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 > 第 495章 有哪些阳谋

第 495章 有哪些阳谋


{有哪些著名的阳谋?}

这个话题还真让古代的不少谋士感兴趣,这显然是触及到了他们的专业领域。

百姓们凭借着对历史的了解,有人能说得出来,也有人不甚了解,打算先看看。

{网友一:私生子享有继承权}

祖辈们:??

这把大家都看懵了。

原本那些谋士们也愣住了,他们还真不清楚后世的这个规定,不过这算是阳谋吗?诸葛亮这些人还真陷入了思考。

百姓们疑惑的还不少,后世不都是一夫一妻吗,难道还有人在外面乱来?

各朝代的私生子们也惊讶了。

只是古代正室夫人们脸上不太好看。

这一楼的留言都有几百条,刘晓希干脆都点开来看。

【还真是,一般人可能连媳妇都没有,哪来的私生子】

各时空,有人恍然大悟,也有人还看不明白,但听到别人的解释后也反应过来了。

“噢,怪不得了,后世很多人可是连成亲都不愿意,有娃的机率都低得够呛。”

“咱们现在不就是这样,饭都吃不饱,哪来的私生子。”

......

古代的当家夫人们都不太高兴,她们不傻,脑子一转就想明白了,更何况,这些明媒正娶的夫人,对私生子明显就看不上,又怎么愿意分财产。

【盲猜,就跟推恩令一样,就不是针对普通人的,这招是避免权贵财产过度集中】

提到推恩令,刘彻还愣了下,刚想说什么,就看到刘晓希一拍脑袋的准备说话。

刘晓希也是突然想到就脱口而出,“从稀释封地到稀释财产,可是虽然子女有继承权,但父母有权处置自己的财产,若是留下遗嘱,也会遵循遗嘱。”

光幕下

各朝人士也想到了这个事,但大家也有不同见解。

在码头上干活的男子撇撇嘴,“普通人的确是没啥钱,想养个外室和私生子,的确是够呛的。”

一知县老爷叹着气,“民间都有几个儿子争家产的,为了家产闹得不可开交,这即便有遗嘱也真不一定有用。”

酒坊的老板娘眯着眼睛笑道:“哎呀,那傅员外家不就是嘛,当爹的刚死,几个儿子就闹起来了,听我那在傅家做帮工的侄儿说,那真是打得头破血流,在亲戚面前相互扯皮哩。”

一个富丽堂皇的院落里,年轻貌美的贵妇人苦笑道:“唉,果然是人性,哪怕时代再怎么变化,这私生子女依旧有。”

......

元光年间

霍去病有些好奇的问道:“陛下,你觉得是不是这个意思啊。”

刘彻看了霍去病一眼,想到自己的推恩令,那可就有话说了。

“或许有、或许没有,虽然父母有权处置自己的财产,但要是分配不合心意,作为子女的会甘心?到时候闹起来遗嘱也会被推翻的。”

说着,刘彻眼里还有些玩味儿,这后世的这条律令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怪有意思的。

“我明白了,就是让他们内部闹起来,达到分化瓦解的效果,避免掌握的资产过于庞大。”霍去病思考了下补充说道,因为他的身份问题,看到这个难免就好奇些。

刘彻赞许的摸了摸霍去病的头,“嗯,即便只是让一部分权贵家族内乱,但也可以收拾他们了,并不是每家的掌门人都无情,也会想给其他子女分一点的。”

......

汉朝诸王们想到自己身上,明显就很不开心了,明知道刘彻的推恩令是怎么回事,偏偏没有应对办法,这才是赤裸裸的阳谋。

民国

先辈们是皱着眉看完。

后世的贫富差距扩大他们自然能看得到,有钱的越来越有钱,财富自然聚集到了少数人手上。

然而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说实话并不确定,也有可能是因为私生子本无罪,出轨犯错的是父母,所以不能剥夺了孩子自然人的权利。

但不管是哪一种,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什么出轨事件,婚姻真走到了尽头,和平离婚更好,而不是伤害枕边人。

【就是在拆分聚集了大量财富的家庭】

汉朝的诸侯王唉声叹气,虽然说的是后世的继承权,但推恩令也在针对他们,对他们不就是在拆分嘛。

{网友二:‘先用后付’绝对算一个}

‘先用后付’是什么,祖辈们也知道,经常看刘晓希网购的时候用到过。

可是为什么算阳谋,各时空想不明白的人也不少。

小妇人有些想不明白,“这有什么危害吗?我看挺好啊,收到货确定质量不错再给钱,要是东西不好再退钱也挺麻烦的。”

清秀的姑娘面做思考状,“可是是怕误点,尤其是后世的老人孩子都会玩手机,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东西,那还挺麻烦的。”

......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也说到自己的猜测,“可能是因为用‘先用后付’更有购买欲吧。

因为是延期支付,一般人是不会觉得自己为这个商品花钱了,更容易促进消费者的购物欲。

只会等到扣款时才会心疼,自己都买了些啥啊。”

这个说法,同意的人也不少,祖辈们倒是能理解,当真的从手机上扣了一笔钱出去时,很多人购物肯定就会犹豫,但延期支付的话,犹豫的想法就会减少。

{网友三:有一次在火车上,旁边有一个老哥随地吐痰。

一个外国人看到了,就用华语说了句,“花国人真没素质。”

老哥一愣,随即又吐了一口,说了句,“八嘎”}

刘晓希笑得前仰后合,各时空也没好到哪里去。

民国的人们对这‘八嘎’一点不陌生,就连古代老祖宗们也是看过民国抗战的一些影视剧的,自然也熟悉这话,不就是倭寇老说嘛。

刘邦笑得嘴角一抽一抽的,“哈哈哈哈哈,这家伙反应还真快,还知道假装倭寇。”

李清照笑过后不免毒舌,“虽然这人没素质,但这个歪果仁以个体代表整体,同样不是什么好的。”

......

民国的先辈们无奈的笑了笑,虽然没素质,也知道找个背锅的,但还是要改改随地吐痰的行为。

现代时空

刘晓希笑够了,也没忘记提醒各时空的孩子,要讲卫生、也不要随地吐痰。

不少孩子也点点头,他们会的。

长辈们还打趣道:“看到没有,后人都让你们要讲卫生,你们当祖宗诶,可要做个榜样。”

孩子们红着脸,“知道了。”

……

{网友四:说一个,之前看一档美食大赛的节目,有个哥们儿一直被评委针对,所以在洗猪大肠的时候,故意留一段没洗。

评委要是不吃,他就反过来说评委不专业,凭什么针对他;

评委要是吃了,他的作品就会留给评委一点小小的震撼}

祖辈们:...

这个震撼他们隔着时空都感受到了。

一想到有人吃了带屎的猪大肠,各时空不少人隔着屏幕都快吐了,正在品味猪大肠的人,更是看着盘子里的大肠咽都咽不下去。

一个正在酒楼吃饭的食客,放下筷子吐槽道:“这小子反应可真快,恶心也是真恶心。”

正在给客人切猪肉的屠夫说,“如果评委是真的故意针对人家,那也是他活该。”

卖炊饼的小贩也笑着点头,“是啊,本来就是来参加比赛,结果还被人恶意针对,报复回去是应该的。”

......

祖宗们虽然觉得吃带屎的大肠恶心,但赞同小伙的人也不少。

这一楼,还有很多人补充发言的。

【主要是评委喷他,说他没有保留食材的本味】

各朝人士哭笑不得,所以这不就保留了嘛,原汁原味的。

秦皇汉武就比较欣赏这种效果,有仇当场报。

朱元璋合上手中的折子,哼了一声,“这也是评委活该,那叫自作自受,以为别人奈何不了自己。”

【你不吃,你就没办法评判我;你吃了,那你就享受包裹馅料的大肠吧】

这包裹馅料的大肠,让祖辈们纷纷敬而远之。

苏轼对后世这个美食大赛还挺好奇的,和他一样爱好美食的人不少,还有些老饕甚至有了举办美食大赛的想法。

“不行,我得去找老杜一趟,美食大赛多有意思啊,咱也搞一个。”

......

【只是大肠没洗干净而已,不违法,又不是投毒】

各时空,学到这招的年轻人还真不少,至少以后遇到事还真可以学习这个后世人,既能恶心对手,又不委屈自己。

看完了上个内容,祖辈们还在津津有味的聊着,刘晓希则已经点开了新话题。

{古代的状元,放到现代是什么水平}

这可把祖辈们问住了。

他们对后世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就说这文学教育方面,的确不清楚状元在后世相当于多高级别。

古代的读书人们看着光幕窃窃私语。

各朝代的状元们,眼里有疑惑的、有好奇的,有淡定的。

贺知章不解的问出声,“不知指的是哪方面?是状元这个身份?”

王维的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学识方面,应该比后世的大学生厉害吧。”

柳公权思索片刻叹息,“能中状元者,到了后世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郑颢如今心情好,也饶有兴致的说道:“我们现在考中状元,比后世高考的难度应该要大多了。”

王阳明他爹王华,心里也想看看他在后世能达到什么程度?

{网友一:在古代考状元,比今天高考想考省状元都要难得多。

比如宋朝时期就出了一百多个状元,除了死得早的,几乎都官至四品以上,相当于现在的副部。

明清的状元,起步也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相当于中央办公厅秘书。}

古人们虽然不是很理解后世的官职体系,但这什么副部、秘书的,一看就知道官职低不了。

历代的状元们都很惊喜,这也是一种实力的象征。

杨坚正在推行科举,后面这些朝代对状元官职的授予,对他也有些启发的。

“伽罗啊,朕打算明年开始,就正式实行科举,正式向民间选拔人才。”

听着丈夫的话,独孤皇后却是眉头紧锁,“明年会不会太急了些,只怕能取中的也多是世家子弟。”

杨坚点了点头,“你说得对,不过刚开始实施肯定会这样,民间子弟的学识肯定比不上精心栽培的世家子弟,但民间也需要一步步来,或许要好几年后才会有庶族进入朝堂,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独孤皇后闻言也不再反对,“那也需要提前昭告天下,让这些备考学子提前做好准备吧。”

“嗯,朕确定好后,就会下旨了。”

......

{网友二:历史上能中秀才的人,基本都是有官方记录的。

很多读书人考到了四五十岁还只是童生,秀才就更少了。

要是一个村子出了个秀才,都会被大家捧起来。

要想中状元的话,说白了,相当于将全国优秀人才聚集起来考试,考得上就成了进士,一甲才能成为状元。}

唐宋明清的百姓们看得直点头,这话没错,普通人看到秀才都是非常敬重的。

“一个村里要是有一个秀才,那真是了不得。”

“隔壁村有个秀才,那真是神气成什么样了,咱孩子可都要去隔壁村念书哩。”

“村长家大孙子不就是童生嘛,现在还在继续考秀才哩。”

......

先秦、秦汉的百姓们羡慕的同时,也希望早点实施科举,这样家族中的孩子也能有机会往上爬了。

{另外,古代科举不是高考,而是考公。

古代读书人对标的也是公务员。

按级别划分的话:

秀才差不多等于乡镇级,事业编性质,可以领国家补贴了;

举人相当于市区级,往上都是国家干部;

贡生相当于厅局级;

进士就是省部级}

古代的读书人们议论纷纷,他们时代的科举就是入仕,对应后世的级别,看着也是相当不错的。

在百姓们看来,考中状元的那都是相当牛掰的人物,未来也是前途无量。

一些积攒了些积蓄的人家,也打算送孩子念念书,若是能考上,哪怕当个秀才也好啊。

青年很羡慕的说道:“咱现在的秀才公,谁见了不给几分面子,我看我家狗蛋虽然不见得能中状元,但考个秀才还是有机会的。”

同村大爷都惊讶了,“哟,山根啊,你这是想送娃去念书了?”

“有这个打算,咱也希望孩子将来能成器。”

......

这一楼,也有不少人在议论古代状元的级别高低。

【古代考上进士就可以当县令了,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书记吧】

百姓们平时能看到个秀才公都难得,县太爷就是他们能见到的最高的官了。

老人摸了摸儿子的头,眼里有些憧憬,“乖孙,你也要好好念书,争取以后光宗耀祖,当个县令老爷。”

小娃捧着书乖巧的说道:“祖父,你就放心吧,我会的。”

......

【古代随便一个状元放到今天,那绝对是作家、书法家、国学大师这种级别的】

各朝代的状元们看到这条评论都乐了。

王维看着自己书桌上的笔迹,颇为自谦,“还马马虎虎吧,也没有后世人想到那么好。”

文天祥笑完后又有些失落,“状元又如何,还是没办法护住自己的国家啊。”

.....

【古代状元绝对能写得一手好字,明朝状元赵秉忠留下的试卷,全篇2460个字,没有一处涂改,字迹工整,如同打印出来的一样】

赵秉忠:??嗯?他的考卷传到后世去了?

朱翊钧当然知道赵秉忠是谁,不就是他钦点的状元嘛。

各朝代的状元们还有些羡慕,没想到还有人的试卷流传到后世了,看样子还很出名的那种。

刘晓希也搜索起这份试卷的图片给祖辈们欣赏。

赵秉忠看到自己那份保存完好的考卷,却有些不好意思了,但看其被保护的那么好,他还是肉眼可见的雀跃。

赵家人也欣喜不已。

各朝人士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是读书人们,还会一起品鉴状元爷的试卷。

百姓们难得有机会看到状元的答卷,也看得极为认真,还有人抄写下内容,准备私下再仔细品读...

现代时空

刘晓希简单说了下赵秉忠此人,“这份状元卷真迹,是唯一的孤本。

他的主人赵秉忠,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只是阉党势大,他最后被迫离开官场,此后还被削官夺爵,崇祯帝在位时期才为他平反。”

历朝历代的百姓,为赵秉忠打抱不平的人不少。

尤其是正直的人就看不惯这种。

朱元璋、朱棣父子已经懒得说话了,对那些后代骂也骂了,但他们也听不到,还能有什么办法。

赵家人担忧不安,前面的好心情都被这个坏消息搅合没了。

赵秉忠自己也被泼了一盆冷水,但很快就接受了这一切。

“官场如战场,我早该预料到的。”

皇宫内

朱翊钧忐忑不安,这事情应该不是自己干的吧?但要真是,那骂自己的人岂不是更多?

崇祯年间

朱由检听到这个消息还很惊愕,他也才继位了一年而已,既然以后会为赵秉忠平反,那这事这一世就不用拖太久了,还是早点处理比较好。

魏忠贤脸上有一丝尴尬,他当初就是和赵秉忠闹得不可开交,赵秉忠的致仕,说起来还有他的一份‘功劳’。


  (https://www.02ssw.cc/4_4510/2418016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