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 > 第512 章 那些归国文物

第512 章 那些归国文物


吃饱喝足后,打了个饱嗝儿,刘晓希继续点开下一个视频。

{盘点那些流亡国外,已经归来的国宝}

看到这个视频,祖辈们都有些恍惚,都知道近代丢失了很多东西,现在有多少文物回来,他们不可能不关心。

除非是实在忙的抽不开身的人,其他人纷纷将手头上的事情停下,目光灼灼的看着视频。

{近代以来,华夏文明的很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约有1700万件。

据不完全统计,在脚盆鸡大约藏了360万件,鹰酱藏有约230万件,高卢鸡藏了260万件,约翰牛有130万件。

为了寻回这些国宝,我国这些年也积极采取了很多方式。

截止目前,成功追回的文物超过十五万件,本期就来了解其中几种国宝的回归。}

祖辈们都有些泄气,因为15万和1700万相比,的确显得不够看,但大家也明白,想拿回来没那么容易。

吃进去的东西,那些家伙没那么容易吐出来。

大叔知道后世的实力,很乐观的说道:“慢慢来吧,以后会有机会通通拿回来的。”

商人很无奈的叹息,“唉,吃进嘴里的肉,让人吐出来,要么你拳头够硬,不然还挺难的。”

秀才的无不泄气的说道:“这提到的几个国家,可没一个容易说话的,最可恨的还是倭寇,抢了我们那么多东西,怎么可能轻易还回来。”

......

王侯将相们的情绪不光是愤怒那么简单,像李世民他们,是知道自己的墓被盗过,他的昭陵六骏回来的概率还很低。

“朕这次定要设上重重机关,谁敢再来盗墓,朕让他有来无回。”

有不少和唐太宗一样想法的帝王,就是将墓设置的非常难进。

刘彻还挺羡慕李世民他儿子,“如果能知道李治的墓是如何修建的好了,到了后世都能免遭洗劫,也就避免有东西流失出去。”

朱元璋讥笑着,“还不是怪清朝那些没用的,光是一个慈禧就如此奢靡,但凡军事上下点功夫,也不至于给华夏带来那么大的灾祸,又怎么会造成那么多文物流失?”

慈禧哪知道朱元璋在骂她,她没忘记自己墓被一个叫孙殿英的刨了,墓里的那些宝贝肯定也被这伙人弄走了。

“孙殿英,哀家绝不放过你...”

清末和民国的爱国志士现在都是干劲满满,不管是采取哪种方式,总归是不能让文物流失出去了,所以2233保存的文物数量也越来越多。。。

{一、商朝青铜器皿方罍(lei第二声)

皿方罍是商朝时期的一种盛酒器。

它是在1919年被一个姓艾的农民发现的,出土于湘省。

1924年,一个商人购买了皿方罍的器身,自此器身和器盖分离。

器盖也被艾家交给一所学校充当学费。

结果,器盖又被国派一个军官强行买走。

直到1950年,军官被抓后,器盖被收回,六年后移交到了湘省博物馆。

同时,器身则是辗转到了脚盆鸡一个收藏家手里。

器身和器盖分离了长达九十年。

2014年,鹰酱的一家拍卖公司拍卖皿方罍器身,湘省各界代表赶赴老鹰国,经过一番艰苦谈判,才达成了洽购。

自此,流失海外几十年,器身回来了,和器盖合为一体,收藏在湘省}

本就是咱自家的东西,结果还要买回来,老祖宗们这心里着实是生气,而且还不知道在谈判桌上花费了多少功夫。

姬发看着视频里出现的皿方罍,这东西在他们时代真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只是跨越了几千年显得有历史价值。

“这以后,孤的墓里,也多陪葬些东西吧,有什么放什么,后世人肯定会喜欢。”

周公旦笑了笑,“放这些东西倒是没问题,但二哥,你的墓在后世好像都还未被发现,所以你放这些后世找不到也没法。”

姬发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样子,“无碍,到时候你们也在自己的墓里多放些,数量大了,概率就大了。”

周公旦:...

民国

一户艾姓人家自然知道视频里说的是他们家,名字对的上,那视频里的皿方罍也一模一样。

然而,如今不管是器盖还是器身,都不在他们家了。

先辈们都在想办法追踪,只要在国内,那寻回的机率也更大些。

父老乡亲们也是尽自己的能力,没人希望文物再次流失出去。

{二、‘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它一组是八件,出土在湖北,是属于春秋时期的文物,是在一个曾国的贵族墓葬发现的。

在这组青铜器上,有器主人的名字,曾伯克父甘娄。

‘曾’是曾国,排行为‘伯’,‘克父’是字,‘甘娄’是名。

推测它的主人身份是曾伯的长子。

这8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了装粮食的簋(gui第三声),烹饪用的厨具甗(yan第三声),盛水或是盛酒的蘦(ling第二声),盛食物的盨(xu第三声)等在内。

2019年,它成功从脚盆鸡回来,如今被收藏于鄂省博物馆}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们还很诧异,竟然是曾国的东西,一时间,心里都五味杂陈。

曾伯也是欲言又止,好消息是这东西回来了,坏消息是后代的墓被挖了。

曾国虽然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历代百姓虽然没听说过,但看到文物回来,还是很高兴的。

只是看着视频中春秋诸侯王吃饭用的餐具厨具,百姓们都还很不习惯,反而因为老是看光幕,对后世的餐具更习惯些。

现在各时空,很多炊具餐具都有结合后世的变化。

现代时空

说到曾国,刘晓希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曾侯乙编钟。

想到也就顺口说了出来。

“之前我们也考古到曾侯乙的墓,还出土了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也就是姬乙,他是西周大将军南宫括的后人。

曾国是周成王分封给南宫阔的,位于汉水随地,也被叫随国,非常重视礼乐制度。

所以在姬乙的墓里,也出土了编钟和编罄古代乐器,也能看出来几千年前的祖先们,在礼乐上成就非常高。”

各朝人士点了点头,感慨于曾国为华夏文明的礼乐制度提供了证据支持,但若是自己的墓被发掘的话,老祖宗们还是挺想哭的。

不过,现在只有姬乙自己想哭,他的墓被挖了啊,那么多的诸侯王,再不济还有那么多祖宗后代,怎么偏偏被挖的是他?

西周初年

南宫括很高兴自己也有封国了,但看到后代的墓被挖这事,还是同情了后人一番。

“这也是没办法的,能保住几千年挺不容易了,后世人都说了,反映出当下辉煌的文明。”

姬发对他儿子给南宫括分封,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南宫是他的重臣。

现代时空

刘晓希还在八卦着。

“当时在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万五千多件文物,而且还在曾侯乙的口中,发现了21件玉雕刻的小动物。

根据专家们的说法,这应该是想要表现出当时的畜牧业发达。

如果你们想看曾侯乙墓的考古视频的话,等晚点我找给你们看看。”

闻言,各朝人士都有些期待,好奇的人不少,都想知道后世人是怎么挖开墓考古的。

春秋战国的诸侯王们同情了姬乙一番,亲眼看到自己被挖墓的视频,希望他的心理能承受住,别大受打击厥过去。

刘贺眼里非常庆幸,还好没有说看关于他的挖掘视频,他的心再大,小心脏也容易受不了。

辛追夫人也一样,想到自己的遗体,她都还没办法心平气和的接受。

唯有可怜的姬乙,一屁股坐在地上,连儿子叫他都懒得理会。

自己的墓不光被挖了,还要被世人看挖掘视频,他太难过了。

姬乙大受打击,隔了一会儿,才嚎啕大哭起来,“我辛辛苦苦的陪葬啊,全没了,呜呜呜,都不给我留的,嘴里的东西不会也都掏出来了吧。”

他儿子站在旁边很无奈,“父亲,留给你也没用啊,我觉得你更应该担心的是你的身躯。”

闻言,姬乙哭得更大声了,“莫不是被一把火烧了吧?还是和辛追一样被放在哪里展出?”

他儿子摇摇头,但感觉第一种概率更大。

......

刘晓希八卦完,点开视频继续放。

除了姬乙受影响外,其他人也都继续看起视频来。

{三、商朝子龙鼎

祂是如今已发现的所有商朝青铜鼎中,最大的一个。

同时,他身上还带有‘子龙’二字,因此得名。

子龙鼎出土于豫省,在20世纪30年代,它被一个在华做文物倒卖的倭寇公司,倒卖到了脚盆鸡,从此没有露面。

直到2004年,当时在脚盆鸡有一场私人文物收藏展览会,它和众多华夏文物被放出来展出。

第二年,子龙鼎被港地一个收藏家购得,经过多方协商,最终在2006年回归,如今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看着视频里的青铜鼎,这也是商之后的各朝代人士第一次见到。

祖辈们的眼里都有着对祂的好奇。

民国

提前知道了这件事,先辈们自然是要追寻子龙鼎的下落,趁祂还没流失出去,必须提前找到藏起来。

豫省的父老乡亲们也在动员,将视频里子龙鼎的样子牢牢记住,一边防范鬼子,一边悄声寻找,找到的话也是请系统存在,放别人那里,谁都不放心。

{四、丰邢叔簋

祂是西周晚期的文物,1978年出土于陕省。

结果1984年,丰邢叔簋被盗,流失海外。

直到2023年,得知丰邢叔簋现身鹰酱,相关部门和持有人取得联系,经过沟通,对方无条件返还。

如今,丰邢叔簋已经回国}

祖辈们脸色都很难看且愤怒,还痛心疾首。

如果说是战乱年间被盗,当时内忧外患还说得过去,结果在1984年、太平年代都被盗出国,这要是没有内鬼他们都不信。

很多人气得就破口大骂,那些盗取文物出国的人,自然就是被骂的对象。

“奶奶的,这些畜生,别人想方设法把流失的文物寻回来,结果偏偏就有见钱眼开的将文物盗卖出去,也不怕遭报应。”

“我呸,这种混账,抓到就直接宰了吧。”

......

姬发满心愤懑,本来看到属于他们西周的文物,心情还算不错,结果就被人倒卖出国了。

“究竟是什么人干的?有没有抓到?孤要看看是何人能够干出这样的事来。”

周公旦给泼了一盆冷水,“没抓到吧,否则肯定会提到的。”

孔夫子也气到不行,“有人心存大义,结果也有人就是干这些丧良心的事,可悲可叹。”

民国

先辈们不失望是假的,虽然文物重新回来了,但被盗也是真的。

先生的眼里很失望,“这些倒卖的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啊。”

青年学生气得一巴掌拍桌上,“财帛动人心,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会监守自盗,这样的事谁都无法保证不会发生。”

身在根据地的小战士,愤怒的说道:“这种人就该送他们到前线来,保家卫国做不到,见利忘义倒是少不了他们。”

......

{五、战国的楚帛书《五行令》和《攻守占》

1942年,有盗墓贼在湘省发现了一座战国古墓,在里面发现了楚帛书。

祂也是目前唯一出土的战国帛书,还是华夏史上最早的帛书实物。

只是当时楚帛书被不识货的盗墓贼当成废品送了出去。

后来几经辗转,又被鹰酱国的人从华国商人手上骗走,并非法送出境。

直到2025年,经过和鹰酱多轮磋商,海外漂泊79年的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启程回家}

祖辈们对鹰酱人的强盗做派,无奈又愤怒,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文物回归。

春秋战国的楚国君臣脸都黑成了炭,这一看就知道是他们楚国的东西。

楚庄王气得把盗墓贼和鹰酱国人翻来覆去的骂。

“…别让本王知道他们是谁,否则等我有机会穿去民国,宰了他们。”

......

民国

在湘省的先辈和乡亲们,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因为提前知道这件事,如今帛书还在,但难道要去提前开墓弄出来?

可是以当前的文物保护水平,一旦文物出土,技术有限的情况下,造成破坏就麻烦了。

民国的这些学者们也为难了。

可若是不开墓,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先找到了,又会造成流失海外的危险...

{六、宋朝的米芾书法:研山铭

《研山铭》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

不管是从艺术角度还是收藏角度都是难得的珍品。

在宋理宗时期,祂被丞相贾似道收藏,后来又辗转多为收藏家之手,到了近代,却流落到脚盆鸡。

2002年的拍卖会上,祂被我国相关部门花了2999万拍下,如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祖辈们看到花了2999万,气得又把倭寇骂了一顿。

那么多钱啊,对普通老百姓那简直是天文数字。

原本看到自己的作品,米芾还很高兴,结果转头就看到花了2999万拍回来,他这心里一抽一抽的,心疼的滴血。

虽然自己的作品被认可是好事,但不代表看到后人花大价钱赎回不心疼。

“要不我多弄点作品吧,这样丢了后世这些娃娃也不心疼了。”

他的夫人陪着儿女在一旁玩乐,听了这话摇摇头,“官人,意义不一样。”

“唉,我就是心疼钱啊,2999万,这太多了。”

......

苏轼既为好友的作品传到后世感到高兴,想到花钱赎回也生气,“这些可恶的倭寇,都是他们干的好事。”

等视频都结束了,没看到自己的东西回来,李世民、赵佶他们还挺失望的,可是他们也能猜到,后世国家肯定有交涉,但真没那么容易拿回来。

民国

父老乡亲们生了会儿气后,又继续忙着了,那些还没流失出去的宝贝,还需要保护好,至于已经流失出去的,也只能等以后太平了,找机会弄回来,虽然难度不会低。


  (https://www.02ssw.cc/4_4510/2379261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