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崭露头角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于谦出生在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祖籍考城的于家,世代传承着正直与善良的家风】

【祖父于文明曾任兵部主事,他的言传身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于谦的成长之路】

【在家庭的熏陶下,于谦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远大的志向】

【于谦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对经史子集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私塾读书时,他常常与老师作对对联,展现出了敏捷的思维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十岁那年,正旦骑马的于谦在小巷中不小心冲撞了杭州巡按,然而他凭借着自身的才智,不仅没有受到责罚,反而得到了巡按的赏识,还获得了十两赏银】

【这一经历,让于谦更加坚定了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报效国家的决心】

【然而,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十七岁那年,于谦参加乡试,却名落孙山。这次打击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努力学习的斗志】

【他日夜苦读,废寝忘食,终于在二十四岁时考中进士,正式踏上了仕途,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于谦被任命为御史】

【他在任期间,以刚正不阿、执法严明著称】

【在回答明宣宗的问题时,于谦话语流畅、声音洪亮,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度和才华,引起了明宣宗的注意】

【同年,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明宣宗御驾亲征,于谦随行】

【朱高煦听闻明宣宗亲自率军征讨,吓得胆战心惊,最终出城投降】

【在数落朱高煦罪行时,于谦严词责备,声色俱厉,使得朱高煦伏在地上颤栗,自称罪该万死】

【于谦的出色表现,让明宣宗对他赞赏有加,从此更加重用他】

宣德元年。

朝堂上,明宣宗正与大臣们商议朝中诸事。

于谦,这位刚被任命为御史的年轻官员,在回答明宣宗的问题时,话语流畅,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展现出非凡的气度和才华。

明宣宗不由得多看了他几眼,心中暗暗记住了这个名字。

不久后,传来了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的消息。

朱高煦野心勃勃,妄图夺取皇位,他在封地招兵买马,集结力量,公然与朝廷对抗。

消息传来,满朝震惊。

明宣宗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决定御驾亲征,以彰显平叛的决心。

于谦作为御史,也被安排随行出征。

大军浩浩荡荡向朱高煦的封地进发。

一路上,于谦与将士们同甘共苦,鼓舞着士气。

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不仅要协助皇帝平定叛乱,更要维护朝廷的威严和稳定。

当大军抵达乐安城时,朱高煦听闻明宣宗亲自率军征讨,吓得胆战心惊。

他原本以为皇帝不会亲自前来,面对如此阵仗,他的嚣张气焰瞬间被打压下去。

明宣宗将大军驻扎在乐安城北面,将城池团团包围。

乐安城被围得水泄不通,城中的朱高煦如困兽一般,走投无路。

在这种绝境下,朱高煦终于放弃抵抗,选择出城投降。

他灰溜溜地来到明宣宗面前,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明宣宗看着自己这个的皇叔,心中满是愤怒和失望。

他下令让于谦数落朱高煦的罪行。

于谦向前一步,挺直腰杆,开始严词责备。

“汉王朱高煦,你罔顾君臣大义,不思忠君报国,却妄图谋逆篡位!自你受封以来,不安于藩王之位,屡次心怀不轨。”

“明成祖对你恩重如山,你却在暗中算计,陷害太子,太孙;明仁宗以仁厚之心待你,你却毫无感恩之情,图谋不轨!”

“如今,陛下刚刚登基,天下初定,你不思辅佐,反而起兵造反,扰乱天下安宁,致使百姓生灵涂炭,你犯下如此滔天罪行,天理难容,国法难恕!”

于谦声如洪钟,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声色俱厉。

朱高煦伏在地上,听着于谦的数落,吓得浑身颤栗。

他不敢反驳,只能不停地磕头,口中连称。

“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明宣宗看着于谦出色的表现,心中十分满意。

他没想到于谦不仅才学出众,在这种关键时刻,还能如此义正言辞地斥责逆贼。

从此,明宣宗对他赞赏有加,开始更加重用他,将一些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去完成。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时,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

【他发现当地有数百名囚犯被冤枉入狱,于是不辞辛劳,仔细查阅案卷,明察秋毫,为这些无辜的囚犯平反冤情,让他们重获自由】

【他的公正和善良,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爱戴】

【除了平反冤狱,于谦还敢于弹劾权贵】

【他发现陕西官校欺压当地百姓,危害一方,便毅然上奏弹劾他们的罪行,并要求派遣御史将这些官校抓捕问罪】

【他的这一行动,打击了权贵的嚣张气焰,为百姓伸张了正义】

【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朝廷增设各部右侍郎作为巡抚,直接驻扎在各省】

【明宣宗认为于谦是可以担当重任的人才,于是亲手写下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让他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负责巡抚河南、山西两地】

【于谦深感责任重大,他决心不辜负皇帝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为当地的发展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谦到任后,立即深入基层,走访当地居民,了解民情】

【他考察了当地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务,并迅速上疏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

【在任期间,一旦当地出现水灾、旱灾等灾情,他总是第一时间上报朝廷,并积极组织救灾工作】

【他多次上疏,请求朝廷给贫困户发放谷物,缓解他们的生活困难】

【同时,他还提出了地方官员升迁的新标准,以鼓励官员积极为百姓做事】

【这些政策得到了皇帝的下诏同意,为当地的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https://www.02ssw.cc/4691_4691431/2256466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