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9章
只可惜,从离颖目前的表现来看,一切都是减分项。
换句话说,如果离颖不能接受李东和宋辞的婚事,李志华又凭什么把这桩滔天的富贵,拱手送到离颖的头上?
跟谁合作不是合作?
汉能集团在汉东本地的根基,远比将河集团要更加深厚。
无论是经济底蕴,还是历史底蕴,又或者政策底蕴,都不是一家小小的将河集团能够比拟。
作为汉东国资委控股的优质企业,汉能早就已经是汉东省能源供应的“压舱石”。
整个汉东省半数以上的工厂供电,集中供暖网,甚至省内两条主干高速的充电桩基建,背后都有汉能集团的身影。
这种与城市运作深度捆绑的资源,是离颖的将河集团,靠商业并购永远补不齐的政策短板!
更遑论汉能集团的本地人才储备,其核心团队多为汉东大学毕业,深耕本地数十年。
既熟悉政策导向,又知晓地域特点。
不像将河集团的高管团队,多为外来空降,时常在与本地部门对接时出现“水土不服”。
就连省发改委的几位关键领导,都曾在汉能集团任职。
这种天然的信任“纽带”,是江河集团做公关都难以撼动的存在!
至于汉能集团存在的风险,也不是没有办法挽救。
战略契合度不足?
可以拆分重组,将汉能集团的传统煤炭业务剥离给省属其他企业,保留其新能源发电板块。
再以IF集团的技术为核心,共同成立“智慧能源型文旅公司”,合股经营。
汉能出场地和基建能力,IF出技术和运营模式!
体制僵化的问题,也并非无解。
李志华记得,国内年初的时候就提过“国企混改试点”的要求。
如果能以IF的投资作为契机,推动汉能集团成立专项合作事业部。
赋予事业部总经理直接对接IF的政策决策权,将审批链路从7级压缩至3级,完全能满足项目快速落地的需求。
她甚至可以主动向汉东省委提交建议,将这个合作案例打造成混改样板,省委必然会全力支持。
至于财务风险,更有腾挪空间。
汉能集团的商业写字楼库存积压严重,而IF集团在国内正需要扩建区域总部,恰好可以整体收购其中的5万平方米。
既能帮汉能盘活资产,又解决了自身的办公场地需求。
高负债率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化解。
IF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汉能新能源板块,将45亿高息信托融资直接转为股权,将资产负债率降至安全线内。
至于“双碳”政策带来的限产影响,刚好可以用IF带来的光伏技术,改造汉能旗下的火电厂,实现煤电加光电的混合供电模式。
既符合政策导向,又能提升能源供给的稳定性!
总之,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就看李志华如何抉择。
尽管汉能集团和将河集团两份评估报告的评分差距悬殊,但是在李志华看来。
商业合作从来不是单纯的数字比较!
将河集团的高分,是建立在纸面上的完美契合。
而汉能集团的低分背后,是能抵御市场波动的国企信誉,和不可代替的本地资源。
只要稍作调整,汉能集团的评分未必不能迎头赶上!
说白了,最后IF集团跟谁合作,只看李志华一个念头而已。
(https://www.02ssw.cc/4804_4804684/4220804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