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宜修55
这样忙里偷闲的时间并不多,他们又各自忙碌起来。
宜修主要是操持内务,像是紫禁城和内务府,以及工部,这些都是她在打理。
后宫康熙帝嫔妃的安置,宜修除了太后都给送到畅春园去了。
说是让她们去伺候太上皇,一是宜修觉得那边景致好,比待在宫里强。
二是趁机梳理宫里的人手,康熙帝的嫔妃很多都是包衣,宫里各处几乎都有她们的眼线。
紫禁城日后就他们的家了,可不得打扫干净。
至于此时的康熙帝难不难伺候,宜修压根没让两边人住在一块……
至于让各兄弟接回家荣养……起码现在还不行。
现在康熙帝都不知道,自个的嫔妃就住在同一个园子里。
还有废太子的妻妾孩子,也一起送去了,弘皙则是单独住在京城的宅子里。
宜修本想着修缮慈宁宫给太后住,那地方又大又宽敞,外间还有个不小的园子。
可谁知太后却推辞了,说那是孝庄太后的寝宫,她不敢冒犯云云,非要住旁边的寿康宫。
宜修不太理解,这会人为什么都喜欢把正屋空着,坤宁宫是这样,慈宁宫也要空着。
孝庄太后住过又怎样,那明朝还有妃子住过呢……但太后都这么说了,宜修只好让内务府尽量装点寿康宫。
至于他们两人,反正自胤禛掌权,别说乾清宫的摆设全改了,连坤宁宫也都在重新修缮了。
宜修住惯了王府的大屋子,哪怕是什么承乾宫翊坤宫,她看着也小。
太后现在基本不出现在人前,寿康宫只让传出话来,说圣体欠安,需要静养,不得打扰。
本来太后也想去园子里的,现在宫里还有几个人?有时她想说说话,都找不到人,还不如去园子散散心。
可想着后宫的事,宜修肯定没她了解的清楚,她还能帮衬上几分。
十四又出征不在京中,太后干脆待在宫里,还能看顾十四府上几分。
太后初听闻胤禛继位的消息时,心中一片震动,毕竟康熙帝在她眼里,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化身。
可现在这个从来威仪赫赫的巨人倒下了,还是败在了她儿子手里。
若是胤禛是在康熙帝百年后接过皇位,太后也不会多失态……可胤禛是在康熙帝还壮年的现在,做成了这样的事。
太后想了一夜,自那之后,也学着之前皇太后的模样,只当自己是尊菩萨。
至于什么争宫权、拉拔母家,或是替皇上选妃、敲打皇后……她觉得现在的日子还挺好的。
她又不是昏了头,以为成了太后,就能仗着身份指手画脚拿捏谁。
别说什么生母额娘了,那亲阿玛还在园子里关着呢。
莫说已经做了皇上的大儿子,就算是在当了皇后的侄女面前,她也端不起长辈和婆婆的架子。
太后看着十四的书信,心中既有担忧又有欣慰。
她只叠声叫着竹息,让她快收拾些衣裳鞋袜,再把库里几根人参鹿茸,防寒药材,各类补品装好……
想起内务府新送来了几匹缎子,让竹息都送去绣房,让她们按着十四和弘暘的身量裁两件斗篷出来。
等这些千里迢迢送到十四手里,天气转凉,正好他穿戴。
一件给弘暘送去,就算他现在什么都不缺,也是她这个玛姆的一片心意。
太后看着被她指使的团团转的宫人,太后笑着拨动佛珠。
她是当今太后,两个儿子兄弟和睦,膝下儿孙满堂,她还求什么呢。
阿弥陀佛。
--
宜修没空琢磨太后的心思,只交待寿康宫的份例翻倍。
就算翻倍,也只得一年黄金四十两、白银四千两,还不如一个郡王拿的年俸多……若是没翻倍,也就比贝子强些。
而且再怎么样,那也是胤禛的亲额娘,比起那些个有银子就花天酒地的宗室爷们,宜修觉得这银子还不如给太后呢。
宜修这段时间还把内务府的官员也小幅度调动了一番,康熙帝正是威严极重的时候,这会的内务府还不敢太贪。
宜修稍处理一番就是。
工部那边则是宜修看着胤禛办公多年,两人还时时商议,而且又是胤禛的班底,宜修只要把之前暗处的人,类似戴梓那种,转明安排一番就是了。
人大都爱名利,戴梓是痴迷火器,可谁不想光明正大接受赞扬,光耀门楣。
现在胤禛已经是皇上了,对这些有从龙之功的属下,当然要奖赏一番。
然后,他们连休假办酒席的时间都没有,新的差事已经下来了。
工部之前就积压了好些东西,比如纺纱机。
比起旧版,宜修让他们想办法改良成了脚踏式的,这一改动,产量就多出几倍来……
还有什么牙粉,提鲜酱油之类的生活品,这就只单纯用来挣银子了。
除此之外,宜修还让工部赶紧印刷,几本有关算术或测量或机械方面的书。
书是早编纂好的,因为这些书的内容太过详尽实用,他们之前就没想着呈上去自讨没趣。
马上就要举行登基仪式,到时候胤禛会加开恩科,昭告天下。
从这次科举开始,会增设‘格物科’,主要考算术、地理、简易机械原理之类的……考上了直接入工部。
工坊之前已经交给老五了,宜修除了和戴锌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良外,就是招工。
这次新建的工坊,宜修打算只雇佣女工,就算有搬东西的力气活,她也可以雇力气大的女人来做。
她还准备以皇后的身份,重新诠释妇德、妇言、妇功、妇容。
女子兴家即为德,女子诸事皆要言,女子持家亦是功,女子学识也是容。
女子若是能走出家门,养活自己或家人,这不是抛头露面,而是德行上佳;
女子对万事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见解,不要一昧的迎合他人;
女子就算没有走出家门,只操持内务也是有功的;
一个女子就算容貌不出众,有了学识也是绝色,以此鼓励她们能读书习字。
不是一定要读什么四书五经,而是给她们多一种选择,一个可能。
宜修早和胤禛商量过这个问题,骤然说要让女子走出家门,怕是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会引起天下男人和一部分女人反对。
现在大清还没走上正轨,而且对胤禛上位的手段,终究还是有人不满的,若现在再提出这么‘惊世骇俗’的提议,怕是会引起事变。
不如再等上几年。
现在先增设女子可以做工的工坊,再推出女子也可立户,最后重修婚嫁制度……起码婚嫁必须双方同意,不允许单方面休妻,只能双方和离等等。
这样一步一步慢慢来。
宜修打算先选出几个读过书的大臣家的女儿,让她们作为帮手,还设立了女官的品阶。
她计划每年都选几个,一部分帮她管理工坊,一部分帮她处理其他事。
这样也是为了让百官知道,若是女儿培养出来,也是有可能光宗耀祖的……
上行下效,宜修相信早晚有一天,她能成立第一所女子学堂。
(https://www.02ssw.cc/4713_4713477/2975747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