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锁通古今:荒年富养,战神宠我心趴上小说阅读 > 第四百三十九章 难民

第四百三十九章 难民


寒刈在心中默默发誓:这一次,他一定要让禹王付出应有的代价!

内务府的太监很快就来了,恭敬地将寒刈引到了东宫的偏殿——含章殿。这里虽然不如太子府宽敞,但胜在安全,而且离皇帝的寝宫不远,便于随时召见。

"殿下,这里就是您的临时住所。"内务府总管李公公躬身说道,"皇上吩咐了,一切用度都按照太子规格,绝不怠慢。"

"多谢李公公。"寒刈点头致谢,"对了,本王有些私人物品需要从客栈取回,可否派人帮忙?"

"自然可以,殿下吩咐就是。"

安顿下来后,寒刈立即开始策划反击。禹王既然要玩栽赃陷害的把戏,那他就用事实说话,让所有人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小人!

他想起了山阴郡的那些难民。禹王在那里的所作所为,那些受苦的百姓最有发言权。如果能让他们亲自到京城作证,绝对比任何辩解都有说服力。

"来人!"寒刈召来一名亲信护卫。

"殿下!"护卫单膝跪地。

"你立即快马加鞭赶往山阴郡,找到当地的难民代表,越多越好。"寒刈压低声音吩咐,"告诉他们,太子需要他们进京作证,揭露禹王的真面目。记住,一定要找那些亲身经历过禹王救灾的人,而且要有说服力的证人。"

"是!属下这就出发!"

"等等,"寒刈又想起什么,"路上要小心,禹王的人可能会阻挠。另外,告诉难民们,朝廷会负责他们的路费和食宿,绝不让他们白跑一趟。"

护卫领命而去,寒刈则开始在含章殿中来回踱步,思考着接下来的策略。

三日后,山阴郡。

寒刈的护卫找到了当时的受灾民众,将太子的意思转达给他们。听说要进京为太子作证,揭露禹王的罪行,许多难民都义愤填膺。

"禹王那个败类!"一个叫张大山的汉子怒道,"说什么救济我们,实际上克扣粮食,中饱私囊!"

"就是!我们的房子用的都是腐朽木料,根本住不了人!"一个妇人也愤怒地说道。

"还有那些手下,明目张胆地收"感谢费",不给钱就断绝救济!"

护卫看着这些愤怒的民众,心中也是义愤填膺。太子殿下果然慧眼如炬,这些人的遭遇就是禹王罪行的最好证据。

"各位乡亲,太子殿下说了,只要愿意进京作证的,朝廷负责一切费用。而且太子殿下保证,绝不会让大家受到报复。"

"我去!"张大山第一个表态,"为了给死去的乡亲们讨个公道,我什么都不怕!"

"我也去!"

"算我一个!"

很快,就有十几个难民代表愿意进京作证。他们都是禹王救灾期间的亲历者,掌握着第一手的证据。

五日后,京城。

这十几个衣着朴素、面容憔悴的难民在护卫的护送下来到了京城。他们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繁华的都城,但心中想的不是观光游览,而是如何为自己和乡亲们讨回公道。

寒刈在含章殿中接见了这些难民代表,听着他们诉说在山阴郡的遭遇,心中的愤怒越烧越旺。

"殿下,您是不知道啊,"张大山含泪诉说,"禹王说给我们每人十斤粮食,实际上只给了五斤,而且都是发霉的陈米。我家老母亲吃了那米,拉肚子拉了三天三夜,差点没命!"

"还有重建房屋的事,"一个叫李婆子的老妇人也哭诉道,"禹王的人说给我们最好的木料,收了我们的钱,结果送来的都是腐朽的废料。我儿子用那些木头搭房子,刚搭好就塌了,砸断了腿!"

"最可恨的是他手下那些官吏,"一个年轻人愤怒地说道,"经常来收"感谢费",说不给钱就断绝救济。我们本来就家破人亡,哪来的钱给他们?结果真的被断了救济,全家老小差点饿死!"

听着这些血泪控诉,寒刈紧握双拳。禹王的恶行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这些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各位乡亲,本王向你们保证,一定会为你们讨回公道!"寒刈郑重承诺,"明日朝会,你们就在朝堂上说出真相,让所有人都知道禹王的真面目!"

第二日,金銮殿。

皇帝正在听取大理寺卿关于太子府火灾调查的进展汇报。调查进行了几天,但进展缓慢,各种证据都指向不同的方向,很难得出确切的结论。

"启奏皇上,"寒刈忽然出班奏道,"儿臣有重要证人要呈上!"

"证人?"皇帝皱眉,"什么证人?"

"回父皇,儿臣从山阴郡请来了一些难民代表,他们可以证明禹王在救灾期间的所作所为!"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哗然。禹王寒煜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万万没想到寒刈会来这一招。

"传证人上殿!"皇帝沉声下令。

很快,十几个难民被带进了金銮殿。他们虽然换了干净的衣服,但脸上的沧桑和痛苦是掩饰不住的。看到这些人,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一阵沉重。

"草民张大山,参见皇上!"为首的张大山跪下叩头。

"草民李氏,参见皇上!"

"草民王小二,参见皇上!"

其他难民也纷纷跪下行礼。

"都起来吧。"皇帝的语气温和了一些,"你们不远千里来到京城,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皇上,草民们是来为死去的乡亲们讨公道的!"张大山激动地说道,"禹王在山阴郡救灾,表面上说是为民解忧,实际上却克扣粮食,中饱私囊!"

"你胡说!"禹王再也坐不住了,猛地站起来,"你这个刁民,竟敢在朝堂上诬陷本王!"

"诬陷?"张大山不畏强权,直视着禹王,"禹王殿下,您说给我们每人十斤粮食,实际上只给了五斤!而且都是发霉的陈米!我家老母亲吃了您的米,拉肚子拉了三天三夜,您敢说这是假的吗?"

"这...这是误会!可能是下面的人办事不力!"禹王慌忙解释。


  (https://www.02ssw.cc/4651_4651191/1111071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