。”
周武时期
少年时期的张九龄,双眼微睁,嘴唇微微颤动,不太敢确定视频上提到的人,是不是自己?
可是自家的祖茔的确是在岭南啊。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也没忍住提到了张九龄的事迹。
“唐玄宗有开元八相,他们推动了开元盛世的形成,张九龄就是其中一位明相。
他也是唐玄宗的最后一个贤相,还提醒过李隆基,安禄山会造反,但也许是李隆基太自信了,没有杀安禄山。
至于张九龄,也因为受到李林甫的陷害,被贬荆州。
在荆州时,他写了一首《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这首诗是他在思念远方的亲人。
也许是感受到自己的寿命将终结,他请求回乡给先人扫墓,这一年,他也因病去世。
他死后不久,安禄山真的反了,唐朝也由盛转衰。”
说到最后,刘晓希不免可惜。
说实话,不少明君都在感叹李隆基运气真好,连着好几个宰相都相当牛逼,可是偏偏这货最后昏庸了,用了奸人为相。
李世民越想越气,嘴上也没忍住骂了起来。
“我看他不是自信,是自负,该杀的时候不杀,后悔也晚了。”
周武时期
张九龄叹息了一声,转头就回书房看书了,至于以后会怎么发展,谁知道呢。
天宝年间
老百姓们私下也免不了吐槽皇帝,明明身边也有贤臣,可就是喜欢奸臣。
“这李林甫真是害人不浅啊,之前那个李适之不也被他构陷吗?”
“忠言逆耳,上面那位不听,臣子又有什么办法。”
......
张九皋摸了摸花白的胡子,抬头看向天际,他想着兄长在天之灵,看到如今大唐的发展,还不知道是什么心情。
现代时空
说完了张九龄,刘晓希就划到下一个视频。
镜头中,一个老师在批改学生的试卷。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我怕 )。——苏轼《定风波》
‘我怕’二字,回答得如此简单粗暴,看得古代的文人墨客愣在原地,纠结得不行。
哪怕是再没文化的百姓,都知道这肯定不是正确答案。
苏洵摇头失笑,这括号里的两字,肯定不是他儿子的原文。
苏轼这个原作者,不仅毫不在意,还笑出声来,“哈哈哈哈哈,写得不错,简单直白。”
苏迈欲言又止,想问问他爹这是违心话不?
在评论区,网友们也是卖弄起自己的‘才华’。
【‘我怕’不合适,应该改成‘吾怕’,比较符合文言文】
“这不还是一个意思吗?”各时空,无数人的心声说了出来。
学渣们一个个笑出声。
文人大佬们无奈,就没见过这样写文章的。
书院的夫子们感觉手痒痒,真的,要是他们的学生这样写,那肯定要挨罚。
【苏轼是个胆小鬼。算了,苏轼长命百岁。—《雨中有个小苏轼》】
祖辈们差点自戳双目,不是,这倒霉孩子,敢自己读一遍吗?
苏辙摸摸鼻子,他兄长遇上后世这批调皮捣蛋的孩子,也是无奈吧。
苏轼又好气又好笑,偏偏还拿始作俑者无可奈何,一转头还看到儿子笑得一耸一耸的。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遂返】
李白举杯喝酒的手都僵住了,他没想到这群熊孩子,霍霍完苏轼后,又来霍霍他了。
杜甫笑着放下酒杯道:“太白兄,你觉得如何?”
李白:“…挺好。”
【学生考试未半而中道不会】
古代学渣们眼睛亮亮的,这简直是他们的心声写照。
诸葛亮摸了摸鼻子,坚决不承认这和他的出师表有相似之处。
【苏轼是什么人啊,最起码要写个‘我不怕’】
苏轼:...我真是谢谢你嘞。
各朝人士都要笑岔气了,还不怕呢,也不担心气坏了苏轼,写诗骂你们。
苏辙笑累了,这才慢悠悠的提笔写信,信里少不了打趣兄长一番。
王安石眼里也带着笑意,就苏轼那个脾气,自然是什么都不怕的。
皇宫内,赵顼也在惦记他出差在外的爱卿,放在外面挺好的,至少苏轼这人正直,有事真上折子,不担心和地方官们同流合污。
下一个视频,是一个和宋朝相关的。
博主在镜头前说道:“今天我们来聊聊宋朝的赌博为什么如此盛行。”
赌博啊,老祖宗们都知道,而且看水浒的时候,他们也看到剧情里李逵去赌博。
也就是靠前的时空,大禹他们一问三不知。
这个时空的人们还是很淳朴的,也不会搞这些名堂。
宋人们看着视频,不明白怎么就说起他们朝代的赌博了。
各大赌坊,正在参加赌局的人,动作都慢了下来,耳朵好奇的听着视频里传来的声音。
“宋朝时期,海贸发达,已经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宋朝的勾栏瓦舍,可以写戏文讽刺朝廷,还有戏孔、孟的戏文。
在宋朝也允许女子离婚,允许百姓有迁徙权、自由从业、可以去种地,也可以去城里打工。
宋朝还有抚孤院,由朝廷出钱抚养孤儿...
宋朝也没有宵禁,百姓们的生活娱乐越来越多样化。”
听着这样的宋朝,其他朝代的百姓也是羡慕的,连秦皇汉武这些皇帝,都不得不承认,宋朝有些方面真不错。
当然就是宋朝军事太拉了,这点又叫人觉得恨铁不成钢。
视频里,
博主还在滔滔不绝的说着,只是内容已经转到了宋朝的博彩业。
“因为经济的繁荣和娱乐业的发展,在宋朝,赌博也极为盛行。
宋朝官方会举办官方博彩活动。
另外,民间的私人赌博也非常多。
哪怕宋朝对赌博采取了严厉控制,也用法律禁止赌博行为,但依旧屡禁不止。”
赌博这种行为,在不少朝代都被人相当痛恨。
特别是宋朝,本来就是作为视频的主角,有很多人家都深受赌博的苦。
有人因为赌瘾败光家财,还卖妻儿,最后妻离子散。
有人甚至去借高利贷,脸面丢得一干二净不说,被人追债无力偿还;
有人因为长期紧张,最后猝死;
...
不管哪一种结局,对普通人家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一个小贩说道,“唉,那周家,原本多有钱啊,结果小儿子偏偏染上赌瘾,房子都被赌坊的人收走了。”
码头上干活的工人也闲聊着,“听我大侄子说,有人专门做局,要是你看不出来,真容易入套啊。”
老者语重心长的表示,“千万不要沾赌,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眼红你家的日子好,就故意带着你家孩子走歪路,这种人良心真是坏透了。”
......
宋朝皇帝们也不是不知道民间涉赌的情况,但问题是不好解决啊。
有些人哪怕冒着被抓的风险,都想去赌一把。
赵匡胤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赵祯也在问臣子们,该怎么办才好。
现代时空
视频里的博主也在叹息。
“在宋朝还有一种买卖方法叫做扑卖,什么意思呢,就是将买东西和赌博结合起来。
从孩子的玩具,到房子车马都可以扑卖。
已经从单纯卖货变成了赌局。
赢的人可以低价拿走商品,输的人要全额付款,赌注最高达到三十倍。
一方面,赌博能给那些有需求的人提供娱乐消遣方式,另外,也是一些人追求财富的手段。
同时,这种行为还被一部分人当作社交活动。
这一系列原因,都促成了赌博普遍存在宋朝社会。
哪怕赌博造成了很多人损失财产和家庭破裂,可痴迷的人依旧不少。”
光幕下
很多人都对赌博采取否定态度。
靠前的朝代稍微好一点,大概是商品经济和娱乐业不够发达,赌博虽然有,但不猖獗。
只是宋元明清这些朝代就不一样了。
还有民国时期,一批因鸦片瘾、赌瘾发作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人多的是。
这些人先辈们见多了。
劝是劝不住的,这种人哪怕到最后一步,都不一定会后悔。
各朝代的赌鬼们,看了两眼光幕,又继续投入新一轮赌局中。
有人在赌桌前犹豫徘徊,有些在别人的撺掇下,继续开赌,也有一些人咬咬牙,毅然转身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命运的走向全在一念之间...
(https://www.02ssw.cc/4_4510/4325758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