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打探沉船我也在行
众人眼前一亮,纷纷打量着这个年轻人。这就是那个名声在外的张海川?难怪这些天家里的闺女整天念叨。
“你说这是宋元商船?”孟教授皱眉,语气中带着几分质疑,“照片这么模糊,船还被淤泥覆盖了大半,你怎么看出来的?”
“看轮廓就够了。”张海川微笑着说道,“每个朝代、每个地区的船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看到有人手里拿着船的素描,他走过去:“借用下纸笔,我给您画几艘船,您就明白了。”
张海川接过纸笔,目光落在桌上那张照片上。照片里的沉船轮廓模糊不清,仿佛蒙着一层厚重的灰纱,连最基本的轮廓都难以分辨。
但这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多年的古船研究让他对各个朝代的船只构造了如指掌。
房间里安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张海川专注地勾勒着线条,眉头微蹙,时而停顿思考,时而快速落笔。周围的人不由自主地围拢过来,探头探脑地想看清他画的内容。
“这构造……”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学者凑近了些,“看起来很眼熟。”
张海川没有应声,继续专注于手中的工作。笔尖游走间,船只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突然,一个略显激动的声音打破了房间的寂静。
“等等!这是玉龙船!”一位头发花白的专家猛地站起身,“这艘船,绝对是玉龙船!”
话音刚落,其他专家也纷纷附和起来。
“对!就是玉龙船!这船身的弧度,这龙骨的设计…………”
“这些细节,跟宋元时期的玉龙船简直一模一样!”
张海川放下笔,目光扫过众人惊讶的表情。
他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反应。
脑海中,无数古代船只的图纸如走马灯般闪过。
这艘沉船的位置,结构特征,都指向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这是一艘从月城出发的商船。
“不可思议……”一位专家喃喃自语,“就凭这么模糊的照片,就能还原得如此精确。”
张海川将画纸叠在照片上,素描出的玉龙船轮廓与照片上的影像完美重合。房间里响起一片惊叹声。
“这小子真有两下子。”有人低声议论,“难怪能当上张会长的徒弟。”
孟教授拿起纸张仔细对比:“海川,你对古代船只的了解,远超我的想象。”
“那是自然。”张海川微微一笑,“您随便说个朝代,我都能给您讲讲那时候的船只种类。咱们春国上下五千年,光是造船史就能讲三天三夜。”
张马玄瞥了徒弟一眼:“少在这儿显摆。”虽是责备的话,但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骄傲。
“既然能断定这艘船是宋元商船,”孟教授放下照片,神色转为严肃,“我们得抓紧行动了。上面已经安排好了,过几天会有一艘渔船去东照海域,明面上是捕鱼,其实是在海底搞摄影工作。”
众人纷纷点头,没过多久便各自散去。
院子里只剩下孟教授、张马玄和张海川三人。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微风吹过,树影摇曳。
张海川正想开口,张马玄却先一步说道:“孟教授,带上我这小徒弟一起呗。”
“师父…………”张海川一愣,“我找您是想说封杀的事…………”
“你以为我不知道?”张马玄打断道,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这次沉船是近年来最大的发现,文化部很重视。机会难得,你小子别错过了。”
孟教授面露难色:“可是他现在的身份…………”
“就当他是个渔民。”张马玄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来,陪我下盘棋。”
张马玄那句话,让张海川心里一动,眼底闪过一丝精光。
老头子这是在给自己机会啊!这次的水下拍摄任务根本不需要他这个被封杀的艺人,但老头子偏偏把他叫来了。张海川摩挲着下巴,嘴角微微上扬。
“这是要让我浑水摸鱼啊……”他低声呢喃,目光投向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
要是能从海底捞出个国宝级文物,自己这封杀令说不定真能提前解除。想到这里,张海川的呼吸不自觉地急促起来。
三天后,鲁省银滩港口。海风呼啸,浪花拍打着码头。张海川换上一身朴素的冲锋衣,和船员一块儿上了那条破船。船只破浪前行,几个小时后抵达目的地。
远处,几艘工程船和载驳船停在海面上,隐约可见工作人员的身影。
“他娘的,倭子又偷偷开工了!”一个老渔民咒骂道。
“等军舰离开的空档,赶紧行动!”
船上的人迅速换上潜水装备,陆续下水。负责人正准备向上级汇报情况,忽见张海川脱掉上衣,展现出一身健硕的肌肉。
“你这是要干什么?”负责人皱眉问道。
张海川活动了下筋骨,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响应全民健身号召,冬泳。”
话音未落,他已经一个翻身跃入海中,动作行云流水,连水花都没激起。负责人目瞪口呆,连忙拨通电话:“那个明星下水了,连基本的装备都没准备!”
电话那头传来淡定的声音:“不用管他,他另有任务。”
负责人放下电话,望着平静的海面,满脸困惑。
一个被封杀的明星,居然还有秘密任务?这是什么操作?
海水冰凉刺骨,但张海川丝毫不受影响。他在水下快速前进,目光敏锐地搜索着周围的环境。多年的训练让他能在水下屏住呼吸超过五分钟,这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突然,一个模糊的轮廓出现在视线中。张海川眼前一亮,加快了游动的速度。随着距离的拉近,沉船的样貌逐渐清晰。
果然如他所料,这就是一艘宋元时期的玉龙船。
船体保存得相当完整,只是被厚厚的淤泥覆盖。张海川仔细观察着船体的每一个细节,脑海中不断与历史资料对照。这艘船的构造和他之前研究过的资料完全吻合,甚至能从某些细节看出,这是月城造船厂的手笔。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
张海川警觉地转身,发现是东照工程船的作业声。
他们正在用大型机械在海底作业,显然是想抢先一步打捞文物。
时间紧迫,张海川迅速在脑海中规划了行动方案。他需要尽快将沉船的具体位置和状况报告上去,同时还要想办法阻止东照人和棒子国的行动。
就在这时,氧气即将耗尽的警告传来。张海川不得不放弃继续探查,转身向水面游去。
(https://www.02ssw.cc/4808_4808101/1111083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